一、引言
現(xiàn)代漢語中常見“來+一/兩/幾+量詞”這樣的說法,特別是口語中更為多見,例如:
1.開始熬夜前,來(兩)顆維他命營養(yǎng)丸,解除疲勞,增強人體免疫力。
2.要做好技術攻關,就必須轉(zhuǎn)變大家頭腦中根深蒂固的既定想法,來(一)個思維突破。
3.這個人很難弄,將來一定會有麻煩,不如現(xiàn)在就來(一)個了斷。
4.換上嶄新的輪轂,貼上精美的車貼,給車來(幾)張藝術照,一起養(yǎng)養(yǎng)眼吧!
根據(jù)以上的語例,我們可以得出:
(一)格式中的三個部分都是不能輕易改變的,在“一/兩/幾”這個部分中,只有在某些情況下,“一”可以省略,如上述例2、例3。除去這種特殊情況,其他成分如果去掉會引起語義上的變化,借此我們判定,該結構中的三個構成部分都是較為固定的。
(二)基于對北京語言大學BCC語料庫的篩選與統(tǒng)計,總共得到59820個有關此句式的結果。從這個情況可以看出,這一格式的使用頻次非常高,可以作為一個“現(xiàn)成的模板”進入句子,具有較強的能產(chǎn)性。
(三)示例中的“來”都表達出“趨向性”,例1中的“維他命丸”是給熬夜的自己準備的;例2中的“思維突破”指向“大家”的頭腦;例3的“了斷”是處于“我”和“這個人”之間的,趨向于“這個人”;例4的說法明顯是指向“車”的。即便示例的情況,語義有細微不同,但在整體的語義指向上是具有共性的。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來+一/兩/幾+量詞”已經(jīng)是一個常用的固定搭配了,故可以將其作為一個整體結構進行分析。
二、“來+一/兩/幾+量詞”的句法分析
“來+一/兩/幾+量詞”結構較為固定,我們主要探討這一結構的前后搭配。
(一)“來+一/兩/幾+量詞”的前置搭配
在“來”之前可以添加介詞或者介詞框架,引出整個結構。
1.介詞引出受事成分做“來”的狀語
(1)由介詞“給、對、為”引導,例如:
①最近你京劇學得怎么樣?給你爸來幾句聽聽。
②深圳晶報這個活動好,對一切不法行為都可以來一個“隨手拍”。
③說不定還要舉行一個什么儀式,為家有人考入高校來一番慶賀。
在這種情況下,“來”在句中有明顯的動作趨向,引出的成分也都是具象的。
(2)用介詞框架“在……上”“在……方面”等引導,例如:
①當如絲的細雨灑落在碧草如茵的中心賽場,溫布爾登球迷會在看臺上來兩瓶香檳。
②我們一定要響應教導主任的號召,在建設班級的學習氛圍方面來一個競賽。
由介詞框架引出的“來+一/兩/幾+量詞”結構,其后接成分既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二)“來+一/兩/幾+量詞”的后續(xù)搭配
“來+一/兩/幾+量詞”后可以接賓語,也有不接賓語的情況,下面分別探討。
1.“來+一/兩/幾+量詞”后接賓語
結構后直接接賓語的情況分為兩種:接名詞性賓語和動詞性賓語。
(1)“來+一/兩/幾+量詞”后接名詞性賓語
①具體名詞
a.可以后接人物名詞、事物名詞和時間名詞。例如:
(a)“來幾個男同學幫我搬一下教材?!卑嘀魅卧陂T邊招呼道。
(b)等會下班就沖去菜市場,再來兩斤蝦。
(c)你看他這個樣子,來幾個月也是白瞎。
b.“來+一/兩/幾+量詞”結構后接表具體事物的名詞時,也有一定的限制
(a)結構后接的名詞不能是體積較大的事物,這類事物一般都屬于處所類名詞,例如:
*來一棟樓、來兩座塔、來幾條街
(b)結構后接的名詞也不能是微觀的事物,例如:
*來兩?;覊m、來幾根毛、來一個細胞
(c)方位名詞也不能用于“來+一/兩/幾+量詞”之后,例如:
*來幾個上邊、來一個中間、來兩個東南
雖然“來”在結構中具有一定的趨向性,但結構之后不能搭配方位名詞,主要原因是結構中有量詞,現(xiàn)代漢語語境中,量詞不與方位名詞連用。
②抽象名詞
在“來+一/兩/幾+量詞”后也可以接一些抽象名詞,一般來說是可以用具體事物去度量的抽象名詞。例如:
a.再多來(一)些經(jīng)驗,我就可以升級了。
b.剛高考完突然覺得日子太無聊了,來(一)點消遣就好了。
例a中的“經(jīng)驗”我們根據(jù)前后句可以得出是游戲中的經(jīng)驗,游戲中的經(jīng)驗可以由具體的經(jīng)驗數(shù)值衡量,因此可以接在“來+一/兩/幾+量詞”結構之后;例b所說的“消遣”是能夠外延出具體消遣方式的,比如看書、打牌都屬于“消遣”的方式。此外,其后接的詞語越抽象,前面相應的數(shù)詞就越單一,一般都用“一”,不出現(xiàn)“兩”或“幾”,通常這個“一”還可以省略。這種情況下數(shù)詞搭配變得單一,而量詞是隨著賓語變化的,相比于數(shù)詞,量詞的搭配較為豐富。
(2)“來+一/兩/幾+量詞”后接動詞性賓語
①單個動詞
a.新機型剛研發(fā)出來,過段時間就來幾次試飛。
b.那一帶海灘景色特別美,我們可以在那來兩次野餐,肯定很愜意。
c.我剛喘口氣,結果又來一臺手術。
根據(jù)語例中出現(xiàn)的賓語動詞,我們可以總結出這些動詞的共同特征:這些賓語動詞都是雙音節(jié)的,且大多數(shù)是及物動詞,但它們在句子中一般都不再帶賓語,即“來”后的賓語動詞具有不及物性。而賓語動詞意念上所支配的受事成分往往要出現(xiàn)在句子的其他位置,一般只能前移到賓語動詞之前。
②動詞性短語
“來+一/兩/幾+量詞”后接動詞性短語的情況比較復雜,大體上分為三個類別:動詞性偏正短語、復雜的動詞結構和熟語。
其中,比較典型、清晰的一個類型是受事成分位于賓語動詞的前面組成偏正短語,例如:
a.我們希望服裝經(jīng)營者也來(一)個觀念大轉(zhuǎn)變,迎接消費者的挑戰(zhàn)。
b.要做好技術攻關,就必須轉(zhuǎn)變大家頭腦中根深蒂固的既定想法,來(一)個思維突破。
c.聽說你最近項目做得不錯,什么時候給大家來一個成果展示?
在上述三個語例中,“觀念轉(zhuǎn)變”“思維突破”“成果展示”都屬于偏正短語,其中“觀念”“思維”“成果”從語義上分別是“轉(zhuǎn)變”“突破”“展示”的受事成分。
另外,在“來+一/兩/幾+量詞”結構后接較長的成分時,這個賓語成分往往有較強的凝聚性,語義高度融合,整體性強,一般不可分割。例如:
a.但兩人都玩得全身濕透,他不得不開車回去,先來(一)個沐浴更衣。
b.湊熱鬧的人們看著再待下去也無趣,也就來(一)個順著臺階兒下,慢慢兒地散去了。
c.既然她吃這一套,不如我們就來一招借花獻佛。
由上文的例子可以看出,“來+一/兩/幾+量詞”結構其后接的較長的部分基本是成語或熟語等黏合度和整體性很高的成分,屬于比較特殊的搭配。
2.“來+一/兩/幾+量詞”后不接賓語
在一些語例中,有時會出現(xiàn)“來+一/兩/幾+量詞”后不接賓語的情況。例如:
(1)吃生日蛋糕時,吹一次蠟燭不過癮,還要再來一次!
(2)這家麻辣燙特別好吃,給他也來一碗。
(3)老張,老李不下棋了,你跟我來一盤吧。
例(1)中提到的“再來一次”是復指前文的“吹蠟燭”;例(2)中的“來一碗”代指前面提到的很好吃的“麻辣燙”;例(3)中“來一盤”也是同樣指代前文所說的“下棋”行為。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總結:如果賓語已經(jīng)在前面出現(xiàn)或?qū)υ掚p方共知,賓語可以省略只用數(shù)量詞表示,這符合語言的經(jīng)濟性原則。
三、“來+一/兩/幾+量詞”的語義分析
第二部分已經(jīng)對“來+一/兩/幾+量詞”的后續(xù)搭配進行了分析與框定,因在賓語前的數(shù)量詞可以與賓語形成對應,在此不贅述,主要分析結構中的“來”。
(一)“來”作為施加義的標志
我們先看幾個例子:
1.有人挖出寶藏,給他來個攔路打劫。
2.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多次召開局長辦公會議,決定來一次突破。
3.我準備把不同的片段連綴起來,去偽存真,充分比較之后再來一番篩選。
上述語例均突顯了動詞“來”的[+施加]義。例1用介詞“給”把施加對象“他(挖寶藏者)”點出,動詞“來”主要表達[+施加義],明確語義打劫“他”的寶藏;例2雖然沒有點明施加對象,但我們可以通過前文信息得知,是對“深圳的交通管理”施加“突破”;例3中的對象是“不同的片段”,對它的處置經(jīng)過了“連綴”“去偽存真”“比較”,最后由“來”標記施加義,對片段進行篩選。這種情況中的“來”具有明確的指向性,是不能替換的。
(二)“來”表達接收意義
“來”字在一些情況下可以替代一般動詞所表示的某種具體動作。例如:
1.這個中午,要來一塊老婆餅嗎?
2.拍些路上的朝拜者來看看,近景,最好來兩張?zhí)貙憽?/p>
3.體操運動員和跳水運動員有相通的地方,他們隨便來幾個空翻都不在話下。
在例1中,“來”跟“一塊老婆餅”連用,代替的是動詞“吃”;例2中,前句有“拍”,結合“特寫”,我們可以知道“來”在本句中代替的動詞是“拍”;例3的“來”后緊跟“空翻”,這里可以用“翻”或者“做”來替換“來”。在語例中,如果將“來”改為替代的動詞,會怎么樣呢?我們選取例2進行對比分析:
4.拍些路上的朝拜者來看看,近景,最好拍兩張?zhí)貙憽?/p>
例2中的“來”,聯(lián)系前文,語義相當于動詞“拍”;例4中“來”改成了“拍”。例4中“拍”直接聯(lián)系的是拍攝者,整體給人的感覺是客觀的,像在給拍攝動作的發(fā)出者一個建議;而例2中的“來”,所選取的視角是句外的說話人,即“接收者”,也就是要求拍攝者拍攝特寫并最終能看到照片的人?!皝怼痹谶@里表達的是一個“言者視角”,說話人站在自身的角度對動作實施者的行為進行描寫,反映了行為主體對接收者的影響,具有很強的主觀性。與此同時,“來”字句中也確實存在系聯(lián)動作“發(fā)出者”與“接收者”的成分。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來”是為了表達通過“主觀識解”,從說話人的視角描述“對動作行為的接收”。
四、“來+一/兩/幾+量詞”結構的語用功能
(一)用于回答或復指已知信息
“來+一/兩/幾+量詞”結構有較多的情況是直接使用,用于對已知信息的回答或復指,在實際應用中其后一般不接賓語,例如:
1.還繼續(xù)搓麻將嗎?——再來兩圈。
2.剛才那個人手里的花,給我也來一束。
3.我不要這個了,給我來幾瓶你新釀的桂花酒得了。
(二)突出焦點
“來+一/兩/幾+量詞”具有突出其后賓語表達信息的作用,尤其是接動詞性賓語的時候。例如:
1.孩子考上了這么好的大學,不得來幾番慶賀?
2.冷冷的冬天來一杯暖暖的豆?jié){啥的最幸福不過了!
3.如果你能把這個差中之差找出來,來兩次強化或突擊性的訓練,就可以在短時間里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三)豐富語言的生活氣息
“來+一/兩/幾+量詞”在口語中應用更多,在書面語中使用時會增添文章的口語色彩,該結構的口語化色彩較為強烈,尤其是在后接較長的熟語類賓語的時候,生活氣息顯得十分濃厚。
1.干嗎不接著錢,大家來個井水不犯河水?
2.他怎么那么磨嘰,要是我就直接來個快刀斬亂麻,省得夜長夢多。
3.我運足氣,一腳踢出去,踢了個空,一大步跨進屋里,險些在地上來個大劈叉。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來+一/兩/幾+量詞”結構前可以和介引成分搭配,其后名詞性賓語和動詞性賓語都可以銜接?!皝怼痹诮Y構中可作為具有施加義的標志,表達施事方對受事方施加某個動作或行為,根據(jù)目前學界的研究與討論來看,這是“來”語義泛化的結果。在實際應用中,“來+一/兩/幾+量詞”結構多用于回答已知信息,口語化特點突出且能夠標記句子中的焦點動詞,簡便、經(jīng)濟地傳達出說話人的意思,是實用性非常高的結構。
參考文獻:
[1]陳昌來.由代動詞“來”構成的述賓短語及數(shù)量詞的功能[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01):139-146.
[2]張寒冰.“來”的“代動用法”再考察[J].漢語學習,2013(04):99-105.
[3]謝曉明,鄧勇.顯性施加義給予構式“給X來(一)個Y”探析[J].語言研究,2021,41(04):49-56.
(作者簡介:鄭欽涵,女,碩士研究生在讀,沈陽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理論語言學)
(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