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西游記》的藝術精神

        2024-06-28 12:31:29竺洪波
        藝術廣角 2024年3期
        關鍵詞:浪漫主義

        摘 要 《西游記》的神話構架與浪漫文風,理想情懷與自由精神,以及相應的象征方法與敘事策略,構成這部文學經(jīng)典獨一無二的藝術本體和審美精神,在浪漫主義、復調(diào)結構、游戲精神、人物形塑等方面均有具體表現(xiàn)。

        關鍵詞 《西游記》;藝術精神;浪漫主義;復調(diào)結構

        藝術是審美創(chuàng)造,《西游記》即是這種審美創(chuàng)造的寶貴結晶,其大氣磅礴、恣肆汪洋的神話構架與浪漫文風,關注人類歷史、現(xiàn)實、未來的理想情懷與追求自由精神的哲理蘊涵,以及那些借此喻彼、假象見義的象征方法與敘事策略,構成《西游記》的藝術本體和審美精神。

        一、浪漫主義的巔峰想象

        《西游記》的審美精神和藝術風格充滿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文學上的浪漫主義,按照一般的說法,就是“喜愛用夸張和對比的手法,以期達到形象鮮明、給人以強烈印象的效果”[2]。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記》中郭豫適、簡茂森先生撰寫的長篇“前言”和一些流行的中國文學史著作也都以“浪漫主義”來概括《西游記》的基本藝術特征,稱這部作品“充滿浪漫主義的幻想的色彩”,“表現(xiàn)了罕見的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在我國文學史上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這樣生動地描繪了一個完整的神話世界,創(chuàng)造了許多引人入勝的神話、童話般的故事”。[3]

        在我看來,《西游記》的浪漫主義,最主要的表現(xiàn)是幻想的瑰麗和想象的神奇。且看開篇“金猴出世”。

        茫茫東海中,佇立著巍巍花果山。首先,這山便不是一般的山峰,從天地“開清濁、判鴻蒙”之后就開始存在,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是蓬萊、方丈、昆侖等福鄉(xiāng)仙山的世間根源。山上更有丹崖怪石,削壁奇峰,彩鳳雙鳴,麒麟獨臥。奇珍異獸、靈花異草俯拾皆是:壽鹿仙狐、靈禽玄鶴出入,瑤草奇花、青松翠柏常青,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一般無二了。而誕生孫悟空的那塊石頭,就矗立在這座花果山的“正當頂上”。

        當然,這石頭也不會是一般的石頭,而是按周天正歷、九宮八卦而生的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換算成現(xiàn)在的計量單位,就是一塊高12米多、周長8米的龐然大物。這塊自開天地之后就存在的仙石,吸收天地精華后,經(jīng)過不知多少年歲的孕育,養(yǎng)出了一個仙胎。有一天,巨石忽然迸裂,蹦出一個石卵,見風而化,瞬間變成一個“五官俱備、四肢皆全”,落地便會跑會跳的石猴子。

        更神奇的事情還在后面:這石猴生來便通靈性,似乎知道自己的來處,為感謝天公地母的恩賜,跪拜了四方,結果呢,由于他一出生就自帶強大動能,“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眼中射出的金光直沖云霄,把居于天宮的玉皇大帝的靈霄殿都撼動了。玉帝大驚失色,趕緊差千里眼、順風耳出南天門查看,沒料到這兩位馬仔拿著老板的高薪,卻忘了初心使命,不負責任,敷衍了事,誤導玉帝以為石猴只是尋常的“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沒有把石猴扼殺在搖籃里,為日后孫悟空大鬧天宮埋下了隱患。

        這一段任意揮灑、不同凡響的華麗辭章,充分展示了作品恢宏浪漫的獨特風采,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金猴出世”這一節(jié)文字中還蘊含著中國古代人民對宇宙起源和生命起源的偉大構想。其中“每受天真地透,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通靈之意”,“內(nèi)育仙胞,一日迸裂,產(chǎn)一石卵”,“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等描述言簡意賅,內(nèi)蘊豐富,短短幾句話,便頂?shù)蒙弦徊柯L的生命起源史。自然辯證法告訴我們,地球上原本沒有生命,它正是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的孕育,特別是受到風雨雷電和地殼運動等自然力的作用而誕生的。

        再舉一例:大圣大鬧天宮時與二郎神斗法,大賭變化之術,描寫奇妙有趣,神幻無窮,且深合大自然相生相克之規(guī)律:大圣力怯變麻雀而逃,二郎便變餓鷹“抖開翅,飛將去撲打”;大圣變大鶿老(即捉魚的鸕鶿),沖天而去,二郎急變一只大海鶴,“鉆上云霄來嗛”,大圣又變魚兒“淬入水內(nèi)”,二郎又變魚鷹去啄;大圣急變?yōu)樗?,二郎便變作一只朱繡頂?shù)幕寅Q,張著“一把尖頭鐵鉗子”似的嘴來叼;大圣無奈中變作一只花鴇,隱伏在水草之中企圖躲過二郎追襲,二郎見狀,怒不可遏,“取過彈弓拽滿,一彈子把他打個隴踵”。

        技高一籌的二郎神正享受著貓捉老鼠游戲的樂趣,為何突然勃然大怒?因為在古人看來,花鴇是水鳥中至賤至淫之物。悟空變成花鴇后,吳承恩還特地在后面加了一句:“(花鴇)不拘鸞、鳳、鷹、鴉,都與交群”。因此常用來比喻淫賤之人,比如妓院的老鴇。大圣如此變化,仿佛是脫褲子露光腚,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因而大大惹惱了二郎神。

        最后,大圣乘機滾下山崖,急忙中變?yōu)橐蛔恋貜R:口為廟門,牙變門扇,舌頭變?yōu)槠兴_,眼睛變做窗欞,廟宇物件,一應俱全,只是尾巴不好收拾,匆忙中變?yōu)槠鞐U豎在后面。結果二郎追到,一眼看穿了悟空的變化,舉拳便搗:原來,古時候沒有廟宇是將旗桿豎在后面的。

        在孫悟空與二郎神的這場緊張的追逐戰(zhàn)中,匪夷所思的想象力和合理縝密的邏輯完美結合,驚心動魄又充滿趣味,令人咋舌。而這種藝術想象在“火焰山”的故事中達到高潮。

        唐僧取經(jīng)途中,遇八百里火焰山橫亙阻路。這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熱到什么程度?按當?shù)匕傩盏恼f法,四周是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蓋,鐵身軀,也要化為汁哩!”即使離火焰山還有六十里的距離,初到此地的唐僧師徒已經(jīng)覺得酷熱難當。但是,要往西天去,火焰山是必經(jīng)之地。躲不過,等不及。怎么辦?

        吳承恩這題出得神奇,解答更加神奇:芭蕉扇?;鹧嫔绞巧咸焐窕?,通常的人間之水不能撲滅,即使龍王降雨也無濟于事。唯一的克制之物芭蕉扇自然也是一把神扇。按照書里的說法,這把扇子大有來歷:“本是昆侖山后,自混沌開辟以來,天地產(chǎn)生的一個靈寶,乃太陽之精葉”,具有“一扇熄火,二扇生風,三扇下雨”的神奇功能。

        于是,取經(jīng)路上九九八十一難中最具神采和刺激性的一難就在這火焰山前展開。為了制服芭蕉扇的主人鐵扇公主,孫悟空雖幾番落敗,但鍥而不舍,上天入地,想方設法,由此展開了一段奇幻迷人的“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最后終于取到芭蕉扇,順利過了火焰山。所以我們說,火焰山奇,芭蕉扇更奇,孫悟空三借芭蕉扇過火焰山奇之又奇。

        《西游記》的浪漫主義特質(zhì)雖有公論,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他們認為,“浪漫主義”這個概念來源于西方文藝理論體系,并不能全面概括和反映這部中國傳統(tǒng)小說的總體藝術特色。以“浪漫主義”來界定《西游記》,會擠壓、過濾掉這部名著豐富、飽滿、具有中國特色的思想文化。

        雖然這一質(zhì)疑具有很大的啟示性,有利于研究者進一步認識《西游記》的完整藝術風格,但不容否認的是,《西游記》是在明代中后期激進文人追求精神解放的浪漫思潮中誕生的,在此背景下誕生的文學作品,自然具有濃烈的浪漫文風和理想主義精神。

        眾所周知,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是中國文學史上并行不悖的兩大潮流。正如先秦文學有《詩經(jīng)》與《楚辭》并峙,唐代有杜甫與李白峰列一樣,《西游記》就是產(chǎn)生于明朝的“《楚辭》和李白”,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它以一己之力,把中國浪漫主義文學推到最高峰。

        二、復調(diào):悲喜交織的藝術氛圍

        真正偉大的藝術作品永遠是多義的。就像“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就像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不是單聲部而是多聲部,就像《荷馬史詩》《紅樓夢》《巴黎圣母院》等中外文學巨著永遠可以在新的時代語境中獲得新生,被不同的人解讀出不同的意義。巨著《西游記》同樣具有“復調(diào)結構”。除了神話載體和浪漫精神,《西游記》還具有喜劇性與悲劇性相交融的藝術特征。

        什么是復調(diào)?所謂復調(diào)(polyphony),本來是一個音樂術語,指的是兩條或兩條以上各自具有獨立性(或相對獨立)的旋律有機結合,相互層疊構成的多聲部音樂。后來,蘇聯(lián)學者巴赫金借用這一術語,來概括俄國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說的詩學特征。

        我們仔細體味咀嚼就可以發(fā)現(xiàn),《西游記》的喜劇構架之下隱藏著與此相反的別種情調(diào):許多人物和故事都具有一種悲劇精神或悲劇性況味。

        比如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這當然是一個輝煌無比的喜劇舞臺,可你看看,天蓬元帥醉酒調(diào)戲嫦娥,被貶為荒野里的野彘;卷簾大將不慎打碎琉璃盞被發(fā)配到八百里流沙河做餓妖,每日受萬箭穿心的酷刑。結果可夠悲催?一些所謂的妖精原本只是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有的在深山里潛心修行,有的在淺灘里盡享快意。他們并未害人,卻只是因為遇著唐僧師徒,便被佛祖納入九九八十一難,成為圣僧“修心”的魔障而被“蕩除刬盡”,是不是有點無辜受戮的味道?

        還有“圣母”遭遇水寇的故事。她受辱偷生,才換來最后的夫妻重圓、母子重聚,但報冤昭雪之后,她“畢竟(投江)從容自盡”。人們不禁要問:她的自盡果真從容嗎?如果從悲劇這一審美范疇考察,她一定是不從容的。因為悲劇的制造者是外在的邪惡力量?!白詺ⅰ敝皇切虃蓪W上的意義,從生命倫理上沒有人會真正選擇自殺。所以,她的投江自盡絕不會“從容”,至少,她會在義無反顧的抉擇中摻雜復雜的心靈受難,仿佛安娜·卡列尼娜的臥軌。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濃郁的喜劇氛圍背后,《西游記》也呈現(xiàn)出一股淡淡的悲劇之氣。

        當然,最典型的悲劇性一定來自主人公孫悟空。孫悟空生性頑劣,無法無天,普天神將“莫能禁止”,卻受制于緊箍咒的淫威,不得不跟隨唐僧取經(jīng),“至死靡它”。“斗戰(zhàn)勝佛”的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只是一種表象,背后隱藏著他的失敗和由此產(chǎn)生的無奈。孫悟空具有悲劇性人格,這已是歷代讀者的共識。

        那么,孫悟空悲劇的實質(zhì)是什么呢?

        考察文本實際,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孫悟空保唐僧取經(jīng)是一個追求的過程,《西游記》主題的豐富性、復雜性,諸如自由、反抗、公平正義、宗教信仰等各類主題闡釋,都必須通過這一追求過程表現(xiàn)出來。然而,孫悟空的追求過程,自始至終充滿艱辛、困惑,基本充滿事與愿違的無奈。所以,孫悟空悲劇的根源和實質(zhì),是陷入了“追求”的無奈結局。

        孫悟空是天地化生的自然之子,他希冀歸屬感,希望能與天齊壽,所以編筏渡海,背井離鄉(xiāng),去那個仙氣彌漫的“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須菩提祖師為師。盡管他勤奮修煉,學得筋斗云和七十二變兩項絕技,結果卻好景不長,因為“賣弄神通”——其實也是展現(xiàn)師尊的教學成果——被逐出師門。

        孫悟空不服玉皇大帝的管轄,不忿王母娘娘的輕視,反出天界,大鬧天宮,高喊“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結果被天庭聯(lián)合各界統(tǒng)治者聯(lián)手鎮(zhèn)壓,如來佛祖運用陰謀手段將他鎮(zhèn)壓在五指山下,他苦挨五百年,終于沒了脾氣。五行山下人跡罕至,他的怨氣無處抒發(fā),亦無人傾聽。

        孫悟空崇尚自由,渴望尊嚴,最是受不得氣,卻偏偏遭遇克星,受制于緊箍咒的威力,不得不跟隨唐僧取經(jīng)。最初時,他也有過激烈的反抗,開始是想謀殺唐僧,后來是幾度逃離唐僧,回到花果山做美猴王,但是命中注定,他既翻不出如來佛的手心,也掙不脫唐僧的“魔爪”,只能忍氣吞聲,強壓悲憤,一路保護師父直至靈山。

        總之,《西游記》的喜劇中有悲劇,悲劇外化為喜劇,是一部由喜劇和悲劇兩種審美精神構成對立沖突而又和諧統(tǒng)一的悲喜劇。而孫悟空的奮斗歷程和心靈受難——失落和失敗——也常令歷代讀者扼腕嘆息。盡管悲劇性不是這部作品的主旋律,但它猶如雄壯大合唱中的低聲部,同樣真切地縈繞在人們的耳際。從某種意義上說,比之詼諧幽默、嬉笑怒罵的喜劇性,“出師未捷身先死”“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劇性更具有震撼力,也更富有蕩氣回腸的感染力。

        三、精致好玩的“游戲之作”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網(wǎng)絡游戲流行。無論外界如何評價,在當代的流行文化中,它已經(jīng)成為必不可缺的一環(huán)。但凡年輕人,誰沒有玩過“魔獸世界”或是“王者榮耀”這樣火爆的游戲呢?在對《西游記》的多方評價中,“游戲”說也是其中頗有分量和影響的一種。魯迅和胡適都曾說過,《西游記》是一部“游戲之作”。讀《西游記》就是開心一刻,獨存鑒賞,令人樂此不疲。雖然此“游戲”非彼“游戲”,但是,從現(xiàn)代網(wǎng)絡游戲的角度出發(fā)闡釋《西游記》的美學特征,卻不失為一種新鮮的角度?,F(xiàn)在,就讓我們用“游戲美學”來賞析一下《西游記》的魅力。

        首先來看游戲的規(guī)則。在“西游游戲”中,規(guī)則制定者是如來佛祖?!叭鐏碓旖?jīng)”的目的是拯救民眾,又擔心民眾愚昧,不識真諦,“怠慢瑜伽正宗”,所以要求民眾自我覺醒,被選中的求經(jīng)者唐僧“苦歷千山,詢經(jīng)萬水”,前往靈山求取真經(jīng)。為了保證取經(jīng)游戲的順利進行,如來同時制定了相應的游戲規(guī)則。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游戲規(guī)則的大致情況:

        創(chuàng)意設計:如來佛祖

        監(jiān)督(裁判):觀音菩薩

        取經(jīng)人:唐僧師徒

        目的地:靈山靈鷲峰

        過程:九九八十一難

        任務:取經(jīng)

        驗收:唐王李世民接受真經(jīng)

        嘉獎:如來佛祖分封,取經(jīng)人得道成真(游戲結束)

        從《西游記》的總體構思來看,作為游戲,取經(jīng)過程(作品的情節(jié)主體)始終遵循規(guī)則進行,按作品的說法叫“一路西行”。當然,為了加強游戲的生動性和曲折性,作品還設置了一條“規(guī)則與反規(guī)則”斗爭的副線。孫悟空與取經(jīng)統(tǒng)帥唐僧發(fā)生沖突幾度脫離軌道、豬八戒因禪心不定產(chǎn)生動搖意欲退出、六耳獼猴試圖顛覆如來的旨意冒名頂替自行取經(jīng)……都反映出“反規(guī)則”的意向。這是作品的獨具匠心,為作品增添了無限的藝術魅力。

        當然,在加強游戲刺激性、復雜性的同時,這個規(guī)則“絕對具有約束力”,不可挑戰(zhàn),不容顛覆,上述“反規(guī)則”者皆以失敗告終。

        其次,關于游戲的特征。《西游記》的游戲特征也符合現(xiàn)代游戲的定義。參加者自愿原則、不同于平常生活的虛擬性、以攫取快樂為目的等現(xiàn)代游戲特征,《西游記》悉數(shù)具備。下面作具體剖析:

        一是自愿原則。取經(jīng)人加入游戲都出于自愿,包括形式上的自愿,即被脅迫的“自愿”。唐僧曾許下“宏誓大愿”:“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jīng),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蔽魈烊〗?jīng)不僅出自“自愿”,而且是他一生宏志。悟空、八戒、沙僧和白龍馬雖目的不一,各懷心機,但都曾向觀音菩薩表示“愿去”,通過了菩薩設置的各種考驗,并且實際上完成了游戲的全過程,所以基本都算自愿。

        觀音(代表如來)尋找取經(jīng)人,于唐僧師徒都有“點化”之功,從游戲的“自愿原則”來說,就是在游戲之前商定“契約”。

        二是游戲的虛擬性——不同于平常生活。大凡游戲,其意味全在超越生活常態(tài),具有虛擬性。越接近生活本真,它就越缺乏刺激性和吸引力。如果兩者完全等同,那么游戲性幾乎為零;反之,它越遠離生活形態(tài),則越有復雜性和難度。當然,如果太過復雜,難度太高,就有可能嚇退參加者,或者使游戲不能進行到底?!段饔斡洝纷鳛樯衲≌f,具有最大的虛擬性,最大程度地遠離了生活,所以是難度最高的游戲——游戲難度直達滿星。

        在歷史上,唐僧取經(jīng)的目的只是“問難解惑”,所遇困難不外乎一些自然災難和作祟人間的盜賊,而在《西游記》中,取經(jīng)卻成了“開民智,保大唐”的崇高事業(yè),與之相對應的,他遇到的艱險除了窮山惡水,還多了各路妖魔。豬八戒在取經(jīng)路上常打退堂鼓,一方面說明他意志不堅,同時也說明這個游戲難度太大,參加者無法堅持。

        只是,這樣的安排不是指向如來設計上的弊病,而是用來證明這個游戲的復雜和周密:如來一方面派遣大量神仙下凡,化身妖魔搗亂攪局,以“九九八十一難”來增加難度;另一方面又安排觀音等暗中保護取經(jīng)人的安全,甚至賜予唐僧一件“百毒不侵”的錦襕袈裟,以確保游戲能在艱難中進行——他玩的是“一邊關門一邊開窗”的“上帝式”智慧。

        三是游戲的愉悅感——緊張、歡樂的情感?!坝螒蚴且粋€陽光燦爛的世界”,這是荷蘭學者約翰·赫伊津哈在《游戲的人——文化的游戲要素研究》這本書中提出的重要觀點。游戲的第一要義是愉快,知識和道德教育尚在其次。在《西游記》這個取經(jīng)游戲里,取經(jīng)人都在享受參加游戲的樂趣。唐僧以苦為樂,勇往直前。孫悟空興高采烈,以除妖為最大的快樂。豬八戒一副樂呵呵的樣子,永遠“陽光燦爛”,整日插科打諢,是取經(jīng)路上的一枚可愛的“開心果”。

        《西游記》情節(jié)敘述的模式則可以概括為:失敗—勝利、緊張—歡樂。前者是事實邏輯,后者是情感邏輯。《西游記》的藝術真實固定在特有的游戲框架里,各類人物忘情投入,盡情表演,瘋狂享受,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體現(xiàn)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而歷代讀者也在對這一游戲的觀賞中,在與參加者的心理共鳴中感受其藝術魅力,度過“開心一刻”,完成一次次心曠神怡的精神之旅。

        最后,在游戲規(guī)則和游戲特征之外,讓我們來看看關于游戲背后的隱喻。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把《西游記》比作一個游戲,是一種全新的現(xiàn)代人類學闡釋,除了說明其游戲形式和特征、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樂趣之外,并不否認隱藏在游戲背后的文化意蘊。否則,“游戲”說就失去了作為文學批評的意義。

        一般來說,一個游戲結構越龐大,其隱含的內(nèi)容就越豐富。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1]意思是,和泥制作陶器,中間要留出空間,才能容納、盛放物品,發(fā)揮器皿的作用。

        借用現(xiàn)代文藝學原理的術語,這個“無”,就是“空白結構”。游戲,是一個“器”,是一個“空白結構”,富有開放性和包容性。只要不消解它的游戲性質(zhì),其進行一定有許多種方法,也一定有許多種不同的闡釋?!段饔斡洝芬彩且粋€“器”,一個“空白結構”,所以歷來有不同讀法,歷來闡釋紛繁不一,所謂“說不盡的《西游記》”“說不盡的吳承恩”,即來源于此。

        開放性的游戲結構為《西游記》搭建了一個意義平臺,眾多闡釋則組合為《西游記》的象征意義群。《西游記》可以是兒童眼里的打妖怪故事,也可以是儒、釋、道各家標榜的高深哲理,當然也可以當作密碼來猜一猜,其實質(zhì)都是對游戲設計者(吳承恩通過如來佛)先驗性立意的個性化揆度。

        四、《西游記》里有愛情嗎?

        說起中國幾部古典名著,讀者大多有此共識:認為《紅樓夢》“大旨談情”,《西游記》主講“神魔之爭”,所以纏綿憂郁的愛情是《紅樓夢》的專利,而與《西游記》天然疏遠、敵對。

        然而,男女兩性構成了世界兩極,沒有女性的世界不是一個完整的世界,缺少愛情的故事也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正是女性作為“第二性”的存在,才締結起人類社會的生活和歷史,也編織了藝術世界的精彩和絢麗。

        所以,如果說《西游記》果真疏遠和抗拒了愛情,那無疑不是優(yōu)點,反而是一個缺陷。后人似乎意識到了這種“缺陷”,并作出各種修補和糾正。主要者有二:

        其一,董說《西游補》。明末文人董說最早注意到《西游記》的情關。“四圣試禪心”絆倒了八戒;唐僧在西梁女國好不容易才掙脫愛情的是非圈。師徒二人都在情關有所留戀,但孫悟空通天徹地,“跳出五行外,不在三界中”,不知情為何物,一生不為情困。董說認為《西游記》的“情關”還不甚完整,于是在續(xù)書《西游補》中創(chuàng)作了一個孫悟空為情所困的故事。

        其二,央視86年版同名電視劇《西游記》。第16集《取經(jīng)女兒國》是央視電視劇《西游記》中最華麗的故事。它的內(nèi)容不是斬妖殺怪,而是愛情的誘惑與掙扎;故事不是發(fā)生在崇山峻嶺或窮鄉(xiāng)僻壤,而是在堂皇華麗的皇宮內(nèi)院,處處列秀,時時驚艷。女兒國國王與御弟哥哥的愛情感動了幾代人?!扒那膯柺ド?,女兒美不美?”委婉、纏綿的歌聲勾人魂魄,曾傳遍華夏大地,至今還是許多人的手機彩鈴和KTV必點歌曲。

        問題是,即使《西游記》愛情元素稀缺,需要由后人來補足嗎?我們的答案是:未必。原因如下:

        首先,《西游記》愛情稀缺補不好。如上所示,董說《西游補》和央視電視劇《取經(jīng)女兒國》雖然吸人眼球,但這些所謂的愛情故事終究與《西游記》隔著一層,甚至有狗尾續(xù)貂之嫌?!段饔窝a》敘寫孫悟空入夢,為“鯖魚擾亂,迷惑心猿”,做出一系列與取經(jīng)無關的雜事來,最后覺悟,從夢中醒來,“亂窮返本,情極見性”,悟空打殺鯖魚精,收束“放心”,重新回到取經(jīng)的正道上來。可見,說到底,《西游補》還是旨在心性的修行,作為取經(jīng)路上的魔障,孫悟空打死鯖魚精與打死假猴王六耳獼猴“化二心為一心”沒有兩樣。這樣的情感糾葛,說不上是一種純粹的愛情。

        至于電視劇中女兒國國王與唐僧的愛情,則屬于影視藝術跨文本移植的再創(chuàng)造,更多來自導演的藝術構思和自由發(fā)揮。吳承恩《西游記》原著里的“西梁國留婚四十三難”,其實是唐僧所歷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一難,但愛情會成為“難”嗎?所以我們在女兒國里也看不到一個真正的愛情故事,原因容后再說。

        其次,《西游記》里本身就存在愛情故事。愛情因人而異,各類文學作品中的相關描述更是千變?nèi)f化,無一雷同?!都t樓夢》中的愛情自然凄婉動人,但《西游記》中也不是完全“無愛”。只不過,這部書中的愛情描寫不合常規(guī),是一種異樣的,甚至帶有顛覆性的愛情描寫。我們從原著文本出發(fā),通過細讀、細嚼,在隱喻和變異的描寫中,可以搜索、發(fā)現(xiàn)愛情的“小紅花”。

        寶象國百花公主和黃袍怪的故事便是一例,只不過這是一朵迷亂、錯放的愛情之花,本來綻放在天界的“愛之花”移植到人間,開錯了地方,注定要早早凋謝,其中的愛情意味,自然很容易就被讀者忽略了。

        黃袍怪本是天庭斗牛宮外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奎木狼,因與披香殿侍香的玉女相戀,不被天界所容,因此不惜舍棄神仙身份,雙雙下界投成人身。玉女先下界投生為西域寶象國三公主,因其貌美,小名百花羞,人稱百花公主??纠菂s不小心投到碗子山波月洞為妖。

        倘若奎星與玉女在凡間能如愿比翼雙飛,舉案齊眉,無疑可以成就一段佳話。誰知這下凡途中出了差錯:玉女轉世后不僅失去了神仙身份,同時也忘卻了前世約定,她忘了當初天庭里的愛情誓言,更忘了已經(jīng)成為妖怪的奎木狼,舊情從此難續(xù)。仍留有記憶的黃袍怪則堅守承諾,把百花公主攝到自己的洞府中,成就了一段一十三年的姻緣。但人妖殊途,失去記憶的公主畏懼于前世情郎如今的妖怪身份,時刻想逃離魔窟,并最終在悟空等人尋上門來時背棄了黃袍怪,背棄了這份渾然天成的愛情。黃袍怪的情意綿長遭遇了百花羞的冷若冰霜,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令人感慨的是,百花羞的背叛絲毫沒有妨礙奎木狼的癡情。為了這段姻緣,他不惜自毀“仙”途,在人間做妖陪伴百花羞十三年,且對戀人有求必應。用他的話說,在妖怪洞穴中,百花羞“穿的錦,戴的金,缺少東西我去尋”,“四時受用,每日情深”,其中的執(zhí)著與辛苦,正應了元好問的感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p>

        若不是唐僧一行路過,以降妖伏怪為樂的孫悟空橫插一杠子;更要怪吳承恩冷酷,把這一份渾然天成的愛情當作九九八十一難的第三十一難、第三十二難、第三十三難來寫,還把美麗可愛的玉女寫成了一個“無情的情人”,把奎星寫成了一個愛情的殉道者,否則的話,黃袍怪與百花羞,說不定可以安然度過幸福一生,完成前生約定。

        現(xiàn)在,讓我們回過頭來聊一聊女兒國的故事。女兒國國王與御弟哥哥,稱得上是《西游記》中的“第一愛情”。但這事挺復雜,值得細品。

        在央視86版電視劇《西游記》里,女兒國國王與唐僧之間有了一場朦朧纏綿的戀愛。在劇中,女兒國國王被描繪成一個對唐僧癡情不改、但又只能默默看他離去的傷情女子,從來不戀女色、不移佛心的唐僧也有些心猿意馬,躲躲閃閃,頗有些“想愛而又不能”的感覺。走出皇宮、重踏取經(jīng)征途的那一刻,配上楊柳依依的畫面和“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這樣情意綿綿的歌詞——如此場景,基本上等同于一則“此情可待成追憶”的愛情故事了。

        但是,只要仔細品讀《西游記》中第五十四回的女兒國故事,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電視劇的情節(jié)與書中所述差別有點大,有的地方甚至毫不相符。顯而易見,這是電視劇“綁架”了文學,導演“篡改”了《西游記》原著。

        在原著中,唐僧與女兒國國王之間并沒有發(fā)生愛情,一點點都沒有。這在女兒國國王和唐僧兩人身上都得到印證。

        其一,女兒國國王的目的:找人種,求婚配。顧名思義,女兒國,是一個只有女人、沒有男人的國度,街上“長裙短襖,粉面油頭,不分老少,盡是婦女”。女兒國國王便說:“我國中自混沌開辟之時,累代帝王,更不曾見個男人至此?!迸匀粢毖芎蟠?,就需要借助子母河的“圣水”。因為沒有男性來過這個國家,所以,當唐僧師徒出現(xiàn)在女兒國的街頭時,這些婦人竟然“塞滿街道,惟聞笑語”,簡直到了舉國歡慶的地步??梢杂盟齻円姷綆熗剿娜藭r的一句話來歸納:“人種來了!”——在她們眼中,唐僧妥妥地是一個傳宗接代的“工具人”了。子母河邊的老婆婆也曾對唐僧道出實情:“我這里是西梁女國。我們這一國盡是女人,更無男子,故此見了你們歡喜?!?/p>

        如此盛況,首先是女兒國民眾對陌生事物的好奇心作祟,但更多恐怕還是出于她們對男人的需求——是需求,而不是愛慕,不是仰慕,不是所有與愛情相關的玫瑰色詞匯。這種需求,從生理角度說,當然是陰陽交合的需求;從倫理角度說,是婚配的需求。而她們大呼的“人種來了”,則概括了生理和倫理兩方面的需求——懷孕。這既是生理行為的必然結果,又是倫理婚配行為的客觀目的,即傳宗接代。

        令人忍不住要揶揄的是,即使男性稀缺至此,女性心中始終存有一點“小心思”。豬八戒對女兒國太師說“打發(fā)他(指唐僧)往西去,留我在此招贅”時,太師滿臉不樂意說:“你雖是個男身,但只形容丑陋,不中我王之意?!笨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除了生理和倫理的需求外,女王對“顏值”也是有要求的,并非是撿到籃里就是菜?!邦佒怠币蠖嗌倥c審美有些關系,這大概算是女兒國故事的第一等亮色。不過可以肯定,不論是生理需求,或是倫理需求,又或是女人的一點小心思——對男性美貌體形的虛榮心——都沒有哪一點是和所謂“愛情”沾邊的。

        女兒國是一方凈土,沒有受到腐朽的封建倫理特別是程朱理學的沾染,女兒國國王秉性率真,一張白紙,無拘無束,敢愛敢說,敢愛敢做。所以就做出了對唐僧死纏爛打、要求婚配的行為。

        其二,唐僧:守元陽,求真經(jīng)。被女妖精劫持,要求交合,采納元陽,這樣的經(jīng)歷唐僧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遇見了。但是和以往相比,唐僧這次顯得有點唯唯諾諾,閃爍不定,并沒有像以前那樣奮力反抗。當女兒國迎陽驛站——沒錯,是“迎陽驛”,吳承恩專門為唐僧量身設計的驛站名字——驛丞第一次對唐僧說起女王想“招贅御弟爺爺為夫”時,唐僧的反應只是“低頭不語”。太師見狀,又添油加醋,用女兒國的財富來誘惑唐僧:“似此招贅之事,天下雖有;托國之富,世上實稀。請御弟速允,庶好回奏?!辈⒍冢骸按笳煞蛴鰰r,不可錯過?!碧粕姆磻恰霸郊影V痖”。

        正是這“不語”和“癡痖”,為后人留下了想象和編織愛情故事的空間。那么,這“不語”和“癡痖”中,唐僧究竟在想什么呢?

        請看!唐僧同三個徒弟商量對策,孫悟空勸他干脆和女王成婚,理由是“千里姻緣一線牽”,他嚴詞拒絕。這“拒絕”大約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唐僧說:“徒弟,我們在這里貪圖富貴,誰卻去西天取經(jīng)?那不望壞了我大唐之帝主也?”這是唐僧的真心話——富貴是唐僧最不屑、最舍得拋棄的東西,取經(jīng)才是唐僧終極理想。這一點,凡是看過《西游記》的人,大概都還記得“四圣試禪心”里唐僧的表現(xiàn)。

        第二層次:唐僧的拒絕理由是:“教我在此招婚,你們?nèi)ノ魈彀莘?,我就死也不敢如此!”這里,唐僧提到的關鍵詞是“招婚”,也就是說,凡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倫理行為——婚姻,對于以取經(jīng)為使命的唐僧也是可以輕易舍棄的。入贅女兒國,放棄取經(jīng),唐僧寧死不從。這種氣節(jié),真要給唐僧一百個贊。

        第三層次:悟空勸唐僧說成婚只是假意,是為了將計就計騙取關文,讓女王放徒弟三人西行,成功后必然施法救走師父。此時,唐僧拒絕的理由是:“但恐女主招我進去,要行夫婦之禮,我怎肯喪元陽,敗壞了佛家德行;走真精,墜落了本教人身!”直到這最后一步,唐僧才說出了自己心里最隱秘的想法,即擔心“夫妻之禮”會摧毀自己恪守一生的佛教戒律,被破了元陽真身。當年如來佛祖放出話兒,取經(jīng)人必須是虔誠的佛子——“善信”,唐僧如果破了色戒,就自然失去了取經(jīng)的資格。

        上述三個層次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層層推進,但又相互聯(lián)系。無論在哪一個層面上,唐僧的態(tài)度都是明確的:守元陽,求真經(jīng),堅決拒絕入贅。只不過在“生理——心理”的深層結構里,他還是留下了一絲心猿意馬、貓抓鼠竄的痕跡。

        那么,為何之前唐僧對勾引他的女妖精們那么決絕,而這一次卻軟弱躊躇呢?想來那些妖精不是人身,而這次的女兒國國王,不僅是活生生香艷艷的女兒身,還有著高貴榮耀的背景。唐僧來自大唐上國,總是要講點禮數(shù),不能隨便違拂了女王的好意。況且,女王還握有要命的關文呢!沒有國王簽署的關文,唐僧一行就走不出女兒國。說到底,一切還是要從取經(jīng)大局著想。

        所以,此處敲黑板,《西游記》唐僧和女兒國國王的故事,根本不是電視劇里那樣纏綿悱惻的愛情,而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男女相遇引發(fā)的“浪漫邂逅”的故事。

        五、人物靈魂的淬煉形塑

        現(xiàn)在,我們來欣賞《西游記》塑造人物的藝術。

        高爾基說過:文學是人學,是塑造人的科學。作品的審美價值,作家的藝術造詣都將在人物塑造中顯現(xiàn)出來。基于對孫悟空、豬八戒的評論已經(jīng)過剩,為了避免“審美疲勞”,我們單挑沙僧作為評鑒的“樣品”,并且盡可能作“陌生化”的表述。

        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入門晚,地位低,斗妖魔時只會給孫悟空、豬八戒打打下手,作用不是很重要。而且他為人沉悶木訥,一向不受讀者待見。前些年央視春晚的相聲還譏諷他翻來覆去只會說幾句車轱轆話:“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薄按髱熜郑熜直谎肿プ吡?。”“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敝粫L報信,且通報的又都是壞消息。似乎著實無趣,令人討厭。

        不過,有一點要提請讀者注意,沙僧最后被如來佛祖封為“金身羅漢”,即金子鑄就的羅漢。沙僧有金子般的閃光點,那就是:在唐僧的三位徒弟中,沙僧的意志最為堅定,對取經(jīng)最忠誠,可說是死心塌地。如果給他配一個內(nèi)心獨白,那肯定會是:大師兄和二師兄盡管作,要離開師父放棄取經(jīng)算我輸。

        不信且看:悟空刁蠻,心高氣傲,不受唐僧管束,多次脫離取經(jīng)的軌道,回到花果山重操舊業(yè),去做他呼風喚雨的美猴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做過逃兵,在“革命”生涯中總是一個污點。八戒名為“八戒”,實是作者的反諷。他佛心不定,六根不凈,殺生、情欲、偷盜等等一律不戒,還視取經(jīng)為老和尚閉著眼睛念經(jīng)——瞎掰,動輒吵著“散伙”,鬧著要分了行李回高老莊做女婿。沙僧可有這般言語、這般行為?沒有。他始終兢兢業(yè)業(yè),挑擔蹬馬,默默耕耘,無怨無悔,努力“營業(yè)”每一天,是取經(jīng)隊伍里難得的“正能量”。

        那么,沙僧的佛心為何如此堅定?他為何對取經(jīng)如此死心塌地?

        其一,沙僧有強烈的贖罪意識。

        沙僧有原罪。他前世也曾名列仙班,是天庭靈霄殿里的卷簾大將,按照現(xiàn)在的說法,是“體制內(nèi)”的。只因不幸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王母娘娘的心愛之物——琉璃盞,被判八百(擊雷的重錘),貶到荒涼的流沙河做河妖,遭受利劍穿胸的懲罰,每七天一次,每次穿刺百余下——這個刑罰,連被釘在高加索山上的普羅米修斯聽了都流淚,沙僧的遭遇何等凄慘。

        對于自己受到的懲罰,沙僧是買賬的,因為他確實打碎了琉璃盞,而且是在蟠桃會上失的手。他為何會在如此隆重的慶典上“失手”犯下低級錯誤?難道是像豬八戒那樣暗戀哪位女神仙,走神恍惚?又或者是貪杯誤事,酒勁上來,雙手把握不?。拷y(tǒng)而概之,沙僧可以說是秘書本領沒有學到位,服務工作沒有做到家,犯了領導的大忌,捅了簍子。所以他心甘情愿接受玉帝的重罰,從不遷怨別人?,F(xiàn)在,仁慈的觀音菩薩給了他贖罪的機會: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將功贖罪,重列仙班,他當然要抓住機會,并發(fā)誓盡早盡力完成取經(jīng)使命,以求脫罪重生。

        其二,沙僧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沙僧言語不多,但心事挺重。草根出身的他本就不是什么有后臺有背景的“仙二代”,也不是出類拔萃、引人矚目的仙界“后浪”,而是靠苦修成仙。關于他的修仙之道,《西游記》是這樣寫的:

        自小生來神氣壯,乾坤萬里曾游蕩。

        英雄天下顯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樣。

        萬國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從吾撞。

        皆因學道蕩天涯,只為尋師游地曠。

        沙僧自小志向遠大,即“神氣壯”,早早出家遠游闖蕩,目的是要改變命運,做個英雄豪杰。他的游歷很是辛苦,又是“萬國九州任我行”,又是“五湖四海從吾撞”,走了數(shù)十遭、百余趟,反復在遼闊的土地(天涯地曠)里轉圈,才遇到了引渡他的神仙。修仙不易,對成仙的結果就格外珍惜。

        然而,一次小小的意外斷送了沙僧在天庭的遠大前程。對此沙僧是不甘心的,如果可以通過贖罪重回仙班,再鑄“南天門里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和“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的輝煌,那么,他一定會義無反顧地去做好這件事情。請看——

        有一次八戒又生疲憊之心,向悟空提出散伙的要求,沙僧一聽,便“打了一個失驚,渾身麻木”,說:“我等因為前身有罪,感蒙觀世音菩薩勸化,與我們摩頂受戒,改換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護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經(jīng),將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說出這等各尋頭路的話來,可不違了菩薩的善果,壞了自己的德行,惹人恥笑,說我們有始無終也!”如今碰到一點困難,怎么可以忘掉初衷,半途而廢呢?這與其說是對八戒的勸誡,毋寧說是沙僧的夫子自道,出自肺腑,言真意切。

        其三,沙僧與唐僧有宿命般的特殊因緣。

        在《西游記》里,沙僧做自我介紹時有過這樣一番話:

        菩薩,我在此間吃人無數(shù),向來有幾次取經(jīng)人來,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頭,拋落流沙,竟沉水底。這個水,鵝毛也不能浮。唯有九個取經(jīng)人的骷髏,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為異物,將索兒穿在一處,閑時拿來玩耍。

        流沙河水妖吃取經(jīng)僧原來是一個古老的故事,晚唐五代(按劉堅、李時人說)說經(jīng)話本《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即有記載。中國古代有許多僧人去印度取經(jīng),著名的有三國朱士行、東晉法顯和唐代不空、玄奘等人,因為取經(jīng)路途艱辛,很多人有去無回,于是民間就生出取經(jīng)人被流沙河水妖吃掉的恐怖故事。其中玄奘名氣最大,他的取經(jīng)經(jīng)歷也衍生成各種故事,后來,人們就干脆說他多次葬身流沙河,到了第N次才終于收服沙僧,并由沙僧化為金橋渡過流沙河。

        顯然,《西游記》繼承了這個故事,唐僧被寫成“十世修行”的神人,那么他的前九世呢?就是被流沙河沙僧吃掉了。流沙河鵝毛不浮,但那九個“前世”唐僧的頭顱卻能浮水不沉,令沙僧感覺神異。后來沙僧按照觀音的囑咐,把九個頭顱枯骨做成項圈,作為與師父唐僧相認的標記。所以,我說沙僧與唐僧有著宿命般的特殊因緣。

        難為吳承恩,這個師徒關系真不好寫。沙僧項圈的九個珠子正是自己前世的九個頭顱,唐僧每天見著,不知作何感想?好在彼此似乎都灌了孟婆湯,記不起從前故事。不過,或許正是有了這層關系,沙僧對師父更加敬畏,更加虔誠,取經(jīng)也更加盡心、努力。顯而可知,他對取經(jīng)死心塌地,其實正是對師父唐僧死心塌地。

        【作者簡介】

        竺洪波: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 任 艷)

        猜你喜歡
        浪漫主義
        漫談詩的革命浪漫主義
        中華詩詞(2022年1期)2022-12-31 05:40:44
        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師
        藝術啟蒙(2022年6期)2022-06-22 06:48:48
        西班牙浪漫主義的狂想
        藝術啟蒙(2022年3期)2022-03-24 02:35:10
        論浪漫主義對新詩功能的影響
        文學與文化(2022年4期)2022-03-23 06:18:46
        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出版經(jīng)濟與文學創(chuàng)作
        舒伯特鋼琴作品中的浪漫主義色彩探析
        北方音樂(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8
        克制的宣泄——鋼琴家普列特涅夫:浪漫主義、現(xiàn)代審美和個人風格的混合體
        人民音樂(2016年1期)2016-11-07 10:02:53
        對《雙城記》中對立特點所體現(xiàn)的浪漫主義色彩進行再次探討
        法式浪漫主義音樂會登陸杭州
        杭州(2015年9期)2015-12-21 02:51:48
        風景、地方與浪漫主義——華茲華斯的湖區(qū)書寫
        學習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码专区|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沢| 热久久这里只有| av天堂手机在线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麻豆| 美女网站免费福利视频| 國产一二三内射在线看片| 无码一区二区丝袜| 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v| 午夜男女很黄的视频| 色婷婷日日躁夜夜躁| 一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偷拍| 97人伦色伦成人免费视频|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 色综合久久丁香婷婷|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校园春色综合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手机版| 2021年国产精品每日更新| 黄片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国产精品久久久福利|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视频国产自拍在线观看|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毛片|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人成在线免费视频| av剧情演绎福利对白|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毛片|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 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日韩一卡二卡|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亚洲地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