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麗莉
目前全球近視患病率逐年增加,且發(fā)病年齡越來越早。對此,家長朋友更加關注近視防控的方式。筆者在臨床中遇到不少家長咨詢“多焦軟性角膜接觸鏡”的近視防控效果,在此對這一問題進行科普,期望能夠幫助大家。
多焦軟性角膜接觸鏡(簡稱“多焦軟鏡”或“離焦軟鏡”)的設計特點是在同一軟鏡上存在多個不同的屈光度,包括遠用矯正區(qū)和近用正鏡附加矯正區(qū)。按設計類型主要分為漸變多焦點設計和同心圓雙焦設計。漸變多焦點設計的離焦軟鏡一般通過中央區(qū)域視遠,從中央向外周逐漸增加近附加度數;同心圓雙焦設計的離焦軟鏡則含有2種屈光度,即遠用度數和包含近附加的近用度數,中央圓形區(qū)域為遠用度數,緊挨著的同心圓環(huán)為近用度數,然后依次遠用與近用交替出現。
離焦軟鏡最初用來矯正老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除了角膜塑形鏡(OK鏡)外,離焦軟鏡也能有效控制近視的進展,因此,目前出現了數個專門為近視防控設計的離焦軟鏡。其中央為矯正區(qū),周邊為離焦區(qū)。臨床中遇到很多兒童由于年齡、屈光度等原因不滿足配戴OK鏡的要求,但又不想配戴框架眼鏡,同時又急需近視防控,那么離焦軟鏡就可以作為首選。它與OK鏡、框架離焦鏡相比,兼顧防控效果與安全性。
a.OK鏡需要每天清洗,復查次數較頻繁,而離焦軟鏡有日拋型和雙周拋型,護理相對簡單,且復查頻率低。離焦軟鏡不改變眼球形態(tài)組織、無壓迫、更安全舒適,可以滿足不想戴框架眼鏡患者的視力和近視防控需求。
b.針對倒睫患者,通過配戴離焦軟鏡也避免了倒睫摩擦角膜帶來的角膜上皮損傷風險,既能起到近視防控的作用,又能保護角膜,比OK鏡更安全。
c.對于角膜形態(tài)特殊(如角膜曲率較平或較陡),以及度數受限制無法配戴OK鏡的患者,可選擇離焦軟鏡。
d.配戴OK鏡需要滿足夜間連續(xù)配戴8~10小時,才可以達到良好的塑形效果,而離焦軟鏡是日間配戴便可進行近視矯正。
e.OK鏡定位不佳,對于容易出現偏位的患者,配戴離焦軟鏡則可能會獲得良好的配適效果,有助于避免偏位問題。
f.OK鏡有等鏡周期,且進口鏡片通常等鏡時間較長,因此,離焦軟鏡也可作為等鏡周期的替代鏡片。
g.配戴OK鏡有度數要求,一般建議在-1.00D~-6.00D之間,低于-1.00D或高于-6.00D的患者則可以考慮離焦軟鏡。與配戴OK鏡相比,低于-1.00D的低度數患者配戴離焦軟鏡可以形成更多的離焦量,因此,通常近視控制效果也更好。而對于高度近視患者,由于OK鏡是通過改變角膜曲率起到矯正視力和形成離焦的作用,因此,近視度數越高的情況下,塑形力相對會越大,摘鏡后,日間屈光度反彈導致視力不穩(wěn)定的情況會更明顯,也容易出現角膜上皮損傷,而離焦軟鏡不對角膜產生壓力,鏡片最高可配至上千度,且戴鏡后鏡片屈光度穩(wěn)定不變,因此,高于-6.00D的近視患者配戴離焦軟鏡可獲得更穩(wěn)定視力的同時,戴鏡安全性也更高,避免了配戴OK鏡后視力不佳及角膜損傷的問題。
a.需要有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良好的依從性和用眼習慣。
b.初戴者每天從4、6、8小時遞增,待適應后建議每天連續(xù)配戴時間不要超過10~12小時。
c.發(fā)燒、感冒、免疫力低下時應暫停戴鏡。戴鏡期間如果出現眼紅、眼痛等,如有明顯不適或長期不適,必須立即停戴并及時復診。且在游泳、洗澡及長時間睡覺時摘鏡。
d.風沙入眼時切忌用手搓揉眼睛,需用人工淚液或隱形眼鏡專用護理液沖洗。戴鏡時切記盡可能不去高溫的地方,如浴室、蒸桑拿等。此外,還需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及醫(yī)囑使用產品,按要求清洗鏡片,學會摘戴鏡、鏡片自檢及保存方法。
患者王xx,女,6歲,主訴視物不輕,有配鏡意愿。
第一步:驗配前溝通,進行選片OD:-1.00D? OS:-2.00D(若患者驗光度數超過-4.00D,需要進行頂點距離換算后給予試戴)。
第二步:準配好鏡片、鋪巾、潤滑液、清潔雙手衛(wèi)生,患者雙眼滴入潤滑液,給予試戴。
第三步:患者感覺舒適度,看遠看近試戴10min,醫(yī)生需要詢問患者主觀感受,是否能接受戴鏡的異物感以及視覺效果如何,是否有重影、視物是否清晰等。
第四步:戴鏡檢查患者視力,根據患者戴鏡主訴進行主覺驗光,追加度數以至雙眼視力達到1.0,如追加度數與試戴度數不一致,需重新試戴。
第五步:戴鏡做角膜地形圖,檢查鏡片定位。
第六步:講解戴鏡后的注意事項,復查時間為戴鏡后1周、1個月、3個月、半年。
總之,離焦軟鏡驗配需到正規(guī)的機構,嚴格的適應癥篩選、鏡片參數定制和按時定期復查是保證戴鏡安全的關鍵,建立屈光檔案并定期復查屈光度及眼軸變化情況同樣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