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在雨里走,感覺很自由。好像違抗某種東西的意志,小小的,但勝利了。
——陸茵茵《臺風天》
南方的春季像個愛折騰的小孩,不愿在一個穩(wěn)定的溫度待太久,喜歡把一切攪亂,讓人們在無意間生病,它再下起一場歡樂的雨來慶祝。
我走在雨中,撐著小小的破舊的傘,低頭注意到地上的水坑——來來往往的車輛無情地將地面的水揚起,雨水向四面八方飛濺。望著雨中驚慌急躁的人們,我顯得不慌不忙。我的生活總在下雨,我習慣了它的來臨。所以當具象的液態(tài)物質從高空墜落,在每一灘集合體中蹦跶,再短暫地飛出一只晶瑩的蝴蝶,我只是感覺,我融進了這場雨,雨水摻雜著泥土和灰塵,黏上了我。一個人在雨里走,不會被困住,不再怕濕鞋,很自由。
小時候我很討厭下雨,因為每次下雨,小學門口那個窄窄的路口一定會塞車。遇到下雨天,我每次在校門口眺望不到我爸的身影,就會開始哭,在雨中看不到一點希望。終于等到我爸,我還得忍耐下雨帶來的不適——坐在摩托車后排,藏在有一股難聞味道的雨衣下,低著頭,弓著腰,掀開一點點雨衣,靠著潮濕的路面判斷離家的距離。
上了中學,我仍不喜歡下雨,因為衣服干不了。還有一種恐懼,就是在教室外的一排雨傘里突然找不到自己的。我有幾次印象深刻的號啕大哭也是在雨天發(fā)生的,包括高考出分的第二天。那天,雨下得很大,我在我爸的摩托車后座哭,他什么也聽不到。雨聲淹沒了哭聲,就可以不用過于忍耐了。雨是我的同盟,可以為我的脆弱打掩護。
我還記得在一個下雨天,我坐在回家的校車上,看著雨貼著窗劃過,呵一口氣,畫一個笑臉,很快就會變成哭臉??斓郊視r,我又隔著窗戶尋找我爸的身影。但那時,就算找不到,我也不會著急地哭了,因為我已經(jīng)學會了自己走回家。
我對雨也不全是厭惡。比如,在我要入睡時,有了它我會安心許多。中雨的聲音聽起來是最舒服的,我被天然的白噪聲包裹著,那一覺都會變得幸福很多。
雨天容易把我打散,變成一塊塊碎片散落一地。破碎、落敗、孤獨、痛苦、無措,都是我,一切情緒都在雨天變得合理起來。我會一塊一塊把它們拾起來,“這一塊是我,那一塊也是”。
如今,我依然不敢扔了傘在雨中撒腿奔跑。不知道要淋多少場雨,我才能做到。
“我逃出小時候的那場雨了嗎?”“不,我沒有?!?/p>
但我突然理解了,為什么現(xiàn)在的自己看著飄落的雨不再感到壓抑,反而有種灑脫和自由?因為雨下得越大,我的心情和思緒就越顯得沒有那么突兀。雨是飄的,風是濕的,一切都在盡情流淌,好像有什么東西在理解我的無助,我沒哭,它替我哭了。
我還在執(zhí)著地想,雨還是能帶來希望的。大雨過后,心被澆灌過,一些意識不到的東西在抽條生長,會長出茂密的植被吧!
我希望記憶中的那個小孩有一天能擁有一片雨林?!坝旰么蟀 ?,她一邊說著,一邊往外沖,盡情地在雨里奔跑。鞋濕了,脫掉就好了。雨停了,沒有星星,但云也很好看。
(本刊原創(chuàng)稿件,視覺中國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