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芷鎣
[摘?要]歌劇《紅河谷》是中國民族歌劇藝術史上的一部經(jīng)典作品,詠嘆調(diào)《我是頭人的女兒》是歌劇《紅河谷》中女主角丹珠的著名詠嘆調(diào)之一。本文就其音樂美學特征和藝術表現(xiàn),并結合演唱實踐,對詠嘆調(diào)《我是頭人的女兒》進行音樂美學特征與演唱分析,以求更好地詮釋歌曲內(nèi)涵、演繹角色。
[關鍵詞]紅河谷;《我是頭人的女兒》;音樂美學特征;演唱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4)06-0083-03
大型原創(chuàng)歌劇《紅河谷》由孟衛(wèi)東作曲,2011年于北京保利劇院首演。此歌劇以20世紀初的西藏為背景,以“愛情與民族斗爭”為主題,表現(xiàn)了藏族和漢族兩族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和真摯感情。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充分了解了西藏的民族文化與習俗,使該劇具有濃郁的藏族民族風格特點。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中運用了豐富多樣的作曲技法,為劇中的重要人物譜寫了許多令人難忘的旋律。
一、《紅河谷》情節(jié)概述
歌劇《紅河谷》講述了頭人的女兒丹珠與康巴漢子格桑、漢族姑娘雪兒達娃等人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催人淚下。
故事發(fā)生在西藏草原上,康巴漢子格桑一家收留了被黃河水沖上岸奄奄一息的漢族姑娘雪兒達娃,兩人日久生情。另一邊,英國探險家羅克曼和瓊斯在青藏高原上遭遇了雪崩,后被格桑與雪兒達娃救出。格桑讓瓊斯與羅克曼在他家養(yǎng)傷,巫師則認為應該處死他們,否則會為家鄉(xiāng)帶來災難,但善良的格桑還是救下了他們。在此期間,幾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瓊斯也愛上了美麗而熱情的藏族女孩丹珠。
頭人的女兒丹珠被格桑的英勇吸引,但格桑心里只有雪兒達娃,因此沒有接受丹珠的愛意。善良的丹珠沒有強迫格桑和她在一起,而是尊重格桑,成全了他和雪兒達娃。
然而好景不長,當瓊斯第二次踏上西藏土地時,他徹底改變了身份,成為英國遠征軍的追軍。瓊斯愛慕丹珠,而這場侵略戰(zhàn)爭把他和丹珠放在了對立面,讓他深感痛苦。羅克曼則帶領軍隊入侵西藏,西藏人民群起反抗,英勇無畏。但丹珠不幸成為英軍的人質(zhì),英軍以此逼迫格桑投降。但丹珠沒有屈服,而是從容地與敵人同歸于盡。她是一位英勇無畏的英雄,用生命守護了藏族的土地。
《我是頭人的女兒》是歌劇《紅河谷》中第三幕丹珠的唱段,所描述的情節(jié)是:丹珠得知雪兒達娃是逃犯,但是看到心愛的格桑與雪兒達娃心意相通,不忍拆散,瞞著父親將密函毀掉,決心保全雪兒達娃,成全格桑。丹珠尊重格桑的人格和愛情,沒有利用自己頭人女兒的身份來強迫格桑,而是選擇成全,如此善良高潔的品行使人深受觸動。
二、《我是頭人的女兒》的音樂美學特征
(一)曲式結構與和聲美學特征
丹珠的詠嘆調(diào)《我是頭人的女兒》是三段體的曲式結構,結構為A+B+C,由三段不同的材料構成,該詠嘆調(diào)為女高音獨唱作品。其中,第一部分A(9~33小節(jié))為呈示部分,該部分在F大調(diào)上陳述,使用了Lento(慢板)的速度緩緩進入,節(jié)奏為[SX(]2[]4[SX)]拍。A段由五個樂句構成,前兩個樂句的關系為變化重復,運用了同頭變尾的手法,使用了相似的材料進行展開;第三個樂句采用首句的四度模進進行,作曲家巧妙地使用了重復的動機,使音樂情感逐級遞增,透露出丹珠講述經(jīng)歷時的情感遞進。第二部分B(36~70小節(jié))為展開部分,是前四個樂句變化重復而成的八個樂句。調(diào)性多有變化,從一、二句的f小調(diào)轉為三、四句的F大調(diào),后又變化重復一遍。速度上也由第一部分的慢板轉換為Adagio(柔板),速度加快,音樂生機勃勃,講述了丹珠對初見格桑時一見傾心的懷念之情,以及愛而不得的苦惱。第三部分C(71~105小節(jié))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段為F大調(diào)上稍自由的散板,運用了嶄新的旋律材料,情緒逐漸激動;后半段則轉為降B大調(diào),在主音上完滿終止,配合著長音與重音,將情緒推向最高峰。
從和聲美學特點上看,作曲家使用了西方和聲技法,樂曲從主音開始,樂句大多結束在主音或?qū)僖粑恢?,具有強烈的收攏感與終止感。和聲多為正格進行,和聲節(jié)奏為一小節(jié)一換,較為規(guī)整。情緒起伏較大,由平緩到高亢,作曲家將西方作曲技法與中國民族風格相融合,呈現(xiàn)出精妙絕倫的音樂風格,并且讓角色講述自己的故事,使情節(jié)更加動人心弦。
(二)靈活多變的旋律與節(jié)奏
從旋律上看,第一部分A(9~33小節(jié))的旋律進行相對緩和,是丹珠的敘述部分,整體旋律運用了級進與跳進交替進行的手法。其中,采用了多處相同的動機,該動機為級進進行,呈現(xiàn)出環(huán)繞式的旋律線,細膩、含蓄、委婉,句尾的長音將她不忍供出雪兒達娃而產(chǎn)生的復雜情感抒發(fā)得淋漓盡致。第二部分B(36~70小節(jié))則采用級進的手法進行演繹,以平穩(wěn)的情緒連貫地進行,通過速度的提升,使歌曲的旋律性增強,旋律也更加連貫流暢。丹珠自白部分的音區(qū)設置也符合音樂的發(fā)展,該部分的旋律位于小字一組,音區(qū)較低,如同面對面說話一般,加強了主人公講述自身經(jīng)歷的真實性,該手法的獨特之處在于縮短了主人公丹珠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便于情感的傳遞。第三部分C(71~105小節(jié))的旋律使用了短促的同音重復,具有強烈的語言性,音區(qū)在小字一組與小字二組之間,比第二部分的陳述部分音區(qū)高,因此更能激起情感的爆發(fā),便于過渡到最后的高潮部分,而后利落收尾。
樂曲運用了大量不同的節(jié)奏型,在起始階段多使用均分節(jié)奏,節(jié)拍為拍,節(jié)奏平緩而穩(wěn)定,其中夾雜著長短節(jié)奏,使旋律更加婉轉深沉,賦予樂曲豐富的情感力量。前奏部分出現(xiàn)了切分節(jié)奏,使樂曲獲得緊張和不穩(wěn)定的別致節(jié)奏,連續(xù)使用的切分節(jié)奏型具有向前推進的作用,鋪墊了故事的開端,引出丹珠的話語。樂句起始部分的弱起節(jié)奏鋪墊了下一小節(jié)的強拍,更加具有推動力,加強了肯定語氣和向下一拍進行的傾向,同時也加強了音樂的吟誦性。在樂曲中段也使用了均分節(jié)奏,使樂句具有生活氣息,更具陳述性。第三部分(71~105小節(jié))則別具匠心地運用均分節(jié)奏與休止符的巧妙結合,使音樂擲地有聲,每一句的開頭與結尾均出現(xiàn)一個休止符,突出鏗鏘有力的句讀,形成動力性的節(jié)奏,營造出緊張感,配合著稍自由的散板,表示此處能靈活演唱。接近尾聲的部分,作曲家使用了緊湊的三連音與長短節(jié)奏型,使激動的情緒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此刻加上自由的處理與散板的運用,讓音樂從緊湊強烈、富有動力性的狀態(tài)過渡到寬廣的、讓人身心舒展的狀態(tài)。
(三)情真意切的歌詞
唱段中,歌詞具有深刻的含義,丹珠復雜的情感通過歌詞中體現(xiàn)出來。起初,丹珠發(fā)現(xiàn)了雪兒達娃內(nèi)地通緝犯的身份,懷著復雜矛盾的心情,“將阿爸瞞住,把密函毀掉”。這么做的原因是格桑與雪兒達娃兩情相悅,丹珠深愛格桑,不忍拆散,于是瞞住了阿爸,毀掉了密函,保護了雪兒達娃。歌詞深刻地體現(xiàn)了丹珠的大愛之情。“可憐的女人……前路迢迢?!边@段歌詞描述到,丹珠作為頭人的女兒本該供出雪兒達娃,但她不忍心讓雪兒達娃面對兇險的前路,身為貴族,她沒有心高氣傲,而是對可憐人具有憐憫之心,可見她寬廣的胸懷與善良的品格。
緊接其后,是丹珠的一段回憶,歌詞描述了丹珠從前的日子無憂無慮,“草原上縱馬,雪山下奔跑,我的生活沒有憂愁只有歡笑”。但自從遇見格桑,丹珠被英勇的格桑深深地吸引了,并愛上了他,但愛意卻得不到回應,這讓丹珠的心情變得無比苦澀。這段旋律描述了丹珠見到格桑后心境的變化,由原來的無憂無慮變得被情所困、滿懷苦悶。曲末的“我是高山上的雪蓮,不是泥土下的小苗”一句歌詞,體現(xiàn)出丹珠胸懷大志,她不愿做嗷嗷待哺的小鳥,而是要展翅高飛,她愿意為了心中的志向放下對格桑的感情。全曲的歌詞簡單質(zhì)樸,描繪出豐富的情感變化及鮮明的人物性格。
(四)豐富多樣的伴奏織體
鋼琴伴奏在樂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與人聲一起推動情緒達到高潮。樂曲開頭多使用柱式和弦,和聲節(jié)奏規(guī)整,一小節(jié)使用一組和弦,有時用分解和弦作為修飾。“可憐的女人啊,雪兒達娃?!痹摼淠╅L音部分的伴奏織體轉變?yōu)榉纸夂拖?,長音結束時伴奏落在柱式和弦上,音樂由流動轉為穩(wěn)定,預示著情感從波動到堅定。音樂過渡到第二部分(36~70小節(jié)),伴奏為左手連貫的三連音與右手柱式和弦或單音的有機結合,整體結構緊湊流暢,體現(xiàn)丹珠回憶往昔歲月時的心境。尾聲也采取了這樣的伴奏手法,并且加入震音,使音樂情緒達到新的高峰。
緊接著,音樂直轉而下,在第二部分向第三部分過渡階段,伴奏使用了連貫的三連音柱式和弦,隨后連續(xù)13個小節(jié)的震音將情緒推向高潮,突出丹珠的率真豁達和胸懷大志。結尾處采用了短促的十六分音符與休止符的結合,并使用重音記號強調(diào)力度,在人聲部分最后一個長音即將完結時,又使用了三個重音完滿收尾,襯托出了丹珠的激動之情,充分展示了樂曲的音樂美。
三、《我是頭人的女兒》的演唱分析
(一)音色的處理
通過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心理可以發(fā)現(xiàn),樂曲一開始是丹珠的自言自語,透露出她內(nèi)心的糾葛,因此,在演唱樂曲起始時,音色不需太過明亮。該句的音色處理應該是含蓄的、黯淡無光的,緩緩進入樂曲,不宜使用過強的力度。緊接著,情緒逐漸疊加時,應使用圓潤飽滿的音色,積極打開共鳴腔產(chǎn)生共鳴,推動情緒發(fā)展。
在情緒遞進的時刻,音色應逐漸明亮,這時體現(xiàn)的是丹珠訴說往事美好時的懷念與重返現(xiàn)實的苦楚和憂傷。因此,當?shù)ぶ樯钌顟涯钇饛那暗臍q月,隨后想到現(xiàn)實生活的無奈時,需表現(xiàn)出稍顯哀傷的情緒,音色也應該隨之黯淡一些。在演唱到“但是,我是高山上的雪蓮”時,情緒明顯有了轉折,需要演唱者轉為大氣恢宏的飽滿音色,同時做到字正腔圓,唱出丹珠的傲骨。
(二)氣息的控制
飽滿的氣息是歌唱中關鍵的一環(huán),筆者在實踐過程中使用的是胸腹式聯(lián)合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能使演唱者對氣息的控制更加自如,在遇到歌曲語氣切換時,也能做到隨機應變。正如唱段中出現(xiàn)的第一次長音,即“可憐的女人啊,雪兒達娃”中的“娃”字,該句的情緒在逐漸推進,因此不能使用過大的音量破壞情感的塑造,這時對氣息的要求是弱而不虛。
結束句使用了大量的三連音,需要用小腹的力量緊促地收縮著推動氣息。該句音區(qū)較高,最后一個高音“傲”更是達到了小字二組B音的位置,因此,在此處需要收緊小腹,使用大量的氣息,以保持樂音的時值,此外還需要演唱者調(diào)動內(nèi)心深處的情緒,用此力量感染觀眾。
(三)咬字吐字的把握
在演唱樂曲中,咬字吐字也有利于調(diào)動情緒。第一部分中唱到“你就留下吧”語氣中飽含著不忍與勸說,每個字都不能夠咬得過于生硬。演唱者應該對每個邏輯重音有自己的理解,相同歌詞的處理方法也需根據(jù)人物情感而改變。第一次“留下吧”,每個字都應輕巧飽滿,第二次“留下吧”可對韻母進行適當加長,使情緒遞進。在情緒的轉折部分:“但是,我是高山上的雪蓮,不是泥土下的小苗。”可適當運用爆破性的咬字吐字,使其干凈利落,鏗鏘有力,突出丹珠的大志與胸懷,以及高尚的品格和氣魄。
(四)人聲與伴奏的融合
良好的人聲與伴奏的配合有利于音樂形象的塑造與情感的表達。以整首樂曲的旋律為核心,鋼琴伴奏應該與旋律部分巧妙配合、相輔相成。演唱者需要注意伴奏的強弱、音色、速度等,并在演唱中仔細聆聽伴奏聲部,以便在情感上更好地與之契合。
人聲演唱至樂曲第一部分的最后一個音“迢”時,伴奏在人聲保持長音的同時加入其中,使演唱者能在情緒的推動下更好地進入下一個樂段的演唱。在演繹過程中,人聲與伴奏需要相互交流,伴奏給予人聲推動感,使人聲旋律富有動力,人聲也給予伴奏強大的生命力。人聲與伴奏是完美的合作關系,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割裂開來,因此演唱者不可忽視伴奏的作用。
(五)表演者舞臺形象的塑造
表演者豐富的面部表情展示是塑造角色的重要因素,歌劇人物的心路歷程需要通過演唱者的面部表情直觀、及時地傳達給觀眾。
樂曲開頭在演繹丹珠糾結的內(nèi)心時,眼神應深沉而不夸張,要讓觀眾感受到眼神中的挽留與憐憫。當?shù)ぶ榛貞浲魰r,面部肌肉應該是放松的,同時眺望遠方,眼中充滿希望,臉上洋溢著笑容,仿佛昔日美好的景象又在眼前浮現(xiàn)。自從丹珠遇見英武的格桑,她的心就被愛情纏繞,滿腔愁苦不知道該向誰訴說,此時情感上的對比也應該在表演者的表情中有所體現(xiàn),從上一句回憶中的美好,轉化為對現(xiàn)實的無奈,面部也應自然地流露出苦澀的神情。緊接其后,情緒又有了新的轉折,此時應該將丹珠的自豪與包容演繹出來,通過一系列的眼神變化,例如目光由近及遠,再凝視遠方,將丹珠的民族自豪感飽滿地抒發(fā)出來。
在演唱過程中,人物的性格決定了扮演者的動作幅度。由于丹珠是一位性格開朗活潑、善良包容、豪爽大方的藏族女孩,因此在演繹角色時,可以使身體舒展開來,雙手不必拘束在身體兩側,可以適當?shù)刈龀龇锨榫w與律動的肢體動作。在演唱樂句“兇險的前路迢迢”時,表演者可以配合著給出向遠方看去的眼神以及擔憂的神色,并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表達對雪兒達娃的擔憂之情,與前一句的挽留形成呼應,體現(xiàn)丹珠的善良與包容。最后一部分,在唱到“把你的雪兒達娃保護起來吧!”時,演唱者堅定的語氣應伴隨著內(nèi)心的情緒;在唱到“保護”二字時,可以舒展雙臂,表現(xiàn)出果斷的態(tài)度,從而更好地塑造角色。
結?語
歌劇《紅河谷》為中國民族歌劇增添了新的活力與生機,其中,著名唱段《我是頭人的女兒》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部分,對其音樂美學與演唱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塑造角色。只有通過對樂曲進行全方位的理解與分析,不斷地練習與體會,掌握優(yōu)秀的演唱技法,演唱者才能心無旁騖地沉浸在劇情之中,從而更好地通過音樂訴說劇情。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需要擁有鉆研精神,更要有努力弘揚中國民族歌劇的民族精神,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唐夢瑤.歌劇《紅河谷》中丹珠的音樂形象分析——以詠嘆調(diào)《我是頭人的女兒》為例[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2]李凱蒂.中國民族歌劇演唱中的咬字吐字方法的研究[J].北方音樂,2019,39(8):84-85.
(責任編輯: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