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藝術(shù)寶庫。龍門石窟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盛于唐,終于清末,是世界上建造時間最長的石窟。
●片段欣賞
悠揚鐘磬穿越千年時光,行走在龍門石窟古樸的青石板路上,眼前的石窟造像猶如一尊尊親臨歷史的長者,靜佇在這里已有千載光陰。
他們承載歷史的輝煌,詮釋藝術(shù)的精湛,傳遞文化的大美,為每一位遠道而來的貴賓講述著龍門石窟傳承千年的璀璨文明。
蓮花作為佛教的圣物,在佛教中幾乎無處不在。在龍門石窟,你可以看到佛祖降生、步步生蓮的佛傳故事,也可以看到端坐蓮花寶座、頭戴蓮花寶冠的菩薩和手捧蓮花的供養(yǎng)人像??梢哉f,龍門石窟將蓮花之美麗和圣潔用藝術(shù)的語言作了完美的解讀。
鑿于北魏時期的蓮花洞中將蓮花與造像銜接得美妙絕倫,其直徑大有丈余,整個洞頂以蓮花為寶蓋,花心正圓,花態(tài)飽滿豐潤,有強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這個盛開的蓮花圖案,有三個明顯的層次:最凸起的第一層是飽含蓮子的蓮蓬;第二層是以蓮蓬為中心,向四周展開的雙層蓮瓣。雙層蓮瓣雕刻得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十分逼真;最外一層,則是為了烘托和映襯所雕刻的忍冬草花紋圍成的圖案,它同蓮花渾然一體,使得整個窟頂成了佛國世界的鳳荷蓮池。在蓮花的周圍還鐫刻著六身飛天,她們頭挽花髻,細腰長裙,天衣飄動,裙帶當(dāng)風(fēng)的飛舞動作,與盛開的蓮花動靜相生,使這一既富麗又典雅的寶蓮藻井頓時生機盎然,趣味良多。
龍門蓮花雕刻,是瑰麗的河洛文化驚鴻之一瞥,是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見證。那巧奪天工的雕刻藝術(shù)之美、中華佛教的神圣之美、博大精深的哲學(xué)之美,都通過冰清玉潔的蓮花得以解讀。
(作者張哲南,節(jié)選自《龍門石窟蓮花,厚重的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