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婧
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的思想引領者和道德導師,承擔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責任。他們既是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指導者,也是學校和社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力量。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工作質量和效果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對于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具有重要意義。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亟需探索新的實踐路徑。
一、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xiàn)狀
(一)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面臨網絡信息困局
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和快速發(fā)展,學生獲取信息更加多元化和便捷化,而網絡上的信息內容千差萬別,包含著各種思想觀點和價值取向。這使得輔導員在進行思政教育時面臨諸多挑戰(zhàn),因為學生可能會受到來自網絡的各種信息沖擊,產生思想迷茫等問題。同時,網絡上的信息也可能存在虛假、不準確等情況,會給學生帶來誤導和困惑,影響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遭受多元文化沖擊
隨著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發(fā)展,高校內出現(xiàn)擁有不同文化背景、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學生。這種多元文化的碰撞和沖擊給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帶來挑戰(zhàn)。輔導員需要面對學生間的文化差異和思想觀念的多樣性,如何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前提下進行思政教育,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同時,多元文化的存在也可能導致學生對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內容和方式產生抵觸和質疑,甚至出現(xiàn)認同危機和價值觀念的混亂。
二、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實踐水平受限,無法高效開展工作
首先,部分輔導員在思政教育理論知識方面存在欠缺,缺乏系統(tǒng)性和深度性的學習,導致對思政教育的理解和把握不夠準確。其次,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和方法論的指導,導致部分輔導員在實際工作中出現(xiàn)困惑,無法有效地應對學生的需求和問題。最后,部分輔導員對新時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任務和目標認識模糊,缺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理解和傳遞能力。
(二)事務性工作為重,創(chuàng)新理念、意識薄弱
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忙于處理各類行政事務和學生服務工作,導致思政教育工作被邊緣化,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深入思考和創(chuàng)新。輔導員們對于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容易固化和僵化。這種情況下,思政教育工作難以適應新時代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無法有效引導學生的思想成長和價值觀塑造。
(三)協(xié)同育人意識淡薄,缺乏主觀能動性
一方面,部分輔導員在工作中缺乏與其他相關部門、教師的有效協(xié)作和合作,導致思政教育工作與學校整體育人目標的銜接不夠緊密,無法形成合力。另一方面,部分輔導員過于依賴學生的自發(fā)性,缺乏積極主動地引導和激勵學生的意識和行動。這種情況下,思政教育工作容易陷入被動、敷衍和形式主義的境地,無法真正發(fā)揮育人的作用。
(四)思政教育工作內容、方法缺乏吸引力和創(chuàng)新性
一方面,部分輔導員在思政教育內容的設計上較為傳統(tǒng),缺乏與學生需求和時代特點相適應的新穎和有趣的教育內容。這使得學生對思政教育產生了抵觸情緒,無法真正引起他們的興趣,進而參與。另一方面,部分輔導員在教育方法上缺乏創(chuàng)新性,過于依賴傳統(tǒng)的講授和灌輸方式,缺乏多樣化和互動性的教育手段,無法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和思考。這種情況下,思政教育工作容易變得枯燥乏味,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并主動接受思政教育。
三、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徑
(一)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時性與目的性
一方面,及時性意味著輔導員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社會熱點問題,及時把握學生的需求和關注點,以便開展相關教育活動和引導工作。另一方面,目的性意味著輔導員要明確思政教育的目標和導向,根據學生的成長需求和社會發(fā)展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確保教育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從圖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及時性和目的性有較高的需求程度,這進一步強調了在新時代背景下注重這兩個方面的重要性。輔導員應密切關注學生的需求,及時調整教育內容和方法,確保思政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和社會發(fā)展要求。
(二)增強日常溝通交流的親和力與感染力
親和力和感染力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和有效開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因素。親和力意味著輔導員要以友善、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與學生進行溝通,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愿意主動與輔導員交流、傾訴和接受指導。感染力則是輔導員通過言傳身教、真情實感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思想啟迪,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增強日常溝通交流的親和力與感染力,輔導員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困惑和需求,為他們提供更加精準的思政教育引導。同時,輔導員還可以通過自身經歷、積極向上的言行舉止,影響和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的思想潛能。在實踐中,輔導員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增強親和力和感染力,如定期組織面對面的交流活動、開展個別談心輔導、利用社交媒體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等。此外,輔導員還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溝通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不斷學習和積累經驗,以提高溝通交流的效果和影響力,促進學生的思想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三)加強與外部溝通、提高自身素養(yǎng)
在新時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更加多樣化,輔導員需要明確自身職責和角色,與相關部門和人員進行有效的協(xié)作與配合。輔導員可以與教師、學生工作部門、學生社團等進行合作,共同開展思政教育活動,形成合力,提升教育效果。此外,輔導員之間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教育方法和經驗,分享教育資源和案例,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通過互相學習和借鑒,輔導員能夠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水平和教育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只有通過自身實際行動影響和感染學生,才能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輔導員應該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和知識水平,他們需要緊跟時代發(fā)展,了解社會熱點問題和學生的需求,具備一定的學科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解決他們的困惑。此外,輔導員還應該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溝通,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他們應該傾聽學生的聲音,為學生提供積極的引導和支持。
(四)明確并優(yōu)化輔導員的職能劃分
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職能劃分的明確與優(yōu)化對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至關重要。輔導員應該承擔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和教育指導的責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輔導員可以通過開展主題講座、小組討論、心理輔導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和自我成長,解決他們在思想和心理方面的問題。輔導員應該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和職業(yè)規(guī)劃等方面的困難。輔導員可以組織學習技能培訓、就業(yè)指導、實習實訓等活動,提供個性化的咨詢和幫助,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此外,輔導員還應該積極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決策,為學校提供專業(yè)化的意見和建議。他們可以參與學生工作、教務管理、學生會組織等方面的工作,發(fā)揮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為學校的發(fā)展和學生的福祉貢獻力量。
(五)引導輔導員之間進行通力合作
輔導員作為學校管理團隊中的一員,通過加強協(xié)作,可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整體效果。學??梢越M織輔導員定期開展團隊建設活動,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團隊氛圍,培養(yǎng)團隊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同時,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溝通渠道,促進輔導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使他們能夠互相借鑒經驗、分享資源,共同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鼓勵輔導員之間互幫互助,形成合力。輔導員可以通過互相協(xié)作,共同開展項目和活動,如主題講座、座談會、社會實踐等,以豐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內容。輔導員之間可以相互補充,發(fā)揮各自特長,形成合力,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樣化的思政教育服務。此外,學校還可以建立輔導員工作交流平臺,定期組織經驗分享和研討會,讓輔導員之間進行深入的學術交流和思想碰撞,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共同研究解決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難題。通過引導輔導員之間進行通力合作,可以充分發(fā)揮團隊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整體水平。輔導員之間的合作將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為學生提供更加有針對性和有效的思政教育,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新的路徑。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時性與目的性,增強日常溝通交流的親和力與感染力,加強與外部溝通、提高自身素養(yǎng),明確并優(yōu)化輔導員的職能劃分,引導輔導員之間進行通力合作,是提升輔導員工作水平和思政教育效果的關鍵。通過這些措施,我們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效開展思政教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這將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注入新的活力,推動青年一代的全面發(fā)展,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進將為塑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推進國家發(fā)展提供堅實支撐。
【參考文獻】
[1]孟丹.主題教育視域下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3(30):133-136.
[2]單成巍.“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J].教育觀察,2023,12(22):33-36.
[3]劉浩,張小普,葉景勝等.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實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3(19):5-8.
[4]閆在航.網絡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11):62-64.
[5]李佳靜,潘雁欽,陳偉鵬等.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思考[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21):184-186.
[6]肖靈銘.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探析——評《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27):2.
(作者系山西傳媒學院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陳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