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村,福安市白云山麓下一個風景秀美的小村莊,因一味紅茶的創(chuàng)制而蜚聲海內外。從清雍正乾隆年間成功試制紅茶,至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以地取名為坦洋工夫,坦洋因茶葉貿易的興盛而繁榮,也曾凋敝困頓過。
改革開放以來,坦洋村上演了茶業(yè)復興、擺脫貧困的生動實踐,“四進坦洋”的故事更廣為流傳、催人奮進。新時期,坦洋人正用一葉傳奇書寫鄉(xiāng)村振興的坦洋樣本。
而今,坦洋二字的意義早已超脫于茶的香幽韻美,它代表的不僅是坦洋人滴水穿石擺脫貧困的精神,更成為一種情懷,青山不老,綠水長流,喝過坦洋工夫茶,人走情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