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皓
林松,在校人稱“松哥”。晚飯前,去食堂的路上,“松哥”的稱呼總能從四處冒出——有迎面相逢的三五個學生,樂呵呵地齊聲喊“松哥好”;有學生從網(wǎng)球場內(nèi)探出頭打招呼;有學生在旁側教學樓的二樓過道端口,看見林松走過,一聲“松哥”也從上空飄下來。這種熱鬧的景象,每天都在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下文簡稱“重慶一實”)的校園里上演。
一聲聲“松哥”,透露出林松在校園的火爆人氣,也構成了林松教育生涯的諸多幸福要素之一。在林松的記憶中,早在自己走上講臺之前,這份幸福就已經(jīng)從同為教師的父母身上持續(xù)傳遞給他。于他而言,選擇從教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幸福延續(xù)。
從打造一間幸福的教室,到致力于創(chuàng)建一所給學生成長帶來幸福的學校,林松初心不改,帶領著他的團隊,在打造“溫馨一實,品質(zhì)一實”的辦學指向下,開啟了全新的燦爛征程。
保持看見,持續(xù)欣賞
如果問及教師、在讀學生家長,重慶一實學生最顯眼的特質(zhì)是什么?他們大概率會給出一個共同的答案,“一實少年,自帶光彩”。簡單八個字,卻直觀地概括了重慶一實學生青春飛揚的風貌。
如何讓每個少年都能綻放青春光彩?這個問題的答案,林松是從一個對他影響至深的少年那里得到的。時間倒回剛從教那些年,林松對學生的愛與威嚴并存。一次,他在班里發(fā)現(xiàn)某位學生的作業(yè)明顯存在抄襲的情況,便找到學生進行了一番簡單的談心教育。本以為學生會就此改正,誰知沒多久,林松又發(fā)現(xiàn)了學生第二次、第三次地持續(xù)抄作業(yè)的行為。于是,一天晚自習,林松生氣地將學生喊出教室,讓其在外先站10分鐘進行自我反思。等他從辦公室處理完事情回到教室外,準備與學生再次開啟一次深入的談心交流時,少年的委屈情緒卻伴著一聲吼叫率先發(fā)作出來,“你就是只盯著我,你一點兒也不相信我,一點兒也不關心我?!?/p>
這一聲怒吼,讓林松愣住了。在他的視角里,關注學生,當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問題時引導其改正,觀察、跟進學生的改正情況,是作為老師關心學生、在乎學生的方式和表現(xiàn)。沒想到在學生的視角里,這是老師對自己個人的反復“針對”。
師生身份與視角錯位導致的理解差異,讓林松清晰又深刻地感受到,教師的愛是需要表達的,沒有表達或者是不被接受的愛,有的時候甚至可能會對學生造成一種傷害。
這一樁小插曲,林松迄今記憶猶新,并被他時刻用來提醒自己,作為教育者,要表達愛,更要給予學生需要且被他們認可、接受的愛——因為,表達愛的方式,有時比愛本身更重要。從此,基于這份對師生關系的樸素理解,林松在逐漸成為備受學生喜愛的“松哥老師”到如今深受師生愛戴的“松哥校長”的成長歷程中,更是陪伴與見證了一個個少年蛻變飛揚、綻放光彩的成長時刻。
比如,有曾經(jīng)初來乍到,總是獨來獨往、桀驁不馴的少年,面對“松哥校長”與自己每次相遇時都會親切喊出的“幺兒”和手動豎起的大拇指,也漸漸卸下了帶刺的盔甲——有一次,路遇林松時,面對校長喊到“幺兒”后仍舊豎起的大拇指,少年終于沒忍住問道:“松哥,你為什么要給我豎大拇指?。俊绷炙煽粗鴮W生認真回答:“你今天把頭發(fā)扎起來了,看起來特別有活力,體現(xiàn)出一種向上的精氣神。”夸學生,林松以真誠的回應落到了具體而真實的細節(jié)上。
此后,來自校長的關注與欣賞,讓獨行的少年逐漸找到在校學習與成長的樂趣。談及這位學生,林松驕傲不已,“這個孩子雖然學科成績不突出,但很喜歡畫畫,畫得也好,他初中時就加入了學校的美術社團,后來升學時,成功通過美術特招,升入學校高中部?!痹诹炙煽磥恚@份讓學生發(fā)生轉變的力量,源于教育里的“看見”和“欣賞”,“在教育里,讓孩子們被看見、被欣賞、被重視,對于推動他們的成長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很多時候,保持看見,持續(xù)欣賞,真的會給孩子們的成長帶來質(zhì)的改變?!?/p>
溫馨一實,品質(zhì)一實
這幾年,關于教育的“焦慮”與“內(nèi)卷”,圈里圈外,每個人或許都能感受一二。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一所建立剛滿7年的新學校,隸屬于重慶一中教育集團的重慶一實,面對著來自社會各界的諸多期待,到底該如何規(guī)劃自身發(fā)展之路?這是懸在新任校長林松頭上的關鍵辦學問題。
對此,林松無比篤定:“毫無疑問,我們的目標是要創(chuàng)辦一所品質(zhì)學校,但實現(xiàn)品質(zhì)學校的路徑有很多條。我們希望通過構筑一個溫馨的成長場域,營造有溫度、講溫情、夠溫暖的教育氛圍,讓孩子們在這樣的校園里幸福成長。”
從22歲踏上重慶市第一中學校(下文簡稱“重慶一中”)的教室講臺,扎根重慶一中教育土壤也恰好22年的林松,帶著自己對教育二十余年的經(jīng)歷與點滴思考,基于重慶一中“尊重自由,激發(fā)自覺”的辦學理念引領,在重慶一實正式提出了“溫馨一實,品質(zhì)一實”的特色辦學指向。
“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包括社會各方要素,這些各個與教育有關的角色之間,相互融合、相互融通、相互影響、相互理解、相互成就的有溫度、講溫情、夠溫暖的校園氛圍,叫作‘溫馨。”林松進一步闡釋道。面對中學無法回避的“升學率”“重本率”等現(xiàn)實問題,他坦言:“對于中學的評估,肯定無法忽略‘升學率‘重本率等指標,這也是許多家長心底對孩子、對學校的期待。但是,具體要通過什么樣的途徑來達到這樣的目標,這是可以選擇的。是通過‘卷時間‘卷分數(shù)來快速換取成績,還是讓每一個孩子在被看見、被欣賞的過程中走得順暢一點,開心一點?”
毫無疑問,林松選擇站在孩子的立場,帶領重慶一實走一條正確而艱難的路。在他看來,學校需要治理,但更應提倡“智理”,講溫馨,不是不要成績,不要發(fā)展,不要成效,而是通過氛圍的成功營造,關注到校園中的每一個成員,讓每一個成員被關注,被尊重,被喚醒,被激活,從而生成樂學、樂教,向陽發(fā)展的,其樂融融、生機勃勃的,有助于每一個成員發(fā)展的校園場。
校園活動是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溫馨”的指向下,重慶一實創(chuàng)設了許多廣受學生歡迎,帶給學生成長力量的溫馨校園活動。這其中,既有溫馨的儀式,如開學季的鮮花、散學典禮上班主任送出的寫有老師寄語的卡片,也有溫馨的主題活動,如“與未來的自己相擁”成人禮活動、“心心交印”家校懇談活動,此外,溫馨的寄語更是從不缺乏——德育周會的“心語”廣播、一實大講堂上的校長寄語……“一實少年,自帶光彩”,這份自然綻放的光彩,正是因為重慶一實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了成長的存在感、幸福感。
小事大愛,成就非凡
這幾年,林松的時間被工作填得滿滿當當。一年到頭,除了寒暑假抽出部分時間陪伴家人外,他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學校,和老師、學生待在一起。對于身份轉變所需的更多時間、更多付出,林松的言語中仍滿是幸福,“從事教育工作,熱愛一定是前提和基礎,因為熱愛,哪怕忙到每天都待在學校,這種幸福感也并不亞于出去游山玩水?!痹谒蛨F隊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重慶一實不僅取得了碩果累累的成就,成為重慶中小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璀璨之星,其社會口碑更是與日俱增,被許多向往就讀的學生冠以“夢中情?!钡拿雷u。
取得成就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在林松看來,答案的關鍵,是要把一切學生、家長所關心的“小事”當成“大事”來干。有段時間,有家長反映初三學段的食堂餐食不足,林松次日便帶著老師一起,連吃了一個月的學生食堂,徹底了解情況。當分析出是因為“錯峰吃飯”形成了時間差,食堂師傅來不及炒制足夠多的新鮮菜導致初三學段在食堂用餐感覺餐食不足后,林松很快便落實了改進措施。由此,這起關于食堂事件的“小風波”不僅順利渡過,也轉而成為許多家長夸贊重慶一實的細節(jié)之一,“我家孩子說,那段時間在食堂吃飯,每天都能碰見林校長和他打招呼”“家長有什么反饋,學校都特別重視,及時解決……”溫馨的教育生態(tài),在這樣口口傳遞的過程中,構成了學校發(fā)展的強大內(nèi)循環(huán)。
為了讓家長更有參與感,重慶一實還借助學校智慧中心的信息技術優(yōu)勢,在特定的時間段內(nèi)開放入校通訊的權利,方便家長及時了解學校最新情況,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學校的團結與包容。類似的細節(jié),不勝枚舉,皆化作了一封封來自家長的感謝書信和他們筆下飽含深情與敬意的文字?!案兄x學校為我們家長提供了許多有益的指導和幫助,讓我們能夠更好地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教育引導。孩子已經(jīng)踏上新的征程,他將會永遠記住老師們的教育之恩、培育之情,不忘初心!”
無論是離開學校奔赴嶄新天地的學生,還是留在校園守候這方土壤的林松和他的團隊,新的征程都已拉開帷幕。于林松,這一征程的信念,是帶領重慶一實更上一層樓,堅定不移地追尋“‘溫馨鑄就品質(zhì)”的發(fā)展路徑,堅定不移地將學校打造成一所師生都喜歡,人人都能在其中收獲成長和幸福的學校。
林松
中學高級教師,重慶市第一實驗中學校校長,教育部精品課評審專家,教育部18期全國優(yōu)秀中學校長高研班組織委員,重慶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研究院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獲首屆重慶市教委直屬中小學教學技能大賽決賽一等獎(現(xiàn)場),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fā)的“重慶市教學成果”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五年教育成果一等獎,重慶市中學語文教師論文大賽一等獎,重慶市優(yōu)質(zhì)課比賽一等獎“優(yōu)秀指導教師”等榮譽,多篇論文發(fā)表于各類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