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志峰 章業(yè)成
在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有一種傳統(tǒng)技藝讓精美的圖畫脫離了紙張,浮現(xiàn)于茶湯之上——這便是茶百戲。它的神奇之處在于,用清水在茶湯上作畫。這是如何做到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茶百戲,又名分茶、水丹青。想要用清水在茶湯上繪出精美的圖案,需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步驟,整個流程主要可以分為下面四大部分:
取碾細的茶粉放至溫燙的茶盞中,向茶粉注入煮好的熱水,調成茶膏
茶百戲對原料有著特別的要求,需要經過榨茶、研膏等工藝獲取的研膏茶。烘烤茶餅,從而達到提香、干燥茶餅的目的,方便將茶餅搗碎并碾磨成細粉,碾碎后篩成細細的茶粉
向茶膏中再次注水,用茶筅(xiǎn)回旋攪拌,讓茶湯表面形成一層覆滿盞面的、能夠保存一段時間的沫餑(bō,即泡沫)
或用茶匙,或用湯瓶,向茶湯沫餑中點入清水,茶湯表面的深色沫餑便會出現(xiàn)白色痕跡。以清水為墨,以茶匙為筆,以茶湯沫餑為紙,由此作畫
茶百戲始于唐代。在宋代,得益于皇帝和文人、僧人推崇,茶百戲被發(fā)揚到極致——不僅在詩詞中有大量記載,古畫中也有表現(xiàn)茶百戲用清水作畫的場景,例如,南宋畫家劉松年的《攆茶圖》中,左上角文人用湯瓶向大缽注水,就是在注水作畫。
到了現(xiàn)代,茶百戲幾近失傳,傳承人依靠大量科學實踐才得以將其恢復。根據古籍中的記載可知,茶百戲是采用湯瓶注水或茶匙加水,使茶湯沫餑形成圖案的技藝。傳承人從古籍中查閱了幾千首有關茶百戲的記載,以研膏茶為原料進行了上百次實驗,歷經無數(shù)次失敗后,終于實現(xiàn)了清水在茶湯中幻變圖案,并對古人清水作畫的原理進行了現(xiàn)代科學角度的揭秘分析。
南宋畫家劉松年的《攆茶圖》
通過科學實踐,茶百戲的相關數(shù)據得以保存
那么,用清水在茶湯上作畫的科學原理是什么呢?原來,茶湯表面的沫餑是一種懸浮液,由固體茶粉微粒、水和氣泡構成,這是產生圖案的介質。當清水加入深色茶湯懸浮液,其中的氣體微粒便會因稀釋而變淺變白,而未加水部分仍為深色,兩者間形成明顯色差,從而出現(xiàn)圖案。
也就是說,茶百戲的必要條件就是形成穩(wěn)定的茶湯懸浮液。懸浮液是用茶筅攪打茶湯,從而讓茶湯與空氣充分混合后形成的,其中的訣竅就在于擊拂的方法和力度。除了擊拂,想要得到穩(wěn)定的懸浮液,制作茶湯的每一個步驟都需要保障較高的完成度。
有很多人會說,茶百戲是從千年之前走來的拉花。實際上,茶百戲的原理和咖啡拉花并不一樣。
咖啡拉花的原理,是用牛奶奶泡在咖啡基底上描繪出圖案,就像用一種白色顏料在深色背景上作畫。而從上文我們可以知道,茶百戲是用清水注入茶湯,茶湯隨之產生白色痕跡,仿佛一場幻變。
用濃茶膏在淺色沫餑上作畫的現(xiàn)代茶膏畫,則區(qū)別于清水作畫的茶百戲??梢哉f,茶膏畫的方法與咖啡拉花十分相似,其效果不需使用茶湯也能實現(xiàn),如在牛奶、豆?jié){、面粉糊上都能用各種顏色涂畫。而茶百戲用清水作畫的方法卻獨樹一幟,在純咖啡、牛奶等液體上都不能用清水作畫。
茶膏畫
茶百戲是認知歷史和茶文化的窗口,讓我們感受古代精湛的制茶技藝,帶我們看見古人生活的智慧和雅趣。那一道道過程,也向我們傳達著千年以來亙古不變的人生至理:正如碾茶那般,“百轉千旋后,中心永不移?!?/p>
(責任編輯 / 代竹蕊? ?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