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菊
在《昆明的雨》中,有三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昆明的雨》中汪曾祺懷念的僅僅是雨與生活嗎,“雨”是否有其他深意?贈友人有昆明特點的畫,為何獨取仙人掌與牛肝菌、青頭菌入畫?四十年后作者仍忘不了的情味是何味?通過挖掘汪曾祺在昆明的生活環(huán)境與他的早期作品,我們發(fā)現(xiàn)“雨”的真正含義是懷念青春。在青春回憶中理解畫作與情味兒的深意,畫非偶然,而是柔軟、堅強的情感記憶載體;情味兒不是淡淡的鄉(xiāng)愁,而是懷念失戀時友人作陪的青春歲月。青春蹤跡,處處可循,文章存疑之處不是信手隨筆,而是指向文章的真正意圖——懷念青春。
一、回憶的選擇
《昆明的雨》是一篇融寫人、記事、寫景、寫物為一體的回憶性散文,在文章的第二段與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寫道:“我想念昆明的雨?!钡曛皇亲鳛樨灤┤牡木€索,并不是真正的情感所至。教科書在閱讀提示中寫道,汪曾祺以對昆明生活的喜愛與想念作為情感線索,將看似“雜散”的片段連接起來,寫想念昆明的雨實則是對昆明生活的喜愛與想念。但結(jié)合汪曾祺在昆明的生活環(huán)境來說,教科書對“雨”如此解釋還有待商榷。
汪曾祺在19歲那年考上西南聯(lián)大,自1939年起,在昆明生活了整整7年。從19歲到26歲,可以說汪曾祺在昆明度過了他最風華正茂的年紀。然而風華正茂并不意味著意氣風發(fā),在昆明讀書時正是抗日戰(zhàn)爭動蕩時期。據(jù)記載,汪曾祺在西南聯(lián)大讀書時生活條件艱苦,挨餓是常有的事,沒有面粉了,只能去挖野菜,還吃過某種昆蟲充饑。睡的也不是床,是翻身就嘎吱作響的木板。眾生皆苦,無獨汪曾祺。細讀文章,其中不乏當時大環(huán)境下眾生苦難的證明,如賣楊梅的苗族女孩子與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百u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應并不是因為女孩子多抑或是女孩子更容易促成楊梅的交易,恐是因為家里人都在努力干活,以供家庭的生存,賣楊梅這項活計就留給了女孩子。她們的聲音嬌嬌的,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她們應是從遠方來,總歸不是家在城中,否則不會坐在別人家的門口的階石的一角。苗族女孩子賣楊梅的畫面看似充滿人文風情,實際卻藏著底層人民求生的艱苦。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是五十多歲的寡婦與養(yǎng)女,在戰(zhàn)爭動蕩的亂世失去了男人,可想日子的艱辛,雖有房屋可出租,但也要摘緬桂花去賣,還時常給租客送去一些。七寸的盤子,滿滿的都是緬桂花,可見緬桂花并不是什么昂貴之物,并不能以此獲得豐厚的收入。如此艱苦的日子,我不免有疑問:汪曾祺是否喜愛和想念?
在《昆明草木》中,汪曾祺同樣寫了昆明的雨、草,他寫草是“凄凄的綠”“古怪”,稱仙人掌為“帶巫術性的玩意兒”,對昆明的一切都用極其平淡的語氣記敘。與《昆明的雨》相比,字里行間全然不見對昆明生活的喜愛與想念。這兩篇文章都是寫昆明,為何情感色調(diào)相差如此之大?其實是因為寫作心境的不同?!独ッ鞑菽尽肥峭粼鲃傠x開昆明,居住上海時寫的,此時的汪曾祺是一個實誠的記錄者;而《昆明的雨》的寫作是在離開昆明四十年后,彼時已是暮景之年的汪曾祺是一位深情的回憶者,再寫昆明其實是寫自己回憶中的昆明?;貞浀膭尤酥幘驮谟谟兄匦逻x擇的權利,此時昆明的生活是汪曾祺四十年后重新挑選的生活,處處明亮、豐滿,使人動情?;貞浿械睦ッ饕l(fā)汪曾祺無限的懷念和喜愛,實際上是汪曾祺在懷念回憶中的青春。當然也不能否認汪曾祺懷念與喜愛昆明的生活,《昆明草木》中汪曾祺開篇就寫道“雖然讓我再去住個幾年,也仍然是愿意的”[1],可見汪曾祺對昆明的感情必然是特殊的;但在《昆明的雨》中,與其說表達的是汪曾祺對昆明生活的喜愛與想念,不如說汪曾祺在懷念他在昆明的青春。
二、記憶的載體
《昆明的雨》開篇寫道,昔日同窗好友向汪曾祺要帶有昆明特點的畫,他想了一些時候,畫了一幅有倒掛著開花的仙人掌、幾朵青頭菌和牛肝菌的畫。接著抒發(fā)對昆明的雨的想念,寫仙人掌、菌子、楊梅、緬桂花、賣楊梅的苗族女孩子、賣緬桂花的房東母女、與友人在蓮花池酒店小酌……汪曾祺提到昆明,回憶豐富,卻獨選仙人掌與菌子入畫,且“想了一些時候”才畫出這幅畫??梢?,他不是隨意潑墨,而是深思熟慮,畫中景物不單是汪曾祺對昆明特點的認定,好友也必然與他心意相通。
倒掛著還能開花的仙人掌是寫實的,人們把它掛于門頭作辟邪之用。倒掛開花的仙人掌作辟邪之用,意蘊豐富。倒掛的仙人掌是只取一片,它已經(jīng)脫離了根系。獨一片仍可以開花,可見其生命力頑強。正如在滄海橫流中赴昆明求學的汪曾祺與友人一般,不僅要活,還要活得漂亮。除此以外,仙人掌還可以辟邪。在傳統(tǒng)民俗文化中,根據(jù)陰陽平衡原理,仙人掌是驅(qū)兇化吉、抵擋兇煞的能手,擁有抵擋邪氣的強大氣場。汪曾祺其實是無神論者,所以初見此景時,他說仙人掌是“帶巫術性的玩意兒”[2]。后來他漸漸明白當初昆明人家對鬼神之力的精神寄托,源自對自身命運的無力掌握:“人類只要還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迷信總還會存在?!薄皬哪骋环矫嬲f,這也是一宗文化遺產(chǎn)?!盵3]其實后來汪曾祺與友人寧坤也同樣經(jīng)歷了面對命運的無力感。1957年,他與寧坤雙雙落難,陷入政治漩渦。與此前貧窮所帶來的生活清苦相比,政治的苦難是災難性的、無力掌控的,所以他多年后想到仙人掌,看到的不再是昆明人家的迂腐迷信,而是一種文化認同,將擁有強大氣場的仙人掌入畫,贈予寧坤,仙人掌喚醒了記憶中的堅強,也帶去了驅(qū)邪避害的愿望。
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五種菌子:最多最便宜的牛肝菌,比牛肝菌略貴的青頭菌,菌中之王雞樅,中吃不中看的干巴菌,中看不中吃的雞油菌。汪曾祺只以青頭菌和牛肝菌入畫,并不是偶然。昆明的菌子極多,并非這兩種菌子最出名,最有名的應是雞樅菌,連汪曾祺也在文中用笑話暗示雞樅菌在云南的地位。但牛肝菌和青頭菌卻在汪曾祺這里打敗了菌中之王,是因為牛肝菌與青頭菌在那段歲月,為汪曾祺以及友人帶去了生存的救助與額外的美味饋贈。西南聯(lián)大生活艱苦,牛肝菌出現(xiàn)在家家飯館時,西南聯(lián)大才能“都可以”有一碗,而鮮濃無比的雞樅菌價格雖不是貴得驚人,卻也要一碗黃燜雞的價格,并不是汪曾祺與友人的桌上物,只有那最多最便宜的牛肝菌未曾拋棄汪曾祺。青頭菌亦是同樣照顧著汪曾祺,它的價格只是稍貴于牛肝菌,但它比牛肝菌有格調(diào)。干巴菌雖是美味,但似半干的牛糞與踩破的馬蜂窩,無甚美感,不必入畫,更不要說那沒什么味道的雞油菌了。昆明菌子雖多,但青頭菌與牛肝菌在汪曾祺與友人的心里卻是特殊的。在貧苦的歲月,它們?yōu)橥粼髋c友人帶來了救助與溫暖。汪曾祺將這一份柔軟、感激的記憶藏于畫中,寧坤見畫,亦懂其意。
畫中之物,是汪曾祺與友人在昆明生活的記憶,承載著生存救助和精神共振的雙重交織。他們是少年同窗,在困難的生活中得到了青頭菌與牛肝菌的生存救助與美味饋贈,一起見識了昆明仙人掌頑強的生命力,一如在動蕩歲月中堅強生活的自己。畫不僅是昆明特色之作,還是汪曾祺與友人柔軟而又堅強的情感記憶載體。
三、青春的感嘆
四十年后,汪曾祺還忘不了那天妄圖用鄉(xiāng)愁消掩的情味兒。據(jù)朱德熙夫人記載,有次汪曾祺失戀,朱德熙用賣了一本物理書換得的錢請他在小飯館吃飯,這次失戀剛好與蓮花池邊小酒店對應。汪曾祺說雨總是會引起淡淡的鄉(xiāng)愁的,于是聯(lián)想到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和陳圓圓像,卻用括號加以解釋——傳說陳圓圓隨吳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蓮花池而死。若沒有朱德熙夫人的點撥,或許就被他騙過去了。陳圓圓隨吳三桂遠離家鄉(xiāng)到云南,讓人自然聯(lián)想到她的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刻意解釋陳圓圓是投蓮花池而死,倒引得人去探究陳圓圓為何投湖,原來是殉情而亡?!兑褂昙谋薄芬彩怯巫訉懡o妻子的思念之作,那年那樣的情味,汪曾祺本欲用一句淡淡的鄉(xiāng)愁掩蓋過去,但青春的悸動總是在四十年后也忍不住為它保留一隅,終是沒有徹底將其消掩,用不經(jīng)意間的一句“暮年投蓮花池而死”給讀者留下蹤跡,去尋找他真正的情味。
四十年后汪曾祺也忘不了那天那雨那情,題詩一首“濁酒一杯天過午,木香花濕雨沉沉”。一杯濁酒下肚已是午后了,猶記得當日帶著失戀傷情喝酒之事。生活條件艱苦,只能喝濁酒而非清酒,而就這濁酒也是朱德熙賣書才換來的。當時失戀太痛,明亮的、滋養(yǎng)萬物的雨都變得沉沉,竟打濕了木香花。可見那場青春的失戀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四十年后他還記得此情此景。但他忘不掉的不是戀情,而是青春失戀的經(jīng)歷和蓮花池邊友人陪伴的歲月。再提過往,無關傷痛,只是感嘆。
《昆明的雨》并不是對昆明的雨和生活的懷念、喜愛,而是懷念青春。文中明亮動情的生活是汪曾祺對回憶的選擇,真正明亮、使人動情的是他逝去的青春,題畫共記與寧坤的青春記憶,聽雨懷念德熙作陪的流逝歲月,楊梅甜,桂花香,雨中記隨筆,處處是青春。
【注釋】
[1][2]汪曾祺.昆明草木[M]//汪曾祺全集(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
[3]汪曾祺.矮紙集.[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9.
【參考文獻】
張心科.《昆明的雨》:作為畫家和小說家的散文[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01):28-32.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