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謹燦
從我人生的第四個秋天開始,父母就張羅著帶我游覽世界見世面啦!這是一次說走就走的秋日旅行。
踏上北上的火車,我們將前往本次的目的地——北京。打小我就常在電視里見到北京、聽到北京,雖然那時候還不明白什么是首都,但心里就覺得它很牛,是我十分向往去逛上一逛的城市。
高鐵上,興奮的我始終望向窗外,仿佛要用雙眼丈量這條進京之路。沿途沒有電視里演的高樓大廈,有的只是散點狀坐落于平原上的農(nóng)戶和綿延千里的良田。對于在水泥森林里長大的我來說,這一幀幀田園畫卷足夠滋養(yǎng)我的眼球。
隨著田野逐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錯落有致、規(guī)劃有序的城市建筑,撲面而來的第一個北京表情,便是高、空、大。高的是瓦藍瓦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空的是寬闊的馬路,沒有大城市常有的車水馬龍;大的是央視大樓、水立方、鳥巢等各種知名建筑。
從高鐵站到南鑼鼓巷,一路上,我才終于有了古今交融的首都印象。在大柵欄買串糖葫蘆,一路甜到午門口,手撫紅墻腳踩青磚,猜想著紅墻內(nèi)的皇阿哥們或許不能如我這般自由自在吧?故宮里,屋頂、飛檐、曲線、神韻,盡錯綜之美,窮技巧之變;五脊六獸,龍紋瓦當(dāng),凝神守望,浮云變幻,連接起紫禁城與天空,繁華驚夢,一窺古意之美。六百年,人和事,這故宮看得見。再舉目圓明園的殘垣斷壁,卻也能感受到一個王朝的輝煌與落寞;如今的八達嶺長城,好漢坡上聚集了眾多戰(zhàn)勝體力與毅力勇登坡頂?shù)暮脻h。喘息吶喊間,仿佛見到了狼煙四起、奮力拼殺的激戰(zhàn)場面,以及帝王俯視大好河山時的自豪。
與氣勢恢宏的歷史相比,我更愛北京的胡同小巷。漫步在皇城根兒下,看片片黃葉紛紛飄落,老樹旁逸斜出。隨手撿起一片看似結(jié)實的落葉,和父母邊走邊玩,腳下的路都變得有趣了。南鑼鼓巷里的四合院錯落有致,院兒門里的電表緊密排布,如實地向過往看客表明小院里的戶數(shù)。想必居住在這四合院里的人們,雖顯擁擠,卻也為在皇城根兒旁有一席之地感到自豪吧。什剎海和煙袋斜街更多了許多煙火氣,商業(yè)感十足的小巷卻讓胡同多了幾分生機。漫步后海邊,我和父母計劃著冬天怎么也要來這里滑次冰,感受一下老北京人的愜意生活。走街串巷中,細看一花一草一墻一瓦,寧靜祥和。這一片市井氣息,也都是老北京人最充滿京味且充實的平凡生活。
幼年時的游歷讓我喜歡上了這座城,少年時再從文人史書中游到這座城。這座城的每個角落,都填滿了若有所思的生活。少年游,最憶是赫赫文明四九城。
(指導(dǎo)教師:惠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