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英麗
摘要:目的 探討團體教育與正念認知訓練護理聯(lián)合應用于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接收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團體教育與正念認知訓練護理,比較兩組精神病性癥狀和心理健康情況。結果 兩組護理前PAN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陽性、陰性、一般精神病理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團體教育與正念認知訓練可有效改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精神病性癥狀,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
關鍵詞:精神分裂癥;康復期;團體教育;正念認知訓練;心理健康;認知功能
精神分裂癥是指個人的感知覺、情感與行為的異常,屬于一種精神障礙,隨著病情進展,會逐漸導致患者反應遲鈍、行為退縮,甚至導致智能衰退和精神殘疾,損害認知功能[1]。常規(guī)護理中在教育和認知干預方面存在不足,不符合患者的實際需求,干預效果不佳,影響患者身心狀態(tài)改善效果[2]。團體教育將患者劃分為護理小組,進行集中性、針對性、科學性的宣教,利于患者融入集體環(huán)境,而且聯(lián)合正念認知訓練可促使患者將注意力集中在當前事物的感知方面,拒絕負面情緒,減輕心理壓力,促進身心狀態(tài)改善[3~4]。本研究旨在探討團體教育與正念認知訓練護理聯(lián)合應用于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我院接收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12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39例,女21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44.85±4.06)歲;病程0.5~4年,平均病程(2.42±0.91)年;教育年限7~20年,平均教育年限(12.75±2.11)年。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4.79±4.01)歲;病程0.5~5年,平均病程(2.51±0.94)年;教育年限7~21年,平均教育年限(12.87±2.0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
指導患者嚴格遵醫(yī)囑用藥,講解其他相關治療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觀察治療后的癥狀改善及不良反應,及時針對性處理異常。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團體教育與正念認知訓練
(1)組建護理小組:組建精神分裂癥團體護理小組,展開團體心理輔導、健康教育、正念認知訓練的培訓,小組成員需充分掌握團體教育和正念認知訓練的理念、方法,依據患者實際病情及康復進展,考慮其護理需求,共同商定護理目標,制定針對性的干預對策,完成8周團體教育與正念認知訓練,組建為5例患者為1組的團隊展開,每周1次。
(2)團體教育:第一階段(第1次)主題為“接納與認同”,引導患者相互認識和介紹,分別講述患病、就醫(yī)的經歷,了解患者生活、社交中的困擾,分析患者的共性問題,展開健康教育,設置團體契約和小組目標,重建和強化積極心態(tài)。第二階段(第2、3次)主題為“建立積極信念”,引導患者回顧上次教育內容,指導其正視自身情緒,了解負面情緒的根源,識別誘發(fā)壓力的情景,引導患者掌握構建壓力情境下的想法、行為,并引導其進行放松訓練,鼓勵患者勇敢表達積極信念的宣言,增強自信。第三階段(第4、5、6、7次)主題為“行為改變”,引導患者回顧上次教育內容,講述自身心理和生活的變化,肯定患者病情的改善;并指導小組成員發(fā)現(xiàn)問題,共同探索有效行為改變的方法,識別和改變扭曲的思維,采取心理教育和社會訓練方式,幫助患者建立積極的行為,糾正思維內容;第四階段(第8次)主題為“必勝”,總結前三次的教育內容和病情改善進展,激發(fā)患者的積極信念,主動與壓力抗爭,主動解決問題,增強自信[5]。
(3)正念認知訓練:各組成員每周展開1次小組集體訓練,第1周展開理論知識宣教,講解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正念認知訓練的重要性,了解正念認知訓練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第2周指導患者身體掃描,在安靜舒適的環(huán)境,指導患者仰臥位全身心放松,閉上雙眼調節(jié)呼吸,平靜思維下從腳趾開始,持續(xù)到頭部依次進行身體掃描,不帶任何思維,感受身體知覺,保持呼吸和身體放松。第3、4周進行正念呼吸訓練,指導患者坐位下感知呼吸,集中注意力,體會當前的想法和情緒,若出現(xiàn)強烈的情緒需觀察情緒老遠,感受情緒減弱。第5、6周進行步行冥想訓練,指導患者緩慢行走,感受腳掌與地面接觸時的狀態(tài),感受重心轉移的狀態(tài),移動過程自然呼吸,持續(xù)10~15 min。第7、8周進行正念瑜伽訓練,在瑜伽中納入正念,于不同動作體位中感受身心變化。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精神病性癥狀: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6]評估,共30個條目,陽性癥狀(7~49分)、陰性癥狀(7~49分)、一般精神病理(16~112分)、總分(30~210分),分數(shù)越高越嚴重。
(2)比較兩組負面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7]評估焦慮情緒,共20個條目,50分及以上為焦慮,分數(shù)越高越嚴重;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8]評估抑郁情緒,共20個條目,53分及以上為抑郁,分數(shù)越高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精神病性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PAN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陽性、陰性、一般精神病理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復雜,與遺傳、大腦結構、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有關,發(fā)病后需及時就醫(yī)治療,一般采取抗精神病藥物及心理社會支持治療。而進入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病情趨向穩(wěn)定,其自我認知逐漸提高,產生羞恥感和明顯心理壓力,因此需重視此階段的護理服務。常規(guī)護理雖然由專業(yè)心理師對患者進行心理方面的干預,但對其實際需求的評估不足[9]。
團體教育和正念認知訓練主要是將多名患者組建為整體完成干預,利于患者融入集體的環(huán)境中,主動與醫(yī)護人員、其他患者相互交流,及時了解其他患者的康復效果,建立康復信心,提高護理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陽性、陰性、一般精神病理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團體教育與正念認知訓練促使患者精神病性癥狀進一步改善,提高病情控制效果。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導致精神病性癥狀加重,需要其保持良好的依從性和積極的信念,而團體教育通過循序漸進的教育方式,引導患者在小組內進行回憶和表述,利于其正確認識自身問題,了解其他患者面對相同問題的處理對策,反思和解構問題,探索適宜自己的處理方式,提高認知水平[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前PAN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陽性、陰性、一般精神病理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前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團體教育與正念認知訓練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降低心理負擔,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團體教育組織患者在小組內分享、聆聽、觀察及回應,利于其重構自我認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改善社交壓力,建立正確積極的行為[11~12]。
綜上所述,團體教育與正念認知訓練可有效改善康復期精神分裂癥精神病性癥狀,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李保芹,譚一冰.正念減壓聯(lián)合團體健康教育在青少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2,41(20):3695-3698.
[2]卞美娟,李建華,王曉娥,等.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過渡期護理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2,37(21):23-26.
[3]何炳芳,黎清俏,陳嬋嬡.精神分裂癥患者語義距離與認知功能關系分析及正念認知訓練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3):98-100.
[4]劉璇璇,張李斌,劉崢,等.正念訓練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抑制控制的影響[J].心理與行為研究,2022,20(1):138-144.
[5]趙靖平,施慎遜.中國精神分裂癥防治指南[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5.
[6]司天梅,楊建中,舒良,等.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18(1):45-47.
[7]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9):676-679.
[8]張慶娜,李惠萍,王德斌.中文版自我感受負擔量表在癌癥患者中應用的信效度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1-4.
[9]吳紅英.放松訓練聯(lián)合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yī)學雜志,2022,9(11):2125-2127,2129.
[10]耿曉娣,李玉華,劉筱雯.改良式“重返社區(qū)技能訓練”聯(lián)合支持性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彈性與社會知覺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2022,33(22):2962-2966.
[11]陳曉昕,陳建,占家銑.認知知覺功能障礙訓練聯(lián)合奧氮平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22,19(30):144-147.
[12]李秀灼.放松訓練聯(lián)合心理護理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不良情緒及睡眠質量的效果觀察[J].世界睡眠醫(yī)學雜志,2022,9(9):1763-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