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中,蘭老師分析了“香雪”用40個雞蛋和30里夜路換回的鉛筆盒,你覺得值不值呢?你覺得那個鉛筆盒代表著什么?林老師分析了老舍寫的《我的母親》,這樣的題目我們也經(jīng)常會寫,可以找來原文好好讀讀,看看哪些地方打動了你,為什么。本期解老師提到巴金寫了 15 篇懷念魯迅的文章。巴金曾多次表示,他希望自己一直能追隨“魯迅道路”。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把這些文章都讀讀,做個對比,看看這些文章的角度有什么不同,而哪個角度是你覺得可以借鑒的。路老師講解了寫讀后感要注意的五個方面:讀、引、議、聯(lián)、結,大家可以按這樣的模式試著寫一篇。
整本書閱讀是新課標提出的重要要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閱讀能力。本期仍選取關于《紅樓夢》《水滸傳》《魯濱遜漂流記》的分析文章,如提到在整本書閱讀中,同學們能夠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內容”來進行“細節(jié)閱讀”,會更好地掌握本書闡述的內容和主旨。
劉老師分析了課外閱讀對寫作的影響,他提到: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是閱讀給我們帶來的最為深遠的影響。它使我們能夠跨越時空、地域的限制,感受不同文化的獨特魅力,它使我們能夠理解不同的風俗習慣。這種文化的積淀,使我們在寫作時能夠更加自如地引經(jīng)據(jù)典,更加深刻地洞察人性。
不再一一舉例,寫作、詩詞、古文、考試中要注意的問題,均收錄了相關文章,希望給同學們以啟發(fā),哪怕一丁點的收獲,日積月累,就會形成寶貴的財富。
本期集中選取了多篇分析塑造人物的文章,如在《〈景陽岡〉品鑒》一文中,李老師認真分析了施耐庵是如何塑造武松這位英雄人物的,非常難得的是文中指出不只塑造他是神勇的英雄,還通過心理、語言和動作描寫,讓讀者體會到武松更是一個真實、有血有肉的人,避免了將英雄形象塑造得過于單薄和神化。作者指出的這點非常值得同學們借鑒,在寫作中,可以學習,避免在寫人時扁平和單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