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沛
我家住在高黎貢山下,所以我對高黎貢山先天就有一種敬仰和熱愛,包括高黎貢山上的一花一草一木。每逢萬物生長的春天,總有一種情感在拽著我的雙腳,不,應該是拽著我最深處的心靈走進高黎貢山,去看最美季節(jié)的高黎貢山。多少年了,年年如此??吹枚嗔?,連并不多愁善感的我都感覺高黎貢山的杜鵑花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琢磨來琢磨去,同樣是杜鵑花,高黎貢山的杜鵑花相較其他地方的而言,應該是多了一分孤傲。
可能是被高黎貢山的蒼莽與偉岸所阻隔,也可能被來自印度洋暖濕氣流所影響;可能是被北緯25度這個黃金分界線的影響,也可能是兩千多年的絲路文明的影響。在芒棒這片土地上,被山水詩意浸潤的高黎貢山西坡的那萬畝杜鵑花仿佛是春天里最具誘惑力的希望。在每一幅春天的畫卷里,傲視群雄的杜鵑花海成為畫卷上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杜鵑花是春日里最貼心的使者,也是春日里上蒼給這一方土地的饋贈,也是整個春日里給這里的人們最熱烈的祝福。
杜鵑花以自己特有的語言詮釋四季輪回與生命的堅強。雨水節(jié)令剛剛過去,在一個云淡風輕的夜晚,歷經了一整個冬季孕育的杜鵑花開始了綻放,第一朵、第二朵,緊接著第一枝、第二枝……隨后第一棵、第二棵……不久,如錦似緞般覆蓋了一個又一個山頭。最后,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成海。
高黎貢山的杜鵑花孤傲。它不屑于爭風,不與桃李爭奪膏腴之地,不與瓜菜爭奪暖陽溫潤,不與牡丹、芍藥爭奪侍候裁剪,只是桀驁不馴地高昂著頭顱,默默地、靜靜地以自己的方式,特立獨行于春寒料峭的高黎貢山之上,任爾東西南北風,自成另一種風景生存于天地之間。
高黎貢山的杜鵑花孤傲。它遠離城市的喧囂,從不與百花爭寵,只為能多一些自由與個性。它從不懼怕生長在土地貧瘠的亂石之上,縱然高海拔地區(qū)寒風凜冽也傲然挺立,縱然大雪紛飛也堅守自由,初心不改。一切艱難的環(huán)境都不能打敗它,它只為堅守個性,不想高潔的靈魂被玷污。它不像很多花木為了多一點兒舒適與享受,農藥敢吃、化肥敢吃,刀斧修剪之罪也受。更有甚者,被刀砍斧削之后,又來五花大綁,美其名曰修剪定型,自以為會得到主人的寵愛,殊不知被主人一賣了之。
高黎貢山的杜鵑花孤傲。春日里,如果想欣賞杜鵑花,就得輕車簡從,風塵仆仆,奔赴山海。只有當你抵達萬畝杜鵑花海,方才知道什么叫熱烈,什么叫霸氣。一腳踏進杜鵑花海,內心沒有不被震撼的,路是幾千年的南方絲綢之路,馬幫漢子的趕馬吆喝聲和著馬鈴聲傳唱千年,石板上深深的馬蹄印講述著綿延不絕的家國故事。杜鵑花如天幕一般覆于頭頂上,你我只有仰視才知道花開成海的震撼。陽光透過縫隙灑落下來,斑駁陸離地點綴在腳下??赡芤驗槎霹N花海的張揚與霸氣,南詔故國僭封高黎貢山為西岳,成就了王者之山。
行走杜鵑花海,一陣倒春寒的風吹來,杜鵑花在風中搖曳,花瓣輕輕飄落,增添了無限的詩意。那花瓣輕柔地觸碰著人的面龐,讓人感受到了春天里最熱烈的問候。花瓣自由飄落,無論是在巖石旁、溪流邊,還是在古橋上和馬蹄窩中,總是以自己喜歡的姿態(tài)和方式存在。
一般而言,百花凋零總是會讓人傷感,古人有無數(shù)的詩句慨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落人憔淚已盡,酒醉語無愁似多”“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高黎貢山的杜鵑花卻是別樣的一種大度,花開不喜,花落不悲?;ㄩ_正盛時,一場新雨過后,杜鵑花帶著美好飄向地上,一地落紅,成就一段終極的完美。沒有傷感、沒有悲情,格局不同,認知迥異,高黎貢山的杜鵑花以一種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無畏情懷呈現(xiàn)出來。只緣自知花落是對春日的感恩,也是自我完善的救贖,更是對新生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