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坑稀奇嗎?不稀奇。整個太陽系不斷遭受著天體撞擊,只要有固態(tài)表面,上面基本就會遍布隕石坑。比如,在表面積只有3793萬平方千米(只有地球表面積的7.4%)的月球上,直徑大于20千米的隕石坑有近七千個,直徑大于1千米的隕石坑有一百多萬個。
然而,作為月球的鄰居,地球上發(fā)現的隕石坑卻少得可憐——目前為止,一共只發(fā)現了兩百個左右。這是因為,地球上各種地質活動(板塊運動、火山、地震、流水、風化侵蝕……)和生物活動實在是太豐富了,它們會不斷“擦掉”已經形成的隕石坑,大部分年齡老、規(guī)模小的隕石坑都已經消失了,少部分隕石坑雖然還在,但卻很難被發(fā)現。當年滅絕了恐龍的那個隕石撞出來的坑,直徑大約有180千米,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都沒有人發(fā)現它。
不過,地質學家找“坑”的本領越來越強。
吉林白雞峰國家森林公園的兩座山的山坡和山頂,遍布著大量灰白色巖塊,遠遠看去,仿佛白色的瀑布從山上傾瀉而下,當地人稱這些灰白色石頭為“天石”。但是,這些“天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過去一直是未解之謎,直到2023年9月,白雞峰上的隕石坑成因才被學界確認。
數萬年前,一顆直徑數十米的小行星以比子彈快十幾倍的速度撞擊白雞峰山頂部,改變了白雞峰原有形態(tài),前、后白雞峰因此形成。撞擊引發(fā)了巨大爆炸,海量巖石被拋射而出,如今白雞峰上的“天石”就是從坑內拋射到坑緣的石英砂巖和花崗巖的堆積產物。
撞擊事件在白雞峰頂部留下了巨大的隕石坑,直徑達1400米,從坑緣最高點到坑中心最低點之間的高差達400多米,如同一個懸掛在高山頂上的大漏斗。
白雞峰隕石坑是我國第三個被確認的隕石坑,也是全球第一個被確認的高山隕石坑。
許多年前的一個冬天,北極的冰原上一片寂靜。突然間,一團巨大的火球從天而降,砸向大地,堅實的冰蓋頃刻間四散崩塌,化為水汽。這是一顆砸在地球北極格陵蘭島上的隕石。如今,這顆隕石形成的隕石坑已被冰層完全覆蓋,從地表上根本看不到,地質學家也是偶然發(fā)現它的。
某天,地質學家正在利用1997~2016年的機載雷達測聲探測數據,研究格陵蘭島冰蓋區(qū)域冰層和冰下地形。數據顯示,在一個名為“希亞瓦沙”的冰川區(qū)域之下,竟然有一個圓形凹陷。凹陷的中央有個微小隆起,還有零星的類似中央峰環(huán)的痕跡,這些都和大型復雜隕石坑的形貌特征吻合。再結合一些只可能在高壓沖擊作用下形成的礦物,地質學家斷定:這是一個隕石坑。
這個隕石坑直徑約31千米,面積約有7個巴黎那么大。根據它的大小,地質學家推測:如果當時這一帶沒有冰層覆蓋,那么這個撞擊體直徑約有1.5千米,它以每秒十幾千米的高速撞擊地表,釋放出相當于幾千萬顆原子彈的能量,熔化甚至氣化了附近20立方千米的基巖。
加拿大薩德伯里自古以來就產礦。大概一萬年前,北美早期住民就在這里采集石英石,磨制成工具;后來,人們又發(fā)現這里的銅礦和銀礦也很多,于是,早在歐洲人到達北美洲之前,這個地區(qū)的人們就形成了用銅、銀交換其他物品的文化。
從18世紀60年代起,就陸陸續(xù)續(xù)有商人開始雇請土地勘測專家和礦工著手開發(fā)這里的礦產資源。
1856年的一天,受雇而來的土地勘測專家索爾特正忙著測數據,走著走著,他突然發(fā)現測磁儀表的指針有明顯偏轉,遂上報政府部門。但這份報告并沒有得到重視,這件事也無果而終。
十多年后,第一條橫貫北美大陸的鐵路——太平洋鐵路橫空出世,火車在淘金的熱潮中晝夜不停地行駛。1883年,太平洋鐵路建筑隊在薩德伯里修建了營地,同年在施工的過程中發(fā)現了巨大的銅鎳礦體。從此,薩德伯里的采鎳事業(yè)便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今天,薩德伯里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鎳礦區(qū),其鎳產量占世界鎳總產量的80%左右。
近年來,人們在薩德伯里鎳礦周圍的巖體中發(fā)現了隕石坑所特有的沖擊構造——沖擊變質的礦物和散布在周圍巖石中的沖擊角碩巖。因此,地質學家認定薩德伯里坐落在一個巨大的隕石坑上,而薩德伯里的地下礦脈,正是形成于那次隕石撞擊事件:一塊巨大的富鎳隕石,撞擊了薩德伯里地區(qū)的地殼,使得地下深處的巖漿得以上升到地表,這些巖漿也同樣富含鎳,最終,隕石和凝固的巖漿一起形成了巨大的鎳礦。
從地面上看薩德伯里,隕石坑的環(huán)形結構已經很模糊,只能看出這一地區(qū)比周邊地區(qū)稍微低一些,是一個橢圓形盆地。薩德伯里盆地長約62千米,寬約30千米,深約15千米,而這么大的盆地也僅是撞擊坑經歷漫長歲月后剩下的一小部分,可見當時那顆隕石何其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