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理由:遠去的人暫時告了別,但她仍在舊時光中熠熠生輝。
建議閱讀用時:8分鐘 完成用時:
哦,曾祖母說過,如果我看不見她了,她只是躲進了云層里。
還未上學之前,我經(jīng)常和曾祖母待在一起,待在大院里。
一場春雨過后,院子旁邊的老杏樹帶來春意,綠葉在春風中擺動著身姿。古稀之年的曾祖母拿著拐棍在樹干上敲幾下,一些綠葉簌簌落地,曾祖母彎腰撿起幾片,在衣服上象征性地擦一擦,然后把葉子的三分之一含到嘴里,兩只手捏住葉子,開始吹氣。葉子在嘴唇上輕微地跳動,發(fā)出一些聲響。
曾祖母說:“這個叫口琴,能吹出好聽的音樂?!?/p>
我站在一旁大笑,反駁道:“一點也不好聽,像是有人在放屁?!蔽覍W著曾祖母的樣子,拿起一片葉子含住一部分開始吹氣,吹得口水流了一下巴。
曾祖母罵我“小臟蛋”,然后用手揩掉我的口水。她拉著我走出院子,在門口的柳樹上折幾根柳樹條子,選取質(zhì)量較好的一段開始擰,這是一個考驗力度的活,曾祖母很拿手。等擰得枝干和樹皮分開時,她便輕輕抽出里面的枝干,再選擇一頭拿指甲摳一摳,嘴唇含一小截兒開始吹。
曾祖母說,這叫口哨。
我喜歡這個聲音,比吹樹葉的聲音好聽多了,更重要的是,我也可以吹出聲響。長的、短的、粗的、細的口哨,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
夏日的晚上,月亮掛在天邊,一家人吃過晚飯,坐在大院里乘涼、吃西瓜。我吃得汁水從嘴角沿著脖子往下流,往往一片西瓜還沒吃完,胸前就被汁水浸濕了。曾祖母順手拿起裝西瓜的紅色塑料袋圍在我胸前。
吃完西瓜,曾祖母拉著我去里屋換衣服,還拍拍我鼓起的肚子:“這顆西瓜熟了?!碧仔乱路臅r候,她順便撓我癢癢。小孩和“老小孩”的笑聲混在一起,從里屋傳到院子里,再傳到遙遠的未來。
沒有月亮的晚上,我和曾祖母并排坐在門檻上。
我問曾祖母:“月亮去哪了?”
曾祖母說:“月亮躲進了云層里。”
我又問:“你會躲到云層里嗎?”
曾祖母笑著回答:“如果有天你看不到我了,我就是躲進了云層里。但我能看到你,你可要聽話哦?!?/p>
秋天快來的時候,我去了學校,混在學前班里。大字沒識幾個,但喜歡賣弄,拿著繪本教曾祖母認字。對了還是錯了,我倆誰也不知道,但都笑得很開心。
上了小學后,我的生活基本被學業(yè)占據(jù)了,只有周末才能放開了玩。曾祖母坐在院子的一角,看著我和小伙伴們玩。我們一起繞著院子滾鐵環(huán),用磚塊壘一個簡易的乒乓球桌打乒乓球,還坐在水泥臺子上下象棋。我們隨便找個東西墊到屁股底下,擺上象棋,走一兩步后,學著大人的模樣,手撐在下巴上,假裝沉思。實際上,我們懂啥,就知道馬走日,象走田。
冬天,大院里落了雪。我在屋里坐不住,要跑到院子里玩雪,媽媽阻攔不讓去,曾祖母發(fā)話了:“讓孩子去玩嘛,多穿幾件衣服就是了。小孩子,屁股都跟裝了彈簧一樣,坐不住。”
我盡情地在雪地里踩踏,團雪球,雙手、臉蛋凍得通紅?;氐嚼镂荩婺赣酶砂T的雙手攥著我的小手,用布滿皺紋的臉貼著我的臉,給我取暖。
春節(jié)到了,大院里會掛一個大紅燈籠,每個房間亮著燈,節(jié)日氣氛濃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美食,看春晚。家里買了麻子(甘陜特產(chǎn),炒熟可食),大人們嗑得嘴唇上沾滿了麻子殼。曾祖母教我把麻子當成瓜子那樣嗑。直到現(xiàn)在,我都是這么嗑麻子的。
我一天天地長大,曾祖母的身體卻每況愈下。她去世的時候,我正在學校上課。那天爸爸接我回大院,家里人很多,就跟春節(jié)時一樣熱鬧,但氣氛不一樣。
那天之后,我再也沒見過曾祖母。
哦,曾祖母說過,如果我看不見她了,她只是躲進了云層里。
(來源:《中學生百科·小文藝》2023年第4期,有改動)
悅讀品鑒
作者以孩童視角展現(xiàn)童年生活,細膩的筆觸讓字里行間充滿了童趣,盈滿了真情。文章以“大院生活”為敘事主線,自然流暢的情節(jié)勾連之中,一幕幕生動鮮活的畫面躍然紙上:春雨后的杏琴柳哨、夏夜里的吃瓜論月、秋風中的書香笑語、冬日里的瑞雪豐年……同時,在舒緩的敘事節(jié)奏中,曾祖母這一童心未泯、寬懷豁達的“老小孩”形象也慢慢浮現(xiàn),勾勒出作者童年最溫暖的記憶。文章結(jié)尾以“曾祖母躲進了云層里”作為情感的收束,更是用淡筆寫濃情,天真的語言和消逝的生命形成鮮明對比,抒發(fā)了作者對曾祖母深切的懷念之情。
鏈接童年
文中提到的吹樹葉口琴、滾鐵環(huán)、下象棋等童年游戲,有的經(jīng)久不衰,有的已經(jīng)成了“時代的眼淚”,日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流行的游戲也各不相同,以下游戲你都知道哪些?試著采訪你的祖父祖母及父母,問問他們年少時流行的游戲有哪些,他們最喜歡的游戲是什么,了解屬于他們那個時代的童年記憶。
童趣連連看
童年采訪間
祖父祖母時代:
父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