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最隆重的儀式,也不過是向著貴賓面前的紅毯或者道路拋灑鮮花。然而,在中古時代富庶的東方,卻是灑珍珠、灑龍腦香以表達敬意!
沈括《夢溪筆談》中便記載了一次這樣的儀式。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3年),位于印度南部的注輦國派遣一隊使團來到東京汴梁。使團成員包括正使皮襪、副使胡仙、判官地華加羅等人,他們向宋廷上言,希望能夠依照本國的國俗來完成朝覲之禮,請宋朝天子恩準(zhǔn)他們舉行“撒殿”的儀式。
在那個時代,南亞、東南亞的注輦、三佛齊等國家,王庭中最尊貴的禮儀便是“撒殿”,在舉行朝見國王的儀式前,先由專人跪在殿前向王座拋灑珍珠或者龍腦香末,然后才行禮如儀。當(dāng)時,中國作為世界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的中樞之一,與這些國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不過,由于路途遙遠,海航兇險,所以位于印度次大陸、馬來群島的國家并不能年年都前來朝貢,往往是隔幾年來一次使團。因此,一旦使團來到,賓主雙方都會非常重視,注輦諸國往往主動要求按照各自國內(nèi)的最高禮儀來向中國天子致敬,而宋廷也總是以兼懷天下的心胸尊重這一愿望。
于是,在朝見的那一天,皮襪、胡仙等人分別捧著盛滿珍珠和龍腦香末的金盤,登上層層的殿陛,一直進入到殿檻之內(nèi),然后恭敬地跪下。他們手中持有純金的長勺,這長勺精工而華美,勺頭被打制成金蓮花的形狀。只見幾位高鼻深目、膚色深黝、穿著異域服裝的使者將那金蓮花形的勺頭舀起一勺珍珠,撒向大殿正中的龍座,然后再舀起一勺龍腦香,散向空中,一時間珠拋如雨,香彌滿殿,在場的宋廷官員們雖然見多識廣,此時也不免覺得似乎置身于佛教繪畫所描繪的七寶琉璃世界,如夢似幻。
在中國古代天子的足下,御道為之步步生香,曾經(jīng)是最真實的場景。
待注輦國使們把幾盤珍珠與龍腦全部灑散到龍座之上及其周圍,皮襪等人退下殿陛,儀式才按照宋朝的規(guī)制開始進行。清悅堂皇的樂聲悠揚奏起,殿簾緩緩卷升,神宗皇帝端坐在珍珠點點晶瑩、龍腦細粉輕浮的寶座上,接受遠道來自炎熱南亞的國使們的敬拜。
事后,打掃殿堂的太監(jiān)居然從寶座周圍收集到十多兩珍珠,神宗聽說之后,當(dāng)即命令分賜給那日為這一場國事辛勞的大臣們。《夢溪筆談》記錄這則史事的時候,富有詩意地將注輦國寫為“珠輦國”,等于說是“珍珠車載斗量的國家”,真是信、達、雅喲!
中國的宮廷雖然沒有出現(xiàn)撒珍珠這般奢侈的做法,但是,卻曾在皇帝前行的道路上灑香粉。西蜀皇帝孟昶奢侈無度,在成都大興土木,修建了傍山繞水的皇家園林,并且將眾多妃嬪居住的宮院分散安置在苑囿的各處,半掩半映在花光柳色之間。這些宮院全部都用長廊串接起來,宛轉(zhuǎn)十里有余,皇帝本人以及宮中上下可以沿著長廊隨心所欲地到達皇苑中的任何一個角落,免于雨淋日曬。延伸十多里的地毯上還遍灑龍腦香、郁金香的細粉。
當(dāng)然,如此窮奢極欲的昏君并不多,正常的皇帝沒有這么浪費香料的。不過,唐宋時代,天子親自祭拜天地與祖先的儀式,屬于頂級規(guī)格的政治活動,為此,會用黃羅鋪設(shè)出一條升上祭壇的御道,叫做“黃道”。當(dāng)九五至尊沿著黃道走向祭壇、登上祭壇的時候,便有一位太監(jiān)手捧著滿盛龍腦香末的大金盒,不斷向他足前撒下龍腦香粉。在中國古代天子的足下,御道為之步步生香,曾經(jīng)是最真實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