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材料一:
圬者王承福傳
◎ [唐]韓 愈
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yè)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nóng)夫。天寶之亂,發(fā)人為兵,持弓矢十三年,有官勛,棄之來歸,喪其土田,手鏝衣食,余三十年。舍于市之主人,而歸其屋食之當焉。視時屋食之貴賤,而上下其圬之傭以償之;有余,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又曰:粟,稼而生者也,若布與帛必蠶績而后成者也其他所以養(yǎng)生之具皆待人力而后完也:吾皆賴之。然人不可遍為,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也。故君者,理我所以生者也;而百官者,承君之化者也。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用力者使于人,用心者使人,亦其宜也;吾特擇其易為無愧者取焉。
又曰:功大者,其所以自奉也博。妻與子,皆養(yǎng)于我者也,吾能薄而功小,不有之可也。又吾所謂勞力者,若立吾家而力不足,則心又勞也。一身而二任焉,雖圣者不可為也。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賢者也!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其學(xué)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雖然,其賢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濟其生之欲、貪邪而亡道以喪其身者,其亦遠矣!又其言有可以警余者,故余為之傳而自鑒焉。
(節(jié)選自《昌黎先生集》)
材料二: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游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痹唬骸昂稳缢箍?b class="NbsriXqhe6efFi3tlV/1InXSrGI=">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p>
(節(jié)選自《孟子·盡心上》)
5.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筆將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若布 A 與帛 B 必蠶績 C 而后成者也 D 其他 E 所以養(yǎng)生之 F 具 G 皆待人力 H 而后完也
6.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約,指簡約,與《送東陽馬生序》中“不敢稍逾約”的“約”詞義不同。
B.直,指價值,文中指工錢,與成語“心直口快”中的“直”詞義不同。
C.利,意為“使……得利”,與“外連衡而斗諸侯”中的“斗”用法相同。
D.達,與前文“窮”相對,指讀書人智慧明達,因而為人處世不背離道德。
7.下列對材料中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王承福認為社會各階層有不同的分工,大家各負其責,各盡所能,他贊成勞力者被人驅(qū)使、勞心者治人的觀點。
B.在王承福看來,功勞大的人,能拿來供養(yǎng)自己的物品就多,而他只是一名圬者,能力不足,成家只會勞力又操心。
C.對于王承福的做法,韓愈由疑惑到思考再到肯定,最終認為他是一位深受楊朱之道影響的損己而利天下的賢者。
D.孟子認為, 無論世人是否理解自己,都要保持自得無欲的心態(tài),崇尚道德、喜愛仁義,得志之時要施惠于百姓。
8.請把材料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故吾不敢一日舍鏝以嬉。
(2)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心以畜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
9.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概括圬者王承福是如何“獨善其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