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消毒為什么會引發(fā)過敏?
世界過敏組織的數據顯示,全球30%~40%的人曾經或正在遭受過敏性疾病的困擾,且患病人數持續(xù)增加。除遺傳因素外,這一趨勢與不良飲食習慣、肥胖、缺乏體育鍛煉、過于潔凈衛(wèi)生、抗生素濫用、空氣污染,以及寄生蟲等感染性疾病減少等諸多因素有關。
眾所周知,講衛(wèi)生是好習慣,但過于干凈,反而容易造成過敏。成人的皮膚面積約為1.5~2平方米,因為其包裹并保護著我們的機體,所以也被稱為皮膚屏障。頻繁接觸消毒產品,皮膚屏障的完整性會被削弱,甚至被破壞,進而引發(fā)皮膚炎癥、敏感性升高,導致或加重皮炎、濕疹。
如果不及時“止損”,皮膚屏障功能障礙還會進一步使過敏原暴露于免疫系統(tǒng),受損的上皮細胞分泌“過敏預警素”,最終引發(fā)過敏性炎癥,導致過敏性疾病。
也就是說,如果皮膚屏障受損,過敏原就會進入人體,誘發(fā)過敏性炎癥。動物實驗數據表明,在角質層剝離小鼠的皮膚上貼敷過敏原,過敏原可以在2小時內迅速透過皮膚進入血液,而過敏原無法穿透正常、完整的小鼠皮膚。
一旦過敏原進入體內,就極可能誘發(fā)過敏性疾病。如果1歲的孩子皮膚屏障受損(又稱特應性皮炎)并導致過敏原致敏,那么在其3歲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的患病風險均會大幅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及含氯消毒劑會刺激人體氣道,加重已有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的病癥,使病情不易控制。
出現“消毒式”過敏應怎樣處理?
常見的“消毒式”過敏,主要表現為接觸部位或面、頸等暴露部位出現風團、丘疹、水皰、瘙癢等不適癥狀。如出現這些癥狀,要及時停用可疑消毒產品,或通過戴手套等措施減少消毒劑與皮膚的直接接觸。若皮疹較輕,可在停用消毒產品3~5天后自行緩解,無須特殊處理。如果皮疹較嚴重,且瘙癢明顯,可使用氧化鋅軟膏外用治療,同時使用保濕時間較長且無刺激性的霜劑或乳劑、含水解膠原的醫(yī)用敷料對受損的皮膚屏障進行修復。
可見,消毒產品雖然可以降低污染物傳播病毒的風險,但消毒一定要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