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幽默
◆ 教識字 一個財主請了老師教兒子識字。老師教寫“一二三”,“一”字就是“一橫”,“二”字就是“兩橫”,“三”字就是“三橫”,財主的兒子一想“原來字這么簡單”,就說他已經(jīng)學(xué)會,財主非常高興,就叫他寫個“百”字,他隨即拿起筆寫了好久,財主一看,當(dāng)場氣暈了,原來他在紙上畫了 100條橫線。
◆ 跳繩 昨天晚上在路邊看見一小孩子,在跳繩,一邊跳一邊數(shù)累的喘的不行了。我上前問他:“小朋友,跳了幾個?。俊彼f:“有250了。”我走了兩步聽見他繼續(xù)數(shù):“260、270、280!”
◆ 新鮮事 兒子奇奇放學(xué)回家,爸爸問:“說一說,有什么新鮮事嗎?”“糟透了,考試兩門不及格?!眱鹤踊卮?。 爸爸嘆氣道:“唉,這不是什么新鮮事……”
◆ 刮胡子 女兒看到爸爸天天刮胡子,問:“你的胡子怎么每天都刮呢?”爸爸說:“這胡子和韭菜一樣,一天不刮就會長起來?!迸畠汉苷J(rèn)真地說:“把胡子的根挖出來不就得了?!?(曹國 輯)
生活樂事
圍爐煮肉
孫茜
最近,我下單的“圍爐煮茶”工具到貨了。下班回家的路上,我還打包了羊肉湯,理所當(dāng)然,電茶爐的處女秀就是煮羊肉湯了,我也體驗下這今年最流行的吃法。女兒回家就病懨懨,她斜著眼睛觀察我,小心翼翼地問,明天能不能不上學(xué)了。我沒表態(tài),倒是開心地強(qiáng)調(diào),買了正宗羊肉湯先吃。開箱、插電、上湯鍋,湯很快就沸騰,咕嘟咕嘟,熱氣與香氣混合著在屋里翻騰,回憶忽然就飄到了30年前,我其實早就“圍爐煮肉”過。
彼時,爺爺還在世。老爺子勤勞寡言、個性剛直,唯一樂趣就是喝點自釀的酒。上世紀(jì)80年代,他一直在鄉(xiāng)鎮(zhèn)供銷社掌勺,以做飯手藝稱道于小鎮(zhèn)。關(guān)于爺爺,家里還有許多傳說,據(jù)說曾在困難時期,一周省一小塊肉帶回家,撫慰三個正值饞嘴長個子時期的子女。據(jù)說曾三番五次觍顏求教于某高明大師,終于學(xué)得一道地道川菜清水燒雞。也據(jù)說,爺爺給大家打菜打飯時,從來不會因為對面是單位領(lǐng)導(dǎo)而把勺子舀深一些,估計爺爺在單位的好人緣還是靠實力吧。
爺爺勤快,家里買菜做飯洗碗都是他一個人,動手能力也強(qiáng)。某年冬天,他撿了一個小油漆桶,在里面糊上泥巴、曬干,就成了粗拙又扛用的黃泥小火爐。除了烤火,這個小爐子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燉肉了。平時,爸爸出差不回來,媽媽在外地工作,家里就我和爺爺,飯菜做不多,蜂窩煤爐子太大不經(jīng)濟(jì),自制黃泥小火爐就派上了用場。點火、上煤、坐鍋,家的感覺就來了。
那時,每天快到中午12點,我就焦急地盼著放學(xué),因為知道爺爺肯定做了好東西等著我。還好回家的路不遠(yuǎn),三五分鐘沖回去,還沒跑上六樓就先聞到香,進(jìn)屋書包一扔,沖到爐子邊,那口小黑砂鍋,已經(jīng)冒著騰騰熱氣了。
爺爺一定會在爐子旁的黃色木頭方凳上提前放好筷子,我抓起來,邊吹開蒸汽邊翻看,“哦,紅蘿卜燒蹄筋,哦,蕓豆燉豬蹄,哦,干豇豆煮臘肉……爺爺,上次說了牛肉不要燒土豆,要燒涼粉,咋個又燒土豆嘛。”對于爺爺準(zhǔn)備的“私房晚餐”,我常常欣喜,偶爾抱怨,邊念叨邊拿筷子夾起一塊最上相的,使勁吹吹,塞進(jìn)嘴里。爺爺就在爐子邊坐著,憨笑著看著他的孫女往嘴里塞肉,喊慢點慢點,有時候他還在廚房忙活其他菜,有一句沒一句地接話。
看來,無論哪年哪月的冬天,一爐火的溫暖和一鍋肉的敦實都可以讓我們精神抖擻。不管哪年哪月的困境,親人的愛護(hù)和守候都足以讓我們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