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輝 陳麗旋
做好基層理論宣講工作,是推動黨員、群眾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打通基層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要聚焦“講全、講透、講實”,突出“差異化、分眾化、互動化”,構建基層理論宣講新格局,增強基層理論宣講的吸引力、影響力和生命力。
聚焦“講全、講透、講實”
基層理論宣講要貼近群眾生活實際,達到入耳入腦入心的效果,就必須講出思想的深度、厚度與溫度,讓群眾愿意聽、聽得懂、聽得進。
要推動基層理論宣講入耳,“講全”是基本要求。宣講者既要講清楚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道理”,還要講明白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中的“小道理”;既要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還要講到群眾普遍關注的就業(yè)、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民生問題;既要講好強國建設等宏偉目標,還要傾聽群眾心聲、回應群眾訴求。
要推動基層理論宣講入腦,“講透”是核心要求。宣講者要把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講透”,讓群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就需要弄清“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具體來說,宣講者要深刻領悟理論背后的學理、哲理,在準確理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黨的重大政策的基礎上講好“鼓勁的話”,在堅持正確導向的基礎上講好“鮮活的話”,引導群眾更好以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增強宣講的說服力、親和力和針對性、有效性。
要推動基層理論宣講入心,“講實”是本質要求。宣講者要把理論講實,就要念基層所想、解群眾所惑、行百姓所盼。宣講者要根據(jù)基層群眾的實際情況,結合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講實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時政熱點;要及時回答人民群眾密切關注的民生問題,講好與人民群眾向往的美好生活緊密相關的鄉(xiāng)風民俗、家風家訓等內容;要深入田間地頭、社區(qū)樓棟、工廠車間等一線,開展“面對面”的理論宣講,講實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突出“差異化、分眾化、互動化”
構建“差異化宣講”新格局。面對理論素養(yǎng)、知識結構和教育背景差異較大的群眾,宣講者要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講,確保宣講取得好效果,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落地生根。在宣講時,宣講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活“大道理”、講透“大理論”;要結合群眾身邊的實際案例,以身邊人身邊事激發(fā)情感共鳴;要用群眾易于接受、鄉(xiāng)土風味濃厚的表達方式開展宣講。
打造“分眾化宣講”新模式。針對不同特點的受眾群體,要堅持因材施教,努力做到宣講主體分眾化、宣講對象分眾化、宣講內容分眾化。一是宣講主體分眾化。要發(fā)揮領導干部、理論專家、“百姓名嘴”等不同群體的優(yōu)勢,讓領導干部帶頭講、理論專家示范講、“百姓名嘴”生動講。二是宣講對象分眾化。為提高宣講內容與受眾需求的契合度,要把宣講對象分為企業(yè)人員、學校師生、社區(qū)居民、進城務工人員等不同群體,按需宣講、精準“滴灌”。三是宣講內容分眾化。要根據(jù)宣講主體所熟悉的領域合理安排宣講內容,例如,讓領導干部講政策、理論專家學者講理論、基層黨員講故事,切實做到專業(yè)解讀、科學宣講。
貫通“互動化宣講”新渠道。要打破“一人講、多人聽”的傳統(tǒng)宣講方式,拓展“主客體互動”“線上線下互動”的新渠道,增強基層理論宣講的吸引力、影響力和生命力。要加強主客體之間的互動,通過主問客答、客問主答等方式,實現(xiàn)主客體雙向溝通,提升宣講實效;要加強線下線上的互動,既用好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又用好語音、視頻等載體,坦誠溝通,把理論講透、把政策說清,實打實地解決人民群眾的困難,進而凝聚廣泛共識。
(摘編自《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