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開啟文學世界的一扇窗。當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活力且富有吸引力的閱讀環(huán)境時,學生的閱讀體驗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語文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科目,更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生活元素融入課堂,使課堂設計更加貼近生活,從而有效提高閱讀課堂的活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中心優(yōu)化語文課堂結構,并引入豐富的生活素材,提升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和立體性。教師還可以以生活化的情境為素材,引導學生進入閱讀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和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
以《“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利用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生活場景,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還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直觀生動的思考氛圍。教師首先準備一段動畫,內容是關于人物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挫折,如考試失敗、比賽落敗等。動畫中的人物在面對這些挫折時,會表現(xiàn)出消極的情緒,說出“糟糕透了”的話。教師播放到此處時,可以暫停下來,讓學生思考動畫中的人物為什么會這么想,他們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他們是如何看待這些挫折的。這樣,學生就會積極思考,并且能夠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然后,教師可以繼續(xù)播放動畫,讓學生成為動畫中的主角,設想如果自己是主角,會怎么去改變現(xiàn)狀,會怎么從失敗中找到動力,說出“精彩極了”的話。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在思考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分享,讓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樣既能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讓他們從別人的觀點中獲取新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式既生動有趣,又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此基礎上,教師順勢引出《“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一課文。這種結合生活情境的閱讀教學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還讓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課文的主題,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學習深入性。
二、拓展生活,強化閱讀理解
閱讀是打開文學寶庫的鑰匙,它可以引領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而這些文學作品往往展現(xiàn)出作者對生活的獨特感悟和深情寄托。為了加深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應依托生活背景拓展閱讀內容,以教材為起點向外延伸,引導學生探索更多與作品相關的生活元素。教師可以先介紹作者的生平事跡和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了解作者是在何種情境下創(chuàng)作出這篇作品的。這樣,學生在閱讀時就能更容易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內涵,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的閱讀主題為“從前有座山”,這一板塊由兩部分構成,在“你讀過嗎”這一板塊中,教師引入了民間故事《田螺姑娘》。這個故事以其獨特的情節(jié)和人物設定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教師還可以引入其他經(jīng)典的民間故事,如《牛郎織女》《白蛇傳》等。這些故事不僅情節(jié)跌宕起伏,而且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相信你可以讀更多”這一板塊中,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各地的民間故事,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學習范圍。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民間故事,如查閱書籍、上網(wǎng)搜索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教師還可以設計“民間故事分享會”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需要對搜集的民間故事進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語言為同學進行介紹。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分享時,教師應關注學生在表達過程中是否把握住了作品的內涵,讓學生在不同文本的閱讀探究中有所感、有所悟,從而鍛煉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設計作業(yè),提高閱讀能力
生活是學生汲取文學素材的沃土,也是點燃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泉。在小學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局限于課堂內的閱讀,而是應關注如何將閱讀延伸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教師設計生活化的閱讀作業(yè),不僅能夠夯實學生的課堂所學,更能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作業(yè)形式局限于教材練習,將難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更不利于他們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推動閱讀教學與生活的深度融合,為學生設計具有生活性的作業(yè)。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口語交際“商量”這部分內容時,教師以生活為背景設計課后作業(yè):“今天是小明的生日,父母約好帶他去游樂園,但小明今天是值日生,如果值完日就沒有時間去游樂園了,假設你是小明,你很想早點與父母慶祝生日,請問面對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給出了學生很多信息,這一過程鍛煉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信息提取能力。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這項口語交際作業(yè),學生在小組內部通過溝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關注自己的語言表達形式和態(tài)度。與傳統(tǒng)的拓展性閱讀相比,教師將口語交際與閱讀聯(lián)系在一起,實現(xiàn)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注重實踐,提高閱讀效率
1.參與生活實踐,拓寬閱讀空間
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教學活動不應被教材和課堂所限制。教師應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的廣闊天地,接受實踐教育的熏陶。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遵循這一規(guī)律,讓語文知識與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以《火燒云》一課為例,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將課文朗讀給家人聽,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能讓家人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增進親子關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指導他們觀察生活中的火燒云現(xiàn)象。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記錄下火燒云的形狀、顏色以及自己的感受,然后以日記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將課文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感受所學內容的真實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錄習慣。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展閱讀寫作
閱讀與寫作兩者相輔相成。閱讀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寫作則是對閱讀理解的深化和拓展。在閱讀課堂上,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他們從閱讀中汲取養(yǎng)分,為寫作積累素材。在閱讀教學中注重讀寫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有效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將閱讀與寫作融合,構建出一個讀寫結合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閱讀中汲取養(yǎng)分,在寫作中展現(xiàn)才華,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從生活視角出發(f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融合多樣的教學方法,積極踐行生活化教學理念,將閱讀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打造一個開放且富有活力的閱讀空間,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陳玉芬(蘇州市昆山開發(fā)區(qū)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