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文,王榮芳*,呂 晟
(1.威寧縣山地特色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貴州威寧 553100;2.威寧縣海邊街道經(jīng)濟發(fā)展綜合服務中心,貴州威寧 553100)
貴州省畢節(jié)市威寧縣地處云貴高原烏蒙山區(qū)腹地,屬于低緯度高海拔地區(qū),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明顯,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溫差大,年溫差小”的特征,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平均海拔2 200 m。威寧縣蕓豆種植面積較大,常年播種面積為1.33 萬hm2,但目前威寧縣種植的蕓豆品種多為地方品種,引進的新品種較少。2023 年,在國家食用豆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畢節(jié)綜合試驗站的大力支持下,筆者在威寧縣進行蕓豆新品種(系)田間適應性鑒定試驗,以期為威寧縣蕓豆新品種(系)審定及推廣提供依據(jù)。
參試蕓豆新品種(系)共8 個,分別是by2023-1、by2023-2、by2023-3、by2023-4、by2023-5、by2023-6、威蕓3 號、畢蕓2 號,以畢蕓2 號為對照(CK)。
參試蕓豆新品種(系)by2023-1、by2023-2、by2023-3、by2023-4、by2023-5、by2023-6 及畢蕓2 號由畢節(jié)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提供,威蕓3 號由威寧縣山地特色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提供。
試驗地位于威寧縣草海鎮(zhèn)同心村農(nóng)科所試驗基地,交通便捷,排灌方便[1]。試驗地年平均溫度14.3 ℃,年平均降水量900 mm,全年日照時間1 812 h,年無霜期僅有220 d;地形為高原山地,海拔2 200 m,土壤類型為壤土,肥力中等,有機質含量為23.8 g·kg-1,全氮含量為1.37 g·kg-1,有效磷含量為1.6 mg·kg-1,速效鉀含量為252 mg·kg-1,緩效鉀含量為405 mg·kg-1,堿解氮含量為128 mg·kg-1,土壤pH 值為6.35。試驗地前茬作物為蕎麥,冬季閑置。試驗地在威寧縣蕓豆主產(chǎn)區(qū)具有代表性。
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個蕓豆品種(系)為1 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3 次,共24 個試驗小區(qū)。試驗小區(qū)長5 m、寬2 m,面積10 m2,為4 行區(qū),行距50 cm,窩距33.3 cm,雙株留苗,每行留苗30 株,每小區(qū)留苗120 株,折合每667 m2留苗0.8 萬株[2-5]。
于2023 年3 月14 日整地,5 月15 日播種。播種時,每667 m2施復合肥35 kg 作底肥,每667 m2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20 mL 窩噴防治地下害蟲如地老虎等,并進行第1 次澆水。6 月10 日進行第1 次中耕除草,6 月30 日進行第2 次中耕除草,7 月3 日每667 m2追施復合肥30 kg。
在蕓豆生長期間,記錄各品種(系)生育期,包括播種期、出苗期、開花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每小區(qū)選取10 株蕓豆,記錄從出苗期到成熟期的抗旱性、抗倒伏性、抗病性;蕓豆成熟后進行收獲,收獲后每小區(qū)隨機選取10 株考種,考種項目包括株高、主莖分枝數(shù)、單株莢數(shù)、莢長、莢粒數(shù)、粒色、粒形;待自然晾干后,每個蕓豆品(系)選取100 粒蕓豆稱取百粒重;每小區(qū)全田收獲脫粒晾干測產(chǎn),測定小區(qū)產(chǎn)量,并折算每667 m2產(chǎn)量。
采用Excel 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與分析。
由表1 可知,威蕓3 號全生育期最長,達105 d,by2023-2 全生育期最短,為98 d;在抗旱性方面,by2023-4、by2023-5、by2023-6 的抗旱性中等,其他品種(系)抗旱性較強;在抗倒伏性方面,8 個品種(系)的抗倒伏性均較強;在抗病性方面,by2023-3的抗病性較弱,by2023-5 的抗病性中等,其他品種(系)的抗病性較強。
表1 各蕓豆新品種(系)生育期及抗性表現(xiàn)
由表2 可知,威蕓3 號株高最高,為63.3 cm,by2023-5 株高最低,為38.0 cm;威蕓3 號、畢蕓2號(CK)主莖分枝數(shù)最多;by2023-3 單株莢數(shù)最多,為16 個,其次是威蕓3 號和畢蕓2 號(CK),均為13 個,by2023-1、by2023-5 單株莢數(shù)最少,均為6 個;威蕓3 號莢長最長,達9.6 cm,其次是by2023-1,莢長為8.7 cm,by2023-3 莢長最短,為5.5 cm;by 2023-2 莢粒數(shù)最多,為5.1 粒,其次是威蕓3 號和by2023-3,均為5.0 粒,by2023-5 莢粒數(shù)最少,為3.2 粒;畢蕓2 號(CK)百粒重最重,為70 g,其次是by2023-5,為65 g,by2023-6 百粒重最輕,為15 g。各蕓豆品種(系)的粒形有長腎形、橢形、腎形、卵圓形等,粒色有紫紅色、白色、紅色、紫黑色等。
表2 各蕓豆新品種(系)主要經(jīng)濟性狀
由表3 可知,威蕓3 號、by2023-1、by2023-6 小區(qū)產(chǎn)量均高于畢蕓2 號(CK),分別比畢蕓2 號(CK)增產(chǎn)26.70%、16.10%、8.61%,其余蕓豆新品種(系)小區(qū)產(chǎn)量均低于畢蕓2 號(CK)。8 個參試品種(系)中,產(chǎn)量最高的是威蕓3 號,折合每667 m2產(chǎn)量為224.78 kg,其次是by2023-1,折合每667 m2產(chǎn)量為206.77 kg。
表3 各蕓豆新品種(系)產(chǎn)量
根據(jù)試驗結果,對8 個參試品種(系)進行綜合評述。
1)by2023-1。中晚熟品種,株高中等,主莖分枝多,單株莢數(shù)多,莢長較長,莢粒數(shù)多,百粒重重,每667 m2產(chǎn)量為206.77 kg,比畢蕓2 號(CK)增產(chǎn)16.10%,抗病性、抗倒伏性及抗旱性較強。
2)by2023-2。中熟品種,株高較矮,主莖分枝少,單株莢數(shù)多,莢長中等,莢粒數(shù)多,百粒重較輕,每667 m2產(chǎn)量為106.72 kg,比畢蕓2 號(CK)減產(chǎn)40.08%,抗病性、抗倒伏性及抗旱性較強。
3)by2023-3。中晚熟品種,株高中等,主莖分枝少,單株莢數(shù)多,莢長中等,莢粒數(shù)中等,百粒重輕,每667 m2產(chǎn)量為122.06 kg,比畢蕓2 號(CK)減產(chǎn)24.81%,抗旱性和抗倒伏性較強,抗病性較弱。
4)by2023-4。中晚熟品種,株高中等,主莖分枝數(shù)中等,單株莢數(shù)多,莢長中等,莢粒數(shù)少,百粒重輕,每667 m2產(chǎn)量為148.74 kg,比畢蕓2 號(CK)減產(chǎn)16.94%,抗旱性中等,抗倒伏性和抗病性較強。
5)by2023-5。中熟品種,株高較矮,主莖分枝少,單株莢數(shù)少,莢長較短,莢粒數(shù)較少,百粒重大,每667 m2產(chǎn)量為102.05 kg,比畢蕓2 號(CK)減產(chǎn)43.15%,抗旱性和抗病性中等,抗倒伏性較強。
6)by2023-6。中晚熟品種,株高中等,主莖分枝多,單株莢數(shù)多,莢長較長,莢粒數(shù)中等,百粒重輕,每667 m2產(chǎn)量為193.43 kg,比畢蕓2 號(CK)增產(chǎn)8.61%,抗旱性中等,抗病性和抗倒伏性較強。
7)威蕓3 號。晚熟品種,株高較高,主莖分枝較多,單株莢數(shù)較多,莢長較長,莢粒數(shù)多,百粒重中等,每667 m2產(chǎn)量為224.78 kg,比畢蕓2 號(CK)增產(chǎn)26.70%,抗病性、抗倒伏性及抗旱性較強。
8)畢蕓2 號(CK)。晚熟品種,株高中等,主莖分枝較多,單株莢數(shù)較多,莢長中等,莢粒數(shù)中等,百粒重重,每667 m2產(chǎn)量為178.09 kg,抗病性、抗倒伏性及抗旱性較強。
由試驗結果可知,與畢蕓2號(CK)相比,威蕓3號、by2023-1 及by2023-6 增產(chǎn)明顯,適合在威寧縣推廣種植。然而,由于威寧縣5—6 月高溫少雨,7 月高溫多雨影響蕓豆開花結莢,影響植株正常生長發(fā)育,可能對試驗結果有所影響,有待今后進一步試驗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