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黃彪(1982—),男,漢族,甘肅華池人,大專,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與研究。
“雙減”政策的提出旨在減輕學生的課后學習負擔,因此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后作業(yè)的減法,還要重視做好課堂教學的加法,真正讓學生學好、學足、學充分。初中語文教材編排了很多散文,或托物言志,或寫人記事,不同的散文有著不同的教育效果,教師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為學生構建高效的散文課堂。
《背影》主要表達了對父愛深沉而細膩的感悟和懷念。父親的背影,是對無言的父愛的深刻體現(xiàn),也象征著父親對兒子的默默支持和無私奉獻。文章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細節(jié),展現(xiàn)了父親平凡卻偉大的愛,這種愛是溫暖的、包容的,甚至在兒子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記。朱自清通過回憶父親的言行和那深刻的背影,傳達了對家庭親情的珍惜和對父愛的深切懷念。文章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和深情厚誼的情感表達,讓讀者感受到親情的偉大和生活中平凡事物的不平凡意義。
一、預習環(huán)節(jié)分享微課視頻,指導學生自主分析文本
初中生需要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將來的深度學習和適應社會奠定基礎,而預習環(huán)節(jié)是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平臺。在預習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教師可以采取一系列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資源為學生提供直觀、生動的學習入口,幫助學生建立基礎的文本認識和興趣點。教師也可以提前設計一系列問題或思考點,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意文本的特定方面,如作者的寫作背景、文本的結構特點、語言風格等,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講解《背影》一課之前,教師可以提前設計好微課視頻簡要介紹《背影》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的簡短背景、作品的發(fā)表時間和地位等。教師通過動畫或簡潔的文字介紹《背影》一課的主要內容,概括故事的情節(jié),分析《背影》的中心思想,即深刻的父愛和對家庭情感的懷念。教師應重點強調作品如何通過細膩的情感描寫和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這一主題。視頻要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的語言風格,如簡潔質樸而又不乏深情的敘述方式,以及如何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展現(xiàn)情感的深度。學生根據(jù)視頻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如“作者是如何通過‘背影這一細節(jié)描寫其父愛的?”學生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為課堂討論做準備。具體內容如表1。
二、借助音樂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依靠文字和語言傳授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有時會顯得單一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教育者開始尋求更多元化、富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作為一種強有力的藝術形式,能夠迅速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出與文本情境相匹配的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投入文本的情感世界中。
在課堂開始時,教師播放《父親》這首歌,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靜下心來。音樂的旋律和歌詞能夠觸動學生對父愛的感受,為深入理解《背影》中的情感奠定基礎。教室內安靜下來,學生閉上眼睛,聆聽音樂,思考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歌曲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分享感受,如:歌曲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能從歌曲中感受到父愛的哪些方面?
“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一篇描述父愛的散文《背影》,通過朱自清的筆觸,我們將感受到父親深沉的愛?!苯處熞龑W生自然過渡到文章的學習中。
教師可以先選取《背影》中感人的片段,如朱自清描述父親送他上車的場景:“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睂W生朗讀,教師提問:“朱自清為什么會在這一刻流淚?他的淚水中包含哪些情感?”教師應鼓勵學生深入文章,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注意文章中如何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展現(xiàn)父愛,如“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學生回答:“父親雖然不善言辭,但通過行動表達了深沉的愛?!蓖ㄟ^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不僅能夠理解《背影》中父愛的深沉,還能夠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進一步激發(fā)對家庭情感的認識和珍視。同時,通過分享,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得到提升,實現(xiàn)了“雙減”政策下教育的深層目標——培養(yǎng)有情感、有思想、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
三、整體感受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討論作者寫作方法
教師應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讓其沉浸在文章的情境中,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和情感內涵,引導學生討論作者的寫作方法,如敘事角度、人物描寫、情節(jié)設置等,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背影》,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標出自己覺得重要或感人的段落,并思考為什么這些內容會觸動自己。閱讀完后,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話描述文章中介紹的幾件事情,或者用若干詞匯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如“父親勸我”“父親送我”“遠行回頭”等,其他學生可以補充,幫助學生抓住文章的核心詞匯和主題。
其次,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繪制基礎的思維導圖,包括“父愛”“別離”“回憶”等關鍵詞,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補充。接著學生分小組討論作者的寫作手法,思考作者如何通過細節(jié)描寫表達深厚的父愛,以及這些寫作技巧如何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深度。討論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同時聽取并尊重其他小組成員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尊重多樣性的能力。
教師提示:討論時,注意觀察朱自清如何通過具體的場景描寫,如父親的背影傳達深厚的父愛。
小組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強調學生討論中出現(xiàn)的優(yōu)秀觀點和共同認可的內容,同時對學生可能存在的誤解及時糾正,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背影》中寫作手法的理解,如通過對比分析、舉例說明等方式,讓學生更全面地掌握文章的藝術特色和情感價值。思維導圖和小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以新的視角理解和表達文本內容。
四、賞析品鑒文章精彩片段,細節(jié)之處入手升華情感
“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提倡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語文教學需要從單純追求知識傳授轉變?yōu)楦幼⒅貙W生情感、審美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通過賞析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可以更好地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精心挑選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義的文本片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文本的語言特色、情感表達和象征意義等,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見解和感受。
以片段“父親是一個胖子……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為例,教師先朗讀該段落,然后讓學生默讀,注意文中描述的細節(jié)。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分享自己或周圍人類似的經歷,與文章中的情景進行比較,并通過提問引發(fā)學生的初步情感共鳴,如“你們有沒有注意到生活中父母為你們做的一些看似平常但實際充滿愛的行為?”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再仔細閱讀這一段落,注意作者如何通過細節(jié)描寫表達對父親的深情回憶。
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挑選出描述父親動作和情感的關鍵詞匯,如“蹣跚”“探身下去”“努力的樣子”,討論這些詞匯如何共同作用于表達作者的情感。學生嘗試模擬父親的動作,體會父親當時的身體狀態(tài)和內心感受,增強情感的體驗。
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通過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深刻體驗文章描述的情感,一組學生扮演作者,另一組學生扮演父親,重現(xiàn)鐵道邊的別離場景,并通過對話形式展現(xiàn)父子之間的情感深度。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感受,一學生說:“扮演作者時,我會想象出父親那種為兒子擔憂而努力的心情,感覺父親很不容易?!边@樣的教學過程可以讓學生了解為什么作者會在看到父親的背影時淚水涌出,引導學生思考背后的情感聯(lián)系和家的意義。
五、設計讀寫結合拓展任務,遷移訓練內化知識吸收
讀寫結合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寫作,這樣的過程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習效率。這是因為,通過寫作,學生可以將閱讀過程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新的語境中,有助于知識的內化和長期記憶。教師設計創(chuàng)造性的讀寫任務能夠鼓勵學生思考如何將閱讀內容與自己的見解、想象力結合起來,從而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和個性化表達。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設計多樣化的讀寫結合任務,如角色扮演寫作、情境創(chuàng)作、議論文等。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還應提供明確的指導,幫助學生理解任務要求,并在學生完成任務后給予及時有效的反饋。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通過小組討論或同伴評價的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學完《背影》這篇深情的散文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憶并挑選某個與家人之間的溫馨或感人的瞬間,特別是可能被忽視但卻充滿愛的小細節(jié),如家人送你上學的背影、為你準備早餐的身影等。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播放視頻片段等形式,讓學生發(fā)揮合理的想象。學生需要圍繞這一瞬間,用第一人稱的角度敘述這個故事,描述當時的場景、自己的感受以及對這一瞬間背后情感的理解。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寫作中表達對家人的感激之情,思考家庭對個人成長的意義。
在選定主題后,學生需要對故事進行初步的構思,規(guī)劃好文章的開頭、發(fā)展和結尾部分,確保故事有條理且情感真摯。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完成寫作,并在下次課堂上搭建平臺,鼓勵學生分享他們的寫作,如同桌之間互相評價,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等。教師可以投屏播放每篇寫作中的優(yōu)秀片段,全班學生共同學習。通過這樣的寫作任務,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背影》所傳達的情感,還能在寫作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表達和成長,體現(xiàn)了“雙減”政策下教育教學的深層價值。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下,針對《背影》這樣的經典散文,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如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微課視頻分享、課堂情景模擬、讀后續(xù)寫等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情感體驗,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些策略的實施,也展示了“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散文教學的新路徑,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教師應繼續(xù)探索更多符合“雙減”政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更加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課堂。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山莊初級中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