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耿龍龍,韓正陽,蔣闖,2 ,王會良
(1.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河南洛陽 471003;2.洛陽科大格爾傳動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洛陽 471003)
新能源汽車電驅動高轉速、小型化、集成化的發(fā)展對變速器提出高速化、高功率、輕量化要求,行星減速器具有緊湊、傳動平穩(wěn)、承載能力大等優(yōu)點而在新能源汽車上普遍使用[1]。內齒輪是行星變速器的核心部件[2],內齒輪傳統(tǒng)上采用插齒加工,單齒加工方法以及切削過程運動空行程造成內齒輪加工效率低,無法匹配市場對內齒輪的需求。近年來,車齒加工技術的發(fā)展為上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潛在的方案。
在此基礎上,本文作者提出新能源汽車用內齒輪車齒加工的方法,實現(xiàn)內齒輪高效、高質量加工,以解決傳統(tǒng)插齒加工效率低的問題。根據(jù)內齒輪車齒加工原理建立車齒加工的數(shù)學模型,以新能源汽車行星減速器內齒輪為例,推導內齒輪齒面方程并進行模擬仿真,通過切齒實驗對建立的車齒加工模型進行驗證。
基于交錯軸嚙合原理進行車齒加工。加工過程中刀軸與工件產生軸交角,如圖1所示。其大小由工件與車齒刀螺旋角確定。圖中:a1為工件回轉軸,ac為刀具回轉軸;ω1為工件角速度,ωc為刀具角速度。刀具節(jié)圓與工件相切于點O,β1為工件螺旋角,βc為刀具螺旋角,Σ為刀具與工件的軸交角。
圖1 內齒輪車齒加工原理
車齒加工時,齒輪的齒向l應與刀具齒向同向,因此應滿足
Σ=β1-βc
(1)
式中:工件和刀具的螺旋角β1、βc為正時表示左旋,為負時表示右旋;Σ的符號決定刀具的傾角方向。
車齒運動由兩部分構成:(1)工件與刀具在點O處的切削運動vc1,由工件回轉速度v1與刀具回轉速度vc合成;(2)刀具沿著工件軸線的進給運動速度為v。車齒過程中工件與刀具間的運動滿足如下關系:
(2)
式中:zc為車齒刀齒數(shù);z1為工件齒數(shù);L為工件螺距。
“濃”造宣傳氛圍,加強法律法規(guī)宣傳。深入開展“六進”活動,把食品藥品法律法規(guī)講堂搬進企業(yè)、搬進社區(qū)、搬進農村、搬進學校、搬進醫(yī)院、搬進商店藥店。積極組織 “食品安全宣傳周”、“安全用藥宣傳月”活動,提高相關法律法規(guī)普及水平。注重懲教結合,實施輕教嚴懲的監(jiān)管機制。同時開展食品藥品安全“隨手拍”活動,鼓勵群眾積極舉報,落實舉報獎勵制度。
車齒刀可以看做一個從前刀面到刀柄變位系數(shù)逐漸減小的圓柱斜齒輪,則前刀面上的切削刃可以簡化為端面漸開線,如圖2所示。rb為端面漸開線的基圓半徑,r0為刀具分度圓半徑。X1坐標軸為漸開線的起始點,Z1方向與刀具軸線方向重合。
圖2 車齒刀數(shù)學模型
切削刃上一點P的坐標可以表示為
(3)
(4)
式中:Sa=1時表示左切削刃,Sa=-1時表示右切削刃;φ為漸開線的廓形參數(shù),與漸開線上點P處壓力角αp的關系為:φ=tanαp。
坐標系S2中X2為左、右切削刃的對稱線,將點P坐標表示在S2坐標系中為
r2(φ)=M21r1(φ)
(5)
式中:
建立內齒輪車齒加工模型如圖3所示。坐標系S6固連于工件,Z6方向與工件軸線重合。坐標系S3、S4、S5為輔助坐標系,其中Z5和Z6重合;S5平行于坐標系S4;Z3與Z2重合。φc為刀具轉角,φ1為工件轉角。a為刀具與工件的中心距,ds為切觸點位于工件坐標系Z方向的軸向位置。
圖3 內齒輪車齒加工數(shù)學模型
由坐標轉換可得:
r6(φ,φc,ds)=M62(φc,ds)r2(φ)
(6)
式中:
M62(φc,ds)=M65M54(ds)M43M32(φc);
由車齒加工原理可知:
(7)
式中:“+”表示左旋內齒輪;“-”表示右旋內齒輪。
式(6)應滿足嚙合方程:
(8)
車齒齒廓上任意一點Pi應滿足式(6)。圖4中,OH為點Pi在Z6上的投影點,Hi為點Pi到X6Y6平面的距離,Ri為點Pi所在廓形上的半徑。點Pi的表達式應滿足:
(9)
圖4 齒廓點空間位置
式(9)與式(8)共同組成一組含有3個未知數(shù)的三維非線性方程組。通過給定初值可以獲得一組精確解(φ,φc,ds),將其代入式(6)中,可以獲得齒面上任意一點的三維坐標。
根據(jù)建立的車齒加工數(shù)學模型,以某新能源行星減速器內斜齒輪為例,具體參數(shù)如表1所示,由式(6)—(9)計算內斜齒輪的齒面點,并在UG中建立了三維模型,如圖5所示。
表1 內斜齒輪及車齒刀參數(shù)
圖5 內齒輪三維模型
仿真加工可以有效地驗證刀具設計的參數(shù),并對實際加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干涉、安裝等問題進行預測,提高加工效率。在車齒加工前首先利用Vericut進行仿真加工。
在UG三維軟件中對車齒刀廓形進行建模,并將它導入至Vericut中,作為仿真加工的車齒刀具,如圖6所示。在Vericut環(huán)境中建立內齒輪車齒加工機床,并將刀具與工件分別裝配至刀具主軸和工件主軸上,根據(jù)車齒加工原理以及刀具的安裝參數(shù),編寫加工程序進行內斜齒車齒仿真加工,如圖7所示。
圖6 車齒刀具三維模型
仿真加工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刀具與機床、機床夾具等的干涉現(xiàn)象。仿真加工的內斜齒輪如圖8所示。
圖8 內斜齒輪仿真加工結果
對比圖8、5可知:仿真加工與理論建模的齒輪在齒形、齒向上一致,表明所編制的車齒加工程序是正確的。同時對加工過程中的空行程進行了優(yōu)化,縮短了加工時間,進一步提高了加工效率。
根據(jù)表1定制了車齒刀具,如圖9所示。加工設備采用某公司YK2260NC數(shù)控車齒機,該機床能夠實現(xiàn)圓柱齒輪的車齒加工。根據(jù)優(yōu)化后的車齒程序進行了車齒加工實驗,如圖10所示。
圖9 車齒刀
將加工的工件經過倒角整理后,采用Gleason650GMS檢測中心檢測加工精度,如圖11所示。測量結果如圖12所示。
圖11 內斜齒輪測量
圖12 誤差測量結果
圖12分別為車齒加工內齒輪齒距誤差、齒形誤差及齒廓誤差。按照GB/T 10095.1—2008《圓柱齒輪 精度制 第1部分:輪齒同側齒面偏差的定義和允許值》 計算,加工工件齒距精度為5、6級,齒向精度5、7級,兩面齒形精度分別為6、7級。以上誤差產生的原因有機床的運動誤差、工件的安裝誤差、刀具的廓形誤差等,但均在誤差要求范圍內,滿足熱前加工精度要求。測量結果驗證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確性。
文中基于嚙合理論分析了內斜齒輪車齒加工原理,建立了內斜齒輪車齒加工數(shù)學模型,并完成了內斜齒輪齒面推導;通過模擬仿真以及實驗完成了車齒加工驗證。加工的內斜齒輪精度滿足工程要求,驗證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確性。
文中為內斜齒輪的高效車齒加工提供了理論和技術支持,具有一定的理論和應用價值。后續(xù)將開展車齒工藝參數(shù)的優(yōu)化,進一步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和加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