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浩容
前些日子,一篇名為《爆滿的精神病院,住滿小學生》的文章火了。
孩子出現(xiàn)心理問題,如何趁早介入,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當孩子出現(xiàn)“負面情緒”時,家長能否有效應對。負面情緒如果持續(xù)沒有得到處理,最后可能就會累積成難以化解的心理壓力。
如何與負面情緒做朋友?另一層意涵就是“ 與負面情緒建立友好關系”。我們可以嘗試通過以下策略來幫助孩子:
合理建立正向思維。鼓勵孩子培養(yǎng)積極的思維方式,幫助他們轉(zhuǎn)變負面情緒為正面的學習機會,并鼓勵他們從困難中學習和成長。
接納情緒。負面情緒也是情緒,有情緒不是壞事,因為情緒是我們了解自己的重要信息,使我們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所以平時就要教導孩子,情緒是正常的一部分,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都是可以接納的。
建立有安全感的情緒支持系統(tǒng)。在孩子對情緒有了全面的理解后,我們要和孩子建立一套情緒支持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里,孩子知道家人能夠提供情緒上的支持和理解,那么他就有足夠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將情緒表達出來,而不是自我壓抑。表達情緒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按照孩子的偏好來選擇,比如有的孩子不愛說,但他可以通過寫日記、畫圖的方式來表達。有的孩子則是通過獨處,有的孩子需要人陪著看場電影……這當中,家長為孩子提供了“情緒價值”,這對孩子來說是十分寶貴的心理助力。
建立情緒辨識能力。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學會辨識和命名不同的情緒,例如憤怒、悲傷、焦慮等,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每當孩子有情緒,都是很好的教育機會。當我們有情緒,也要向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緒,讓他知曉,并通過“換位思考”了解面對他人情緒時的自我感受,了解情緒可以表達但也會帶來對他人的影響。我們可以反饋給孩子,他的情緒對我們造成的感受,引發(fā)我們的擔憂,引導孩子說出他的心事。
大人和孩子需要的,其實是同樣的東西:有人能管控自己的情緒,允許自己悲傷,進而提供真心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