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經常被認為是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但實際上,這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雖然是腸道病毒,但是手足口病經呼吸道飛沫、糞—口等方式傳播。
目前雖然不是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期,但醫(yī)院感染科的手足口病患者仍然不少。
手足口病一般高發(fā)于5 歲以下兒童。大多數手足口病患者都會發(fā)熱,并在手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現(xiàn)皰疹,可伴有咳嗽、流涕、咽痛、食欲不振等癥狀。大部分患者可于2 周內痊愈。
典型手足口病的皮疹分布和形態(tài)有一定特點,識別度高。而隱性感染或不典型手足口病則容易漏診,比如皮疹可蔓延至四肢關節(jié),不局限于手、足、口等部位,皮疹呈丘疹、斑丘疹樣、大皰樣改變,有時可見瘀點、瘀斑。
口腔皰疹對手足口病的診斷有重要的提示意義,但部分不典型的手足口病例可以僅表現(xiàn)為皮疹,不伴口腔皰疹;某些特定類型的腸道病毒感染后還會出現(xiàn)大皰樣皮疹改變。腸道病毒核酸或者抗原檢測對明確病原有幫助,但檢測存在假陰性的可能,檢測陰性并不能排除手足口病。
而且,由于手足口病的病原可能有很多亞型,大部分醫(yī)療機構能做的檢測項目有限,這些都影響了檢測的敏感性。
不要濫用抗生素。手足口病是病毒感染,多數患者白細胞不高,但是部分重癥手足口病患者的白細胞和C 反應蛋白可升高??股厥侵委熂毦腥镜?,不能用于常規(guī)治療手足口病,有合并細菌感染者例外。
手足口病無特效抗病毒藥。有研究顯示疾病早期使用干擾素α 霧化或噴霧、靜滴利巴韋林可有一定療效,但利巴韋林因不良反應和生物毒性已很少使用。奧司他韋僅是流感的特效藥,對手足口病無效。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是RNA 病毒,而阿昔洛韋是治療DNA 病毒的,對手足口病無效。請家長切勿病急亂用藥。
得一次手足口病并不能一勞永逸。與水痘不同,手足口病并非只得一次就能獲得長久的免疫。感染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血清型較多,得一次僅能對該病毒亞型產生一段時間的免疫力,因缺乏交叉抗原,接觸另外一種腸道病毒可能再次感染手足口病。約10%的兒童會重復感染手足口病,重復感染多見于3歲以下兒童,并且多于首次患病后2 年內發(fā)生。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可以經糞便、咽部分泌物、唾液和皰疹液等廣泛傳播,因此要勤洗手,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不共用杯具、餐具和毛巾。
3 歲以下兒童是重癥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且容易出現(xiàn)手足口病重復感染,流行季節(jié)不宜去室內游樂場或共享玩具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