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華夏,巍巍中華,在千年文明歷史長河中,關于入世與出世的爭論一直如浪花飛濺。有人看遍浮沉,心淡如菊,遂返璞歸真,從容出世;也有人心系理想,肩扛責任,便匡時濟世,書寫傳奇。在入世和出世的岔路口,他們追尋著一束束精神之光。
孔明的責任之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那時的他淡泊明志,遠離塵囂,隱于山野,歸于溪澗,在田畝中躬耕,在草廬中苦讀修志,在野云庵廣交士林,在半月臺夜觀星象。
建安十二年那個春末,劉備在草廬外靜靜地等著。于是,世間少了一個逍遙自在的隱士,卻多了一個史上無雙的丞相——身為儒士,羽扇綸巾,英姿倜儻,盡顯風流;身為“智圣”,謀略超群,力挽狂瀾,治國安邦;身為“武侯”,以一敵十,統(tǒng)領萬軍,三分天下。他“收二川,排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頭點四十九盞星燈,一心只望酬三顧”,書寫了傳奇的一生,照亮了季漢的歷史。
“日月高懸出師表,風云常護定軍山”,誠然,諸葛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沒有興復漢室,但他對君主的忠誠,對責任與理想的擔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情懷,都如一束劃破黑暗的巨光,永不熄滅,被銘刻在漢川萬民的心中,并在千百年來潛移默化地成為我們每一個人的信念。
碧草青青,柏木森森,丹心臥龍??酌饔傻闯鍪涝俚揭闳蝗胧赖倪@一轉身,已然成為了“丞相”一詞的唯一詮釋和中華文明的化身。
東坡的豁達之光
“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蹦菚r的他初出茅廬,在朝堂中針砭時弊,憤世嫉俗,諷刺權貴的貪圖享樂。后來歷史的冷箭無情地刺了過來,莫須有的烏臺詩案讓他遠離廟堂之高,貶謫湖北黃州。
誠然,蘇東坡此后便一直都在各州間往返奔波,風塵仆仆,但他擁有“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樂觀,有“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釋然,還有“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的超脫。這些精神之光都在我們人生的至暗時刻出現(xiàn)。蘇軾雖然是失意的,可是他的豁達卻在歷史的星河中指引著每一個迷路的我們。
回到元豐五年那個夏夜,長江還是在無窮地流逝著。蘇東坡醉看人間,拿起了手中的紙筆,由入世到出世,成就了一代文壇傳奇和無數(shù)后人心中的精神歸處。
后記
坐看三千里家國,九萬頃星河,五千歲日月,靜思這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他們穿透歷史的風煙,在精神的高地上匯聚成一束束炙熱的信念之光。不論是入世還是出世,他們的這份責任,這份堅守,這份豁達,將永遠激勵著我在青春之路上砥礪前行。
作者簡介:
柴子凡,女,作者單位:遼寧省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