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邯M263是轉基因抗蟲低酚棉花品種,2019年通過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田間無色素腺體株率達99.9%,棉花種子游離棉酚含量為0.009 2%。介紹了低酚棉品種邯M263的選育過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為該品種生產應用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低酚棉;邯M263;品種選育;特征特性;栽培技術;抗病性;抗蟲性
1 選育過程
邯M263是由邯鄲市農業(yè)科學院和河北藍鷹種業(yè)有限公司共同育成的特色低酚棉花品種。該品種以轉基因抗蟲棉品種邯無216[1]作母本,以邯鄲市農業(yè)科學院自育的常規(guī)棉花品系JK63作父本,通過常規(guī)育種方法選育而成。2009年春季在邯鄲配制雜交組合(邯無216/JK63),當年冬季在海南加代。2010―2011年雜交后代在人工接種的枯萎病黃萎病混生病圃種植,在不防治棉鈴蟲的條件下定向選擇抗病抗蟲植株[2-3]。2012年在F6群體中選育出3個較穩(wěn)定的低酚抗蟲品系[4],適當擴大種植面積。2013年其F7世代的品系表現(xiàn)更加穩(wěn)定,其中2個姊妹品系表現(xiàn)突出,將2個品系混合后命名為邯M263。2014年參加自設品系比較試驗。2015年和2019年申請并獲得黃河流域生產應用的國家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證書編號分別為農基安證字(2014)第068號和農基安證字(2019)第030號。2017―2018年參加冀中南春播常規(guī)低酚棉組區(qū)域試驗,2018年同時參加冀中南春播常規(guī)低酚棉組生產試驗。2019年通過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冀審棉20199008)。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學特性
邯M263生育期120 d,苗期及中后期長勢穩(wěn)健,整齊一致。株高107 cm,植株塔形,莖稈茸毛密度中等,葉片中等偏小,葉色中綠;結鈴性強,鈴較大、卵圓形;整株及種子均無色素腺體,田間無色素腺體株率達99.9%,棉花種子游離棉酚含量為0.009 2%;第一果枝節(jié)位6.1,單株果枝數(shù)13.1,單株結鈴數(shù)15.8;鈴重5.9 g,籽指11.5 g,衣分39.9%,霜前花率86.6%(參見封二彩版)。
2.2 產量表現(xiàn)
2017―2018年冀中南春播常規(guī)低酚棉組區(qū)域試驗2年結果平均:邯M263每666.7 m2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242.4 kg、210.9 kg、96.7 kg、84.1 kg,分別比對照邯無198[5]增產4.5%、3.1%、11.9%、10.3%(表1)。
2018年冀中南春播常規(guī)低酚棉組生產試驗中,邯M263每666.7 m2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241.0 kg、217.7 kg、95.1 kg、86.0 kg,分別比對照邯無198增產5.9%、5.3%、12.4%和11.7%(表2)。
2.3 抗病性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在病圃鑒定邯M263的抗病性,結果:2017年,高抗枯萎病(病情指數(shù)0.94),耐黃萎?。ㄏ鄬Σ∏橹笖?shù)32.46);2018年,抗枯萎?。ú∏橹笖?shù)7.19),耐黃萎?。ㄏ鄬Σ∏橹笖?shù)33.87)。
2.4 纖維品質
2017-2018年冀中南春播常規(guī)低酚棉組區(qū)域試驗中取樣,經農業(yè)農村部(原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HVI校準棉花標準校準),2年平均結果: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5 mm,斷裂比強度31.9 cN·tex-1,馬克隆值5.1,長度整齊度指數(shù)84.6%,紡紗均勻性指數(shù)146,纖維品質達到國家棉花品種審定Ⅲ型品種標準。
3 適宜種植區(qū)域
適于河北省中南部植棉區(qū)春播種植。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適時播種
邯M263屬早熟低酚棉品種,在河北省中南部的最佳播種期:露地直播為4月25-30日,地膜覆蓋種植為4月15-25日。
4.2 種植密度
根據植棉地塊的地力情況確定種植密度。高肥水地塊種植密度為每666.7 m2 2 500株,中等肥水地塊種植密度為每666.7 m2 3 300株,旱薄地塊種植密度為每666.7 m2 4 000~4 500株。
4.3 科學施肥及化學調控(化控)
邯M263早熟性好,豐產潛力大。底肥應將有機肥和復合肥配合施用。每666.7 m2一般施用有機肥500 kg、復合肥50 kg?;ㄢ彿?,每666.7 m2追施尿素10~20 kg;8月10日后酌情補追蓋頂肥,噴葉面肥2~3次??茖W使用縮節(jié)胺進行化控,使用過程中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一般在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打頂后分別化控1次[6]。
4.4 蟲害防治
根據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制定植保方案,按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做好蟲情監(jiān)測,進行科學防治。苗期重點防治棉薊馬和棉蚜,防止薊馬為害造成的“無頭棉”或“多頭棉”;中后期重點防治棉花蚜蟲、紅蜘蛛、棉盲蝽和葉蟬等棉田害蟲[7]。
參考文獻:
[1] 翟雷霞,米換房,李繼軍,等. 抗蟲低酚棉品種邯無216的選育及栽培技術要點[J]. 中國棉花,2016,43(7):33-34.
[2] 陳歡,張文英,樊龍江. 作物育種方法研究進展與展望[J]. 科技通報,2011,27(1):26-28.
[3] 喻樹迅,夏敬源. 中國棉花遺傳育種學[M].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4] 李繼軍. 棉花單株的選擇理論研究[J]. 中國棉花,2010,37(4):29-31.
[5] 翟雷霞,米換房,李繼軍,等. 抗蟲低酚棉新品種邯無198的選育及栽培要點[J]. 中國棉花,2011,38(1):31.
[6] 鄭潔,李金才. 黃河流域棉區(qū)棉花高產栽培模式研究[J]. 河北農業(yè)科學,2014,18(2):10-12.
[7] 董章輝,王虎,張艷麗,等. 冀中南植棉區(qū)棉花高密度免整枝栽培技術[J]. 中國棉花,2023,50(4):46-47.
(責任編輯:付毓 責任校對: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