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棉花-馬鈴薯輪作模式對提高棉田綜合效益、緩解糧棉爭地矛盾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根據(jù)湖南冬作馬鈴薯種植習慣,結合湖南棉花輕簡栽培技術研究成果,提出了棉花-馬鈴薯輪作輕簡化栽培技術規(guī)程。該規(guī)程符合省工節(jié)本、增產(chǎn)增效的農業(yè)發(fā)展方向,對棉花-馬鈴薯輪作標準化生產(chǎn)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棉花;馬鈴薯;輪作;輕簡栽培;技術規(guī)程
棉花是湖南省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環(huán)洞庭湖區(qū)域,是當?shù)孛揶r的重要經(jīng)濟來源,保持棉花生產(chǎn)穩(wěn)定發(fā)展,對農村經(jīng)濟穩(wěn)定具有重要意義[1]。當前當?shù)孛尢镏饕捎妹抻碗p育苗移栽種植模式,種植工序繁瑣、人工投入大,且茬口矛盾較突出,棉田產(chǎn)出率、勞動生產(chǎn)率和種植效益都不高。
馬鈴薯一直是全球重要主糧之一,在保障營養(yǎng)和食物安全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2]。湖南冬季種植馬鈴薯,不僅可以填補北方馬鈴薯的供應空檔,增加糧食總產(chǎn)量,還能提高經(jīng)濟效益。根據(jù)湖南冬季馬鈴薯的種植習慣,一般于12月至1月上旬播種,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收獲;在選擇中早熟品種的基礎上,棉花種植可以延遲至5月中下旬直播,11月完成收獲。棉花-馬鈴薯輪作在兩熟作物的茬口銜接及人工投入上均優(yōu)于棉油雙育苗移栽。綜上,發(fā)展棉花-馬鈴薯輪作不僅能提高棉田綜合效益,還能優(yōu)化植棉區(qū)種植制度,緩解糧棉爭地矛盾,對穩(wěn)定棉花生產(chǎn)、保障糧食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團隊根據(jù)湖南的生態(tài)、氣候條件,借鑒棉花、馬鈴薯輕簡栽培方面的研究成果[3-7],制定了適合湖南的《棉花-馬鈴薯輪作輕簡化栽培技術規(guī)程》[8]。該規(guī)程符合省工節(jié)本、增產(chǎn)增效的農業(yè)發(fā)展方向,對棉花-馬鈴薯輪作標準化生產(chǎn)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現(xiàn)介紹如下。
1 產(chǎn)地環(huán)境
土層深厚,地表平坦,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較高,速效養(yǎng)分豐富,土壤pH 6.5~7.5,排灌方便。重金屬污染區(qū)不得種植馬鈴薯。
2 茬口安排
棉花于5月中下旬機械直播,11月下旬完成采收;馬鈴薯于12月下旬播種,次年5月上旬完成收獲。
3 棉花輕簡化栽培技術
3.1 播前準備
選晴天,清溝平壟,確保廂溝、橫溝、圍溝排水暢通。
3.2 品種選擇
選擇適于本地種植、中早熟(生育期≤120 d)、適于密植、優(yōu)質、高產(chǎn)、抗逆性好的品種。
3.3 種子處理
播前選晴天攤曬種子2~3 d,質量符合GB 4407.1[9]要求。
3.4 種肥同播
用旋耕施肥播種機一次性作業(yè),壟寬1.6~2.0 m,播種密度為每666.7 m2 3 000~5 000株,行距80~100 cm,株距16~22 cm,每穴播1~2粒棉籽。每666.7 m2用棉花專用配方緩釋肥料(N、P2O5、K2O質量分數(shù)分別為19%、8%、18%)60~80 kg(視土壤肥力而定),施在距棉籽15~20 cm處。
3.5 間苗或定苗
免間苗,缺苗率≥10%時須補種或補苗。
3.6 化學調控(化控)
蕾期化控1次,每666.7 m2縮節(jié)胺用量為0.5~1.0 g;初花期化控1次,每666.7 m2縮節(jié)胺用量為1.0~1.5 g;打頂后7 d內化控1次,每666.7 m2縮節(jié)胺用量為4~6 g。
3.7 適時打頂
8月10日前完成打頂,單株保留12~15個果枝。
3.8 病蟲害防治
苗蕾期主要防治枯萎病、黃萎病、立枯病等病害和蝸牛、地老虎等蟲害。花鈴期主要防治棉鈴紅腐病、炭疽病、黑果病等病害和紅蜘蛛、棉蚜、棉鈴蟲、盲蝽、斜紋夜蛾、棉葉蟬等蟲害。防治方法見表1。
3.9 葉面追肥
在8月上中旬發(fā)現(xiàn)棉花有早衰跡象時,可用0.1%~0.2%磷酸二氫鉀加1.0%~2.0%尿素溶液進行葉面追肥1~2次,間隔7 d,可結合飛機防治進行。
3.10 化學脫葉催熟
根據(jù)棉花長勢與天氣情況,在開裂棉鈴占比≥60%時,每666.7 m2用無人機噴施50%噻苯隆可濕性粉劑30~40 g+40%乙烯利水劑60~80 mL進行化學脫葉催熟;重金屬污染區(qū)禁止進行化學脫葉催熟。
3.11 棉花采收
3.11.1 人工采收。棉花噴施化學脫葉催熟劑前后,分2個時段集中采收。
3.11.2 機械采收。棉花脫葉率≥95%,吐絮率≥90%,籽棉含水率≤12%時,即可進行一次性機械收花。
3.12 秸稈處理
3.12.1 秸稈還田。棉花收獲后,將秸稈粉碎還田并翻壓,要求:粉碎后棉稈長度≤10 cm,切根遺漏率≤0.5%,耕深≥20 cm。
3.12.2 秸稈移除。在重金屬污染區(qū),棉花采收結束后,拔除棉稈,并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秸稈還田。
4 馬鈴薯種植技術
4.1 整地施肥
在整地、起壟時完成施肥,每666.7 m2施商品有機肥(N、P2O5、K2O質量分數(shù)超過5%)100~150 kg和硼砂0.5~1.0 kg,有機肥料應符合NY/T 394[10]要求。
4.2 品種選擇
選用適于本地種植、結薯早,薯塊集中、塊莖膨大快,高產(chǎn)、優(yōu)質、抗病的中早熟馬鈴薯品種,生育期一般為60~80 d。
4.3 種薯處理
4.3.1 切塊。處理切塊前精選種薯,剔除病薯、爛薯、雜種薯、畸形薯;切成30~50 g薯塊,每個薯塊上至少有1個芽眼。
4.3.2 拌種。切塊后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拌種,促進切口愈合。
4.4 播種
4.4.1 播種深度。播種時種薯芽朝上,深度為8~10 cm。
4.4.2 種植密度。每666.7 m2種植4 000~5 000株,為與棉花生產(chǎn)相適應,在畦寬1.2 m(不含廂溝0.4 m)上種植2行馬鈴薯。
4.4.3 芽前除草。每666.7 m2用芽前除草劑(異丙甲草胺、乙草胺等)100 mL兌水30 kg全田均勻噴霧。
4.4.4 覆蓋方式??筛餐?,也可以稻草、湖草或粉碎的棉稈粉進行覆蓋,再用黑色地膜整畦覆蓋。
4.5 破膜放苗
幼苗開始頂膜時,破小口將苗引出。
4.6 化學調控
馬鈴薯株高25~30 cm時,用質量濃度為150~200 mg·L-1的多效唑溶液噴施葉面,每666.7 m2用液量為30~40 L,控制莖葉徒長。
生長末期至結薯期,每666.7 m2噴施質量濃度為80~100 mg·L-1的多效唑藥液30~40 L,促進塊莖膨大。
4.7 病蟲防治
主要防治早疫病、晚疫病和黑脛病等病害和蚜蟲、28星瓢蟲等蟲害。防治方法見表2。
4.8 適時采收
馬鈴薯大部分莖葉由綠轉黃時,即可揭膜采收。收獲后注意保鮮和儲存,并做好殘膜處理。
5 田間檔案
5.1 生產(chǎn)操作檔案
對土壤類型、施肥、播種、除草、病蟲害防治、收獲、出售等農事操作活動應逐項如實記載。
5.2 投入品使用檔案
對生產(chǎn)過程中使用的品種、肥料、農藥等投入品的品名、來源、用量、使用日期、使用方法等逐項如實記載。
參考文獻:
[1] 梅正鼎,郭莉莉,曾球. 湖南省穩(wěn)定恢復棉花生產(chǎn)的策略[J]. 中國棉花,2022,49(9):38-41.
[2] 盧肖平. 馬鈴薯主糧化戰(zhàn)略的意義、瓶頸與政策建議[J]. 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1-7.
[3] 郭莉莉,李飛,劉冰蕾,等. 洞庭湖區(qū)全程機械化植棉技術研究進展、問題及對策[J]. 中國棉花,2021,48(5):1-3,30.
[4] 張友昌,黃曉莉,胡愛兵,等. 長江流域麥/油后直播棉花播種時間下限研究[J]. 棉花學報,2021,33(2):155-168.
[5] 楊丹,李樹舉,李璐,等. 湖南冬閑田馬鈴薯提質增效栽培技術[J]. 農技服務,2020,37(12):62-64,67.
[6] 劉明月,秦玉芝,何長征,等. 南方冬閑田馬鈴薯播種技術[J].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7(2):156-160.
[7] 胡新喜,劉明月,何長征,等. 覆膜方式對湖南冬種馬鈴薯生長與產(chǎn)量的影響[J].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9(5):500-504.
[8] 湖南省農業(yè)農村廳. 棉花-馬鈴薯輪作輕簡化栽培技術規(guī)程:HNZ283-2021[S]. 長沙:湖南省農業(yè)農村廳,2021.
[9] 農業(yè)部. 經(jīng)濟作物種子" 第1 部分:纖維類:GB 4407.1-2008[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10] 農業(yè)農村部.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NY/T 394-2021[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1.
(責任編輯:秦凡 責任校對: 楊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