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生獨木,虬根裂地,氣沖蒼穹,獨木壓眾樹。望杉,看堅毅之志,學風雨不驚,悟人生之道。
初見,看杉的直上云霄,得青云之志。我們感慨,嘆它緊抓泥土的執(zhí)著,驚它破水而出的堅韌,悟它不傾不斜的智慧??礆q月之杉,思歷史之詞,想那李斯雖初為小吏,但仍志氣不滅,終成“千古一相”的沉淀;見青春之杉,思吾輩青年,想那“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純粹??瓷迹桥c杉的初遇。
后來,我便把杉種滿了南山。種杉,我澆灌,它散葉;看杉,它搖曳,我欣喜。我見證其沖破與生俱來囹圄的勇氣,抖擻其追求陽光的毅力,仰天感慨其生命之堅韌。試想,誰如杉一般心無旁騖?
于是,我便開始學杉。學那“不蔓不枝”的脫俗,學那拼盡全力向上的追求,學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堅守,學那“粉骨碎身渾不怕”的勇氣,那是“修身養(yǎng)性”,更是“君子慎獨”。學無止境,此時,杉便是我的導師。我聽風吹過的婆娑,聽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誠。風帶來杉的話語,這是自然的饋贈。而此時,杉已不是杉,我已不是我——杉就是我,我就是杉。我與杉共生同長。我若立于雄山之巔,便一覽天下,直達青云;我若長于山陰,存于屋后,便向死而生,或棲身于黑暗,期盼有朝一日重獲光與自由。我從不見樹鱗脫落,因為我從不回頭;我從不動搖,因為我遒勁扎根。
與杉的相處之道看似如此簡單,但人類總是貪婪的。有一天,我們想要征服杉。南山的杉早已在聲聲劈裂中殆盡,風中傳來的只有陣陣杉哭。杉也許從未想到,盡管直率、堅韌,還是逃不過人類的欲望。坐在南山上,望著一片荒蕪,才驚覺,如今我的內(nèi)心也是一片荒蕪。
人類想征服自然,想成為自然,但卻忘了,我們本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我們,永遠都無法征服自己。我們不忍,杉的喪鐘敲響全球;我們不忍,生命的流逝近在眼前。于是,我們在全國高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口號,在全球推進綠色發(fā)展道路。吾輩青年,中華之青年,不愿看到世界最后一棵杉在風中凌亂,只愿它的肅穆、寧靜仍能給予一代又一代人力量。與其征服,不如回到初見,再看一看杉,學一學杉,然后成為杉,感受生命之偉岸、精神之永駐。
我見“青杉”如見君,君若見“杉”亦如是。你我與杉相遇、相伴、共生,這便是相處之道。
指導老師:朱瑜冬
■ 教師點評
作者選擇了“萬能之木”——杉作為對象,在日常所遇中展示新體悟、深思考。文章不停留于主觀上感受到的杉木精神,而是在看杉、種杉、學杉、合于杉的過程中闡述“共生”之道?!胺N杉,我澆灌,它散葉;看杉,它搖曳,我欣喜”,描繪出了人與植物親密相融的理想之境,令人向往。除了切題之外,本文還有較強的時代氣息,“文章合為時而作”,本文符合當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體現(xiàn)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另外,文章語言表達的精練和優(yōu)美也是一大特點,值得學習。本文初稿由平愷韻完成,經(jīng)課堂討論后,與同學蔣瑞琦共同完成修改。
■ 素材積累
名句類:
1. 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
2.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宋·李清照《雙調(diào)憶王孫·賞荷》
3. 月亮掉入了煙囪,夜晚的鄉(xiāng)村在洶涌麥浪中微微傾斜。
——[美]烏利·舒利瓦茨《黎明》
4. 樹木是大地寫在天空的詩。我們將其砍伐造紙,以在上面記下自己的無知弱智。
——[黎巴嫩]紀伯倫《沙與沫》
5.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
——[法]雨果
6. 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
——[德]恩格斯
■ 知識類:
1. 世界上最早的環(huán)保法——田律
我國歷朝歷代都曾立下嚴苛的環(huán)保法度,相傳,早在3100多年前的周朝就推出了具有環(huán)保思想的《伐崇令》。不僅如此,早在上古時期,還出現(xiàn)了最早的管理山川林澤的部門——虞,而說到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最完整的環(huán)保法,必須要說一說秦簡十八律中的《田律》。
1975年12月,我國考古學家在湖北云夢縣挖掘出一座秦代的千年古墓,在第11號墓出土的大量秦簡中,發(fā)現(xiàn)了一部《田律》,這是我國乃至世界的第一部環(huán)保法。
《田律》中,除前代要求的春天禁止亂砍濫伐之外,還有好幾條環(huán)境保護要求,其中有兩條很新鮮:一是要求不可阻塞河堤,即“毋敢……雍堤水”;二是要求不到夏天,禁止焚燒處理草灰當肥料,即“不夏月,毋敢夜草為灰”?!拔愀乙共轂榛摇边@一條規(guī)定,對保護空氣很有功效,能夠防止環(huán)境污染,減少霧霾的危害?!短锫伞分羞@種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古代“以時禁發(fā)”的原則,是先秦時期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生態(tài)學思想和各種保護生物資源理論的法律實踐。
2. 生態(tài)文明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一直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國共產(chǎn)黨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納入行動綱領的執(zhí)政黨。黨的十九大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首次寫入黨章,并在大會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的千年大計”?!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轉變,更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人類文明發(fā)展規(guī)律、自然規(guī)律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刻洞見,必將引領著中國的發(fā)展邁向新境界。美麗中國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3. 動物界的和諧共生
兩種動物都以和對方合作作為自己生存的前提,以和對方和諧相處作為自己生存的基礎,并以此締結并創(chuàng)造雙贏的局面。比如,??腕π罚汉?皆隗π奋|體上以增加獵食機會,而螃蟹也因此得以分享??膽?zhàn)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