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雞球蟲病是家禽養(yǎng)殖中一種常見的寄生原蟲病,會導致雞只消化道炎癥、生長受限、腹瀉等。為了全面控制和預防雞球蟲病,詳細闡述雞球蟲的病原學、生活史和流行病學、臨床癥狀、診斷方法及防控措施,旨在為雞球蟲病的綜合防控提供指導。
關鍵詞:雞球蟲病;流行病學;臨床癥狀;防控
雞球蟲病是由球蟲引起的一種危害嚴重的寄生蟲病,對養(yǎng)雞業(yè)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1]。雞球蟲病的臨床表現(xiàn)較為多樣化,包括消瘦、腹瀉、貧血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雞只死亡[2]。在生產(chǎn)中,診斷方法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對于病情控制和治療非常重要。在綜合防控方面,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是預防雞球蟲病的基礎,藥物防治可以減輕病原的危害,疫苗接種則可以提高雞只對球蟲的抗體水平。
1" 雞球蟲的病原學
雞球蟲是一種單細胞寄生原蟲,僅寄生于雞類,對其他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沒有感染性。全球已知的雞球蟲約有13種,而在中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9種。這些雞球蟲中,有7種被廣泛認為是危害較大的種類,分別是柔嫩艾美耳球蟲、布氏艾美耳球蟲、毒害艾美耳球蟲、早熟艾美耳球蟲、巨型艾美耳球蟲、堆型艾美耳球蟲與和緩艾美耳球蟲。根據(jù)這7種球蟲在消化道內(nèi)的寄生位置、卵囊大小、形態(tài)以及引起的病理變化等特征,將其分為兩個亞群。第一個亞群毒性較強,包括柔嫩艾美耳球蟲、毒害艾美耳球蟲和布氏艾美耳球蟲,主要引起嚴重的病變,如腸道出血;第二個亞群毒性稍弱,包括堆型艾美耳球蟲、早熟艾美耳球蟲、巨型艾美耳球蟲與和緩艾美耳球蟲,主要引起雞群的吸收功能障礙和輕微腸道出血等癥狀[3]。
2" 雞球蟲病的生活史和流行病學
雞球蟲的生活史主要包括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兩個階段。在無性生殖階段,剛排出體外的雞球蟲卵囊需要在適宜的濕度和溫度條件下才能形成具有感染力的孢子化卵囊。當雞食用卵囊污染的物質(zhì)時,卵囊殼會在消化過程中破碎,釋放出四個孢子囊。這些孢子囊在膽汁和胃液的作用下解體,并釋放出兩個子孢子。子孢子會侵入腸上皮細胞并進行復分裂,形成含有多個裂殖子的裂殖體。裂殖子不斷從裂殖體中釋放出來,再次侵入發(fā)育成裂殖體,循環(huán)往復。部分裂殖子會形成第二代裂殖體,即大配子體和小配子體。大配子體和小配子體結(jié)合形成合子,最終形成卵囊的外膜,并隨著糞便排出體外。有性生殖是雞球蟲病的另一種傳播方式。有性生殖階段是指大配子體和小配子體的結(jié)合形成合子,最終形成卵囊的外膜,隨糞便排出體外。
雞球蟲主要通過糞便傳播。感染雞只排出的球蟲卵囊中含有具有感染力的幼蟲,當飼養(yǎng)環(huán)境中濕度和溫度條件適宜時,卵囊孵化釋放出幼蟲,污染飼料、水源等物質(zhì)。幼蟲隨污染物進入雞體內(nèi),在消化道中發(fā)育成成蟲,定植在盲腸和回腸末端附近的黏膜上。雞球蟲感染的程度和臨床癥狀在不同養(yǎng)雞場之間可能有所差異,但通常都是由多種球蟲混合感染引起的。柔嫩艾美耳球蟲被認為是最具致病性和危害性的種類。然而,不同地區(qū)對于雞球蟲感染的主要蟲株也存在差異[4]。
3" 雞球蟲病的臨床癥狀
當雞只感染少量球蟲卵囊時,通常不會出現(xiàn)明顯的癥狀,只有在大量感染球蟲卵囊或感染毒性較強的蟲種時,才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臨床癥狀。根據(jù)感染的球蟲卵囊數(shù)量和蟲種的不同,雞球蟲病可以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雞球蟲病的臨床表現(xiàn)比較明顯。雞只在感染后會出現(xiàn)精神沉郁、排血性腹瀉、食欲減退甚至絕食,羽毛也變得雜亂。黏膜呈蒼白色,整體狀態(tài)較差。病程較短,可能在數(shù)天內(nèi)死亡。在剖檢時,可以觀察到腸道腫脹并變薄,腸道內(nèi)可能出現(xiàn)凝血塊或盲腸芯等病理變化。
慢性型雞球蟲病的臨床癥狀相對較輕。當感染少量球蟲卵囊或感染毒性較弱的蟲種時,雞只一般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只有輕微的食欲減退和精神萎頓等表現(xiàn)。在剖檢時,通常無明顯的病理變化。
4" 雞球蟲病的診斷
雞球蟲病往往是由多種球蟲混合感染引起的。通過觀察病變位置、特點以及卵囊的大小、形狀等,可以初步判定蟲種。進一步鑒別球蟲的種類需要依靠分子檢測技術。分子檢測技術有多種方法,如多重PCR、熒光PCR、RAPD、PCR-RFLP、AFLP、SSCP和DNA序列分析等[5]。這些技術可以對球蟲的基因組進行分析,通過特定的引物或熒光標記來擴增和檢測相關基因片段,從而確定雞球蟲病的蟲種和感染情況。分子檢測技術能夠準確鑒定不同蟲種,并區(qū)分混合感染的情況。此外,分子檢測技術還可以提供更為詳細的遺傳信息,有助于了解球蟲的流行病學特征和傳播途徑。
5" 雞球蟲病的防控
5.1" 飼養(yǎng)管理
首先,選擇適宜的飼養(yǎng)方式和飼養(yǎng)密度。雞球蟲病的傳播主要通過糞便傳播,因此采用籠養(yǎng)或網(wǎng)上平養(yǎng)育雛的方式,可以減少雞只與糞便接觸的機會,從而降低感染風險。另外,在飼養(yǎng)過程中應避免混飼,并按照性別和日齡進行分群飼養(yǎng),可以有效防止球蟲的混合感染和傳播。此外,保持雞舍良好的環(huán)境,定期對雞舍進行消毒,保持飲水器具和料槽的清潔衛(wèi)生;定期清理糞便,并進行無害化處理;保持墊料的干燥,并經(jīng)常通風,維持適宜的濕度和溫度。
5.2" 藥物防治
目前使用的藥物主要分為聚醚載體類藥物和化學合成類藥物兩大類。聚醚載體類藥物是從細菌中提取的,包括莫能菌素、鹽霉素、馬杜霉素、那拉霉素和拉沙里霉素等。這些藥物可以治療雞球蟲病,同時促進雞只的生長發(fā)育。該類藥物主要作用于球蟲的無性生殖階段,通過干擾離子濃度和滲透壓,使球蟲失去侵害宿主細胞的能力。聚醚載體類藥物的優(yōu)點包括抗球蟲譜廣泛,耐藥性產(chǎn)生速度較慢,并且對人類健康沒有明顯影響。
化學合成類藥物有磺胺類藥物(如磺胺嘧啶)、氨丙啉、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等?;前奉愃幬锿ㄟ^抑制二氫葉酸的合成,干擾葉酸的代謝,從而控制球蟲的繁殖和生長。氨丙啉具有類似于硫胺素的化學結(jié)構,可以抑制糖的代謝過程。地克珠利和妥曲珠利可以抑制球蟲的細胞分裂,擴張內(nèi)質(zhì)網(wǎng),阻礙關鍵酶的活性,從而影響球蟲的能量代謝。
總體而言,抗球蟲藥物種類繁多,但近年來由于對抗生素的限制使用,化學合成類藥物在防治雞球蟲病方面逐漸占據(jù)主導地位。選擇合適的藥物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并遵循合理使用原則。
5.3" 疫苗接種
球蟲疫苗接種是預防和控制雞球蟲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疫苗包括弱毒苗和強毒苗,可有效預防雞群球蟲病的暴發(fā)。在球蟲疫苗接種后的3周內(nèi),禁止使用抗球蟲藥物。這是因為疫苗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激發(fā)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對球蟲的免疫應答,使用抗球蟲藥物可能會干擾這一過程。接種疫苗時,常用的方法包括拌料接種法、飲水接種法和滴服接種法。
拌料接種法是一種簡單且工作量較少的方法,免疫效果較好。通過將球蟲疫苗與飼料混合,在喂食的過程中讓雞群攝入疫苗,從而實現(xiàn)免疫效果。這種方法適用于大部分雞場,并且操作相對簡便。
飲水接種法也是一種簡單省時的接種方法,但需要加入懸浮液以防止疫苗沉積。通過將球蟲疫苗溶解在飲水中,讓雞只在飲水過程中攝入疫苗。然而,由于無法確保所有禽類均勻攝入疫苗,其免疫效果稍遜于拌料接種法。
滴服接種法的免疫效果較好,可以有效抑制球蟲病的發(fā)生,同時還可以提高雛雞的生長速度。但是,滴服接種法需要逐只進行免疫,工作量較大,適用于規(guī)模較小、存欄量較少的養(yǎng)雞場。
參考文獻:
[1] 趙雁萍,王海珍,張妍,等.聯(lián)合使用抗球蟲藥與抗損傷藥對雞球蟲病的效果評價[J].家禽科學, 2022(7):5-9.
[2]" 孟亞麗.肉雞球蟲病的治療及防控方法[J].家禽科學,2023,45(10):41-42.
[3] 李劍,王立濤.雞球蟲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J].中國畜牧業(yè),2023(16):83-84.
[4] 孫丕云.淺談雞球蟲病的免疫預防[J].山東畜牧獸醫(yī), 2023,44(8):50-51.
[5] 邱茜茜,戚南山,李易,等.抗雞球蟲病基因重組疫苗的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 2022,43(11):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