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如何做好大型儀器設備的全面開放共享工作成為高校實驗室建設的重要目標任務。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臺(實驗室)為例,文章分析當前大量的儀器設備使用率低、開放共享效果不顯著、存在一定的閑置浪費等問題?;诖?,為全面推進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結合企業(yè)特點,探討將企業(yè)與高校融合實現(xiàn)共同效益的思路,提出推進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模式和激勵措施,旨在實現(xiàn)儀器設備的全面開放共享。
關鍵詞:設備開放共享;實驗室管理;大型儀器設備
中圖分類號:G48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04-0022-04
高校是國家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的集中地,大型儀器設備則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推動科技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必要條件[1-2],也是衡量高等院校科研實力和水平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科研項目的不斷投入,大型儀器設備不斷增加,對人才培養(yǎng)和重大科研成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3-5]。目前,許多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的管理混亂、開放利用率低、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得不到充分發(fā)揮[6-8]。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家大力推進科研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建立評價制度、制訂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定期量化考核,并向社會公布考核結果[9-10]。如何優(yōu)化專業(yè)實驗室運行模式、管理好和使用好大型儀器設備,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共享率,是高校各級領導、專業(yè)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對該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的現(xiàn)狀、受限因素及實現(xiàn)全面開放共享的機制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一、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現(xiàn)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自2009年開始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建立了校級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信息系統(tǒng)。在2015年、2020年陸續(xù)對系統(tǒng)進行了完善和升級。目前系統(tǒng)上共有690余臺大型儀器設備,價值4.8億元,面向校內外開放。這些儀器設備為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專業(yè)建設和學科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硬件保障。
首先,目前這類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率仍然較低。50萬元及以上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年度考核是科技部、財政部每年必考核的內容,該校有相當一部分的儀器設備年均機時數(shù)均低于教育部關于通用設備1400機時/年和專用設備800機時/年的考核要求。首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該校各學院間或學院內科研課題組間存在大型儀器設備重復購置的現(xiàn)象,如原子吸收光譜儀全校共有9臺,其中,一學院內部(課題組+開放服務平臺)就有5臺。一些技術老舊的儀器設備基本處于閑置狀態(tài),其操作煩瑣,并且靈敏度達不到測試要求,再加上這些老舊設備的儀器故障率較高,因此,對其開放共享的積極性較低。
其次,儀器設備運營經(jīng)費不足。大型儀器設備運行維護費用一方面來自科研經(jīng)費,另一方面來自開放共享取得的分析測試收入。截至目前,分析測試收入難以彌補儀器設備日常運行以及儀器管理員的工資支出,尤其是高額的維修費用。如以該校一臺價值52萬元的離子色譜儀為例,該儀器于2018年購入,2019年加入開放共享平臺,其年平均使用機時不超過500,并且該儀器的色譜柱、擬制器、保護柱等均屬于易耗易損件且價格昂貴,維護保養(yǎng)要求較高,對測定樣品的要求也較高,以致了該儀器設備常出現(xiàn)入不敷出的情況。
最后,該校大型儀器設備未能實現(xiàn)真正的開放共享。真正意義的開放共享是在全社會各層面的共享,從目前該校的開放共享儀器設備的收入分析來看,各學院或重點實驗室基本上均來自校內層面,針對校外的開放共享收入不足20%,反映出當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質量不高的普遍問題。
二、影響開放共享程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一,開放共享意識薄弱。高等院校普遍以教學和科研為主,將儀器設備的運行崗位用于輔助教學和科研工作,這直接導致了管理部門的不重視[11]。對儀器設備的使用、管理及對內與對外服務比例及創(chuàng)收等疏于管理,導致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進展較慢。目前,學校歸屬課題組的儀器設備主要是服務于該課題組成員的相關測試分析,學院和重點實驗室平臺的儀器設備也主要服務于院屬范圍。原因主要在于,相關教師以及負責人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意識薄弱,導致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率低,不能充分發(fā)揮其使用價值。
第二,儀器設備管理人員組成結構不合理。目前,該校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缺乏,就該校資源環(huán)境學院大型儀器共享平臺而言,實驗室現(xiàn)有儀器設備30余臺,實驗技術人員僅有7人,其中包括返聘的已退休人員3人,人員構架嚴重不合理。專業(yè)技術人員數(shù)量較少,僅能勉強滿足學院內師生的實驗需求,不能滿足儀器設備對外開放服務的要求。人員結構的不合理,目前學校的輔助教學和科研的單位人員構成主要是受聘科研人員的家屬,大多數(shù)僅有碩士研究生水平,專業(yè)能力也相對較差,尤其在儀器使用和實驗室安全管理方面更為欠缺。
三、校企融合助推開放共享的機制探討
“校企融合”已不是一個新的概念,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職業(yè)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chǎn)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在高職院校和企業(yè)間的融合模式已相對成熟[12-14],將以上經(jīng)驗運用于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上,一方面滿足相關企業(yè)的技術需求,解決企業(yè)的技術困境;另一方面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得到有效開放,實現(xiàn)真正的共享。不同于單純的針對校內測試的需求,企業(yè)服務需要制訂更加完備的共享模式。
(一)構建校企融合共享模式
儀器設備共享不僅能提升企業(yè)的科技創(chuàng)新和人才培育工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也促進校企人員合作,搭建溝通交流平臺,減輕企業(yè)研發(fā)負擔。結合企業(yè)不同需求,主要分為三種共享模式,即企業(yè)僅使用儀器設備、企業(yè)送樣測試以及企業(yè)與課題組合作設計實驗方案。
根據(jù)企業(yè)的不同需求模式,進行共享系統(tǒng)用戶注冊、信息查詢、預約、信息反饋及綜合評價、使用補貼等(如圖1所示),遵守和執(zhí)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償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規(guī)定。
(二)加強管理,嚴格執(zhí)行各項措施
大型儀器設備具有技術先進、效率高、價值高的特點,作用明顯。應從各方面制訂更嚴格、更科學的管理方法和使用措施??蓪嵭袕男<壺撠熑恕⑿<壷鞴懿块T、院級負責人、院級實驗室管理部門、實驗室到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的“一站式”管理制度。加強對學校大型儀器設備的布局、資金和使用效率的宏觀管理。為此,學校專門制定了《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管理辦法》《實驗室安全與條件保障處貨物和服務采購管理辦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購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查重評議實施辦法》,對大型儀器設備的采購申請、驗收、安裝調試、管理使用、維護改進、申請報廢等環(huán)節(jié)有嚴格規(guī)定,這些會為大型儀器設備的正常運行和使用發(fā)揮更大作用,取得更大效益提供了保障。
尤其是嚴格使用和維護管理,2021年學校正式將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列入處級單位考核內容。為了做好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學校啟動機時預警機制,實驗室安全與條件保障處對全校大型儀器設備系統(tǒng)機時進行統(tǒng)計,對低于全校平均機時進行預警;建立、健全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機制,加強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和制度建設。制訂儀器設備使用管理效益評估體系,大型儀器設備運行維護體系,多環(huán)節(jié)控制,不斷提高設備使用效率。
儀器設備應由具有相當?shù)膶I(yè)知識和技能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管理,壁掛負責登記使用、故障檢查、原因分析和處理。每套儀器設備配備專門的檔案記錄本,用于記錄使用時間、用戶的單位和用途、故障發(fā)生的時間和原因,定期報告,進行嚴格的量化考核,落實責任。
(三)其他改進措施
針對高校存在的設備管理混亂、使用效果不佳及設備維護費用不足的原因,除了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外,還可以從創(chuàng)新機制和制度入手。
加強思想和職業(yè)教育,明確崗位職責,杜絕人為事故,利用有限的資金,開展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的投入。明確學校、學院和實驗室的職責分工,大型儀器設備實行開放共享、有償使用、分類收費的管理原則。如個人所用實驗耗材使用者需自備,共享儀器的特殊耗材視情況由使用者付費使用。打破大型儀器歸實驗室個人所有、小集體所有的觀念,樹立大型儀器歸全校所有甚至社會所有的開放式思維,即將開放共享服務范圍擴大到大型儀器設備對全院、全校師生乃至校外科研院所、企事業(yè)單位開放。在預約的基礎上,應優(yōu)先服務學院內、學校內師生的科研需求。
建立區(qū)域性大型儀器設備合作共享網(wǎng)絡,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現(xiàn)有設備。為嚴格控制大型儀器設備,避免重復采購,已有設備的單位應加強與兄弟單位的溝通,將儀器的一些基本外形和功能參數(shù)公布在網(wǎng)絡上,提高設備的共享率。另外,針對部分指標局限性儀器設備在購買前應進行充分的校內調研,初步判斷該儀器設備是否在學院內或校內有一定的測試需求,如需求意愿較高或科研性較強,可考慮購置儀器。
學??商崛∫欢ū壤馁Y金,創(chuàng)立儀器設備維修基金,用于設備的維修,確?,F(xiàn)有設備的完整性和正常使用。對外共享的收費由財務處開具發(fā)票并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代征發(fā)票稅費,并將收益進行合理的分成(如實驗平臺總收益的20%作為專項資金,為專、兼職實驗人員發(fā)放加班補貼,使其收入直接與業(yè)務量相銜接),以激發(fā)相關人員開放共享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且針對院內、校內(院外)和校外制訂不同的收費標準。如在成本核算、參考同類儀器收費情況的基礎上針對院內、校內、校外企業(yè)及科研院所分別制訂收費標準。原則上,院內師生收取成本費,校內(院外)及校外企業(yè)按比例收取測試費用。
嚴格考核,對于管理良好、使用效率高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對于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可以作為績效評估和晉升的條件。學校也可以根據(jù)考核結果分配設備費用和維修費用。
建立專業(yè)技術人員激勵機制。與企業(yè)合作的加強,勢必導致原有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量提升,為了更好地滿足企業(yè)需求,應完善實驗技術人員設置,如及時補充專業(yè)技術人力資源。完善實驗技術人員的成長機制,相應提高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學歷以及專業(yè)水平,增加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強化專業(yè)技術能力;增加臨聘人員數(shù)量,主要負責一般儀器的日常工作,專業(yè)技術人員主要負責1至2臺大型儀器,能夠深度挖掘儀器設備新功能,提高儀器使用率,使資源得到效益最大化。增加實驗人員津貼,認可實驗技術人員在大型儀器開放共享中的工作,充分調動實驗技術人員的積極主動性。
四、結語
企業(yè)本質上是經(jīng)濟組織,以經(jīng)濟活動為中心,實行全面的經(jīng)濟核算,追求并致力于不斷提高經(jīng)濟效益,因此企業(yè)的內生動力較強,企業(yè)員工為共同利益而努力和奮斗,積極通過多渠道的宣傳推廣業(yè)務、拓展市場。將提供檢測服務相關的企業(yè)與高校結合,不僅能大力推進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也能相應地增加儀器設備的收益。校企融合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應在今后工作中,需逐步推進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政策,加強部門間的協(xié)作,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協(xié)調處理,以建立更高質量的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機制。
參考文獻:
[1] 張三軍,洪家祺,趙杭美,等.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的探討與實踐: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例[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10):1-5.
[2] 劉寰,李健,馬向榮,等. 地方本科高校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的建設與實踐[J]. 科技與創(chuàng)新,2021(04):155-156+158.
[3] 李春梅,何洪,程南璞,等. 高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探討[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3(25):84-86.
[4] 徐紀明,胡晗,吳忠長. 國家重點實驗室大型儀器平臺建設與管理[J]. 實驗室科學,2020,23(04):192-193.
[5] 中國政府網(wǎng). 教育部發(fā)布《2011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EB/OL]. (2012-08-30). https://www.gov.cn/gzdt/2012-08/ 30/content_2213875. htm.
[6] 王杰,王妮,李盼,等. 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管理方法的研究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38(12):298.
[7] 王劍,吳定峰,趙華,等. 科學儀器資源共享利用效率影響因素研究[J]. 情報雜志,2016,35(07):158-162.
[8] Yin L P,Liu Y H.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J]. Metrology and Testing Technology,2008(1):63-64.
[9]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EB/OL]. (2014-12-31). https://www. 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14782.htm.
[10] 科技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于發(fā)布2021年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的通知[EB/OL]. (2021-12-09). https://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qtwj/qtwj2021/202112/ t20211209_178495.html.
[11] 肖李鵬,湯光平. 國內外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分析及對策[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04):275-278.
[12] 楊志. 高校產(chǎn)學研合作發(fā)展現(xiàn)狀、困境及發(fā)展建議:基于對九十五所高校的調查[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9(06):75-82.
[13] 柳友榮,項桂娥,王劍程. 應用型本科院校產(chǎn)教融合模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高教研究,2015(05):68-72.
[14] 謝笑珍. “產(chǎn)教融合”機理及其機制設計路徑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5):81-87.
(薦稿人:鄭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huán)境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