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十人九痔”,意思是說痔瘡非常常見。其實這只是一種夸張的說法。雖然沒有全國性的發(fā)病統(tǒng)計數據,但2015年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曾牽頭組織過一項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的中國肛腸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8歲以上(含18歲)城鄉(xiāng)居民的肛腸疾病患病率約為50.1%,其中痔瘡發(fā)病率最高,約為49.14%,痔瘡患病人數占所有肛腸疾病患病人數的98.09%。
雖然不像俗話說的那么夸張,但痔瘡的絕對發(fā)病人數約占國人的半數,仍然是一個令人恐怖的數字。但可幸的是,其中有數量龐大的無癥狀痔瘡患者。還有許多患者雖然有癥狀,但只是偶爾發(fā)作,不發(fā)作時與常人無異;或只是便時出血,便后即止;痔不脫出肛門或雖有痔脫出,但便后可自行還納,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太大影響。真正經常便血、肛周疼痛難忍,或嚴重到排便、久站、負重時痔就脫出,需要用手輔助還納,甚至不能還納或還納后再次脫出,伴有齒狀線區(qū)黏膜糜爛、小血管裸露、肛裂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者,只是少數。然而對這少數人而言,其中的痛苦可以說是難以言表。而龐大的無癥狀及癥狀輕微者可能面臨癥狀加重。因此,對痔瘡的防治不客小覷。
面對如此龐大的痔瘡患病人群,痔瘡的有效治療手段卻是乏善可陳。目前痔瘡的治療方法從大的方面來說,有手術切除、套扎、注射硬化劑,以及物理療法如激光、冷凍、電凝,等等,其中有些又可再加細分,林林總總不下數十種。但一種疾病的治療方法越多,說明在有效性、副作用等綜合效價上,沒有一種治療方法得到醫(yī)者和患者的普遍認可。因而,醫(yī)學界公認的痔瘡治療原則是:無癥狀者以生活改善為主,有癥狀的以減輕和消除癥狀即保守治療為主,手術儀適用于嵌頓痔和長期出血者。也就是說,手術只是迫不得已的手段。從生活方式的改善入手消除癥狀,不要讓痔瘡發(fā)展到必須手術治療的階段,才是治療痔瘡的最佳手段,同時也是預防痔瘡的唯一手段。
策劃/執(zhí)行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