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泉
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我班學生在作文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并進行了一些思考,現(xiàn)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積累的素材少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庇械膶W生在生活中沒有認真觀察,沒有留意身邊的事物,因此,在寫作時就無從下筆。比如:有的學生在寫《家鄉(xiāng)的變化》時,就不知道該怎么寫,覺得家鄉(xiāng)就是這樣,沒什么可寫的。如果學生平時細心觀察,了解了家鄉(xiāng)的變化,就不會覺得寫作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二)寫作的內(nèi)容不切實際、千篇一律
部分學生在作文時,內(nèi)容會出現(xiàn)不切合實際的情況,缺乏真情實感的流露,且內(nèi)容千篇一律。
(三)好詞佳句運用不當
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chǔ),是基礎(chǔ)教育的靈魂,更是人生成功的基石。新課標規(guī)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比藗兌家庾R到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外閱讀時,都要求學生摘抄一些好詞佳句,以備作文時能夠用到。但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仍然欠佳,習作往往詞不達意,從而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缺失邏輯思維
張志公先生曾經(jīng)說過:“要使寫出來的文章有條理,一個根本的條件是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目前有的小學生的作文缺失邏輯思維,作文中自相矛盾、前言不搭后語、表意不清,使得文章缺乏整體性、層次性、連貫性。
二、作文教學中的措施
下面我就如何提高農(nóng)村小學生作文水平,提高寫作能力,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學生寫不出作文,最大的原因是不知道寫什么,或者有時候覺得有話說,但一到下筆,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必須深諳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思維規(guī)律,牢牢抓住小學生對外界的萬物都充滿好奇和期待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去體驗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在觀察中積累素材,活躍思維,引導他們留意身邊的事,將觀察生活貫穿于生活的每一天,持之以恒,養(yǎng)成一種習慣,形成敏銳的觀察能力,這樣才會筆下生花。
1.創(chuàng)設(shè)游戲活動
玩,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最樂于參與的活動??梢岳脙和奶煨裕谟螒蛑兄笇ё魑?,教師巧妙地將學生對游戲的興趣轉(zhuǎn)移到作文上,學生便會樂于寫作。因此,我經(jīng)常設(shè)計一些形式新穎的游戲,如“齊心協(xié)力”的游戲,幾名學生站成一排,用繩子把腳拴在一起,然后一起跑向另一個終點。哪一組先到達就哪一組獲勝。整個游戲中,所有的小組成員必須齊心協(xié)力才能到達終點,否則就會全軍覆沒。游戲過程中,我適時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參加游戲的同學的表情、動作,以及自己參與時的心情。這樣學生能以一種愉悅的心態(tài)融入游戲中,在玩中細致觀察,然后將自己觀察到的詳細寫下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讓學生在寫作時有材料可寫,有話可說,達到了樂于寫作的目的。
2.提供實踐體驗活動
學生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內(nèi)容豐富了,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積累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來。我校地處農(nóng)村,因此每年我都會抽時間將學生帶出校門,走進大自然,體驗生活,如組織學生進行野炊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參與野炊的整個過程,使學生在作文時有了寫作的素材。
(二)鼓勵學生記真人,寫真事,訴真情,抒真意
倡導真言,提倡真實表達,既是我國古代道德傳統(tǒng)的體現(xiàn),也是從古至今為人推崇的教育教學理念。兩千年前的孔夫子疾呼“巧言令色,鮮矣仁”,是說講話虛情假意的人哪會有什么仁愛之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更是直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倍~圣陶先生也提出作文“求誠”的要求:“從原材料講,要是真實的、深厚的,不說那些不可經(jīng)驗、浮游無著的話;從寫作講,要有誠意的、嚴肅的,不取那些油滑、輕薄、卑鄙的態(tài)度。”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反復強調(diào)在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避免為文造情”。學生在作文中描寫真實景物,敘述真人真事,讀者讀起來才會覺得身臨其境,恰如其分,真實可信。為了鼓勵學生寫真人、真事,在指導學生寫《我的同桌》時,我讓學生寫出同桌曾經(jīng)實實在在做過的讓自己難忘的事,然后,在全班進行賞析,看看大家寫的是否是真人真事。這樣,不管學生的文采怎么樣,但至少寫出來的是真實的東西。
(三)培養(yǎng)學生積累的習慣
豐富的語言積累是寫好作文的基礎(chǔ)。因此,我的做法是引導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摘抄精品片段和背誦。準備一個摘錄本,運用摘抄的方法,摘抄名言警句、詩詞名句、成語、歇后語、優(yōu)秀片段等,空閑時可隨手拿來讀讀,寫作時參考借鑒,靈活運用,豐富習作,增添文采。背誦也是積累的重要方法。背誦古詩可以陶冶情操,用到作文中,使文章增色不少。還可以背誦名家優(yōu)美文章,這對于豐富學生的人生積淀,增強精神底蘊十分有好處。最好是邊摘抄邊背誦,積累越厚實,下筆時就能辭直義暢,任憑吞吐了。而且,喜歡讀書的孩子,更容易發(fā)現(xiàn)生活中細小的感動,他們有寫不完的題材,道不盡的話語。如有學生在《我長大了》開頭中引用了這樣一段文字:“成長就好比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駛在海面上,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洶涌澎湃。但我的成長之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也經(jīng)歷著各種風波?!币鑫恼聝?nèi)容,從而使文章更生動。
(四)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指人的抽象思維,是人通過概念、判斷、推理、論證來理解和區(qū)分客觀世界的思維過程。而邏輯思維則是遵循這一思維過程及其規(guī)則從而形成的思維方式。邏輯思維的應用能讓人的思維更具清晰性、條理性,有助于提高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使人們的表達更精確和統(tǒng)一,有助于交流溝通。而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最現(xiàn)實的辦法,也最可行的辦法,就是教師從當下開始,有意識地學習邏輯課程,并付諸實踐,用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
總之,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嘗試從以上幾方面去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學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更新的過程,因此,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只有不斷地學習和總結(jié)經(jīng)驗,才能在教育教學中取得一定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