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濤,田有勇,趙敦,郭程亮
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一種退化性疾病,其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DLSS的發(fā)病與炎性反應以及血液循環(huán)障礙相關,病理改變引發(fā)椎管容積下降,出現(xiàn)慢性進行性變化[2-3]。研究發(fā)現(xiàn),DLSS患者神經(jīng)根性疼痛的原因與炎性因子有關,在疾病發(fā)展中具有重要作用[4]。沉默信息調節(jié)因子(SIRT1)廣泛表達于機體組織中,現(xiàn)已明確其能夠降低炎性反應,參與多種疾病的發(fā)展[5-6]。轉化生長因子β1蛋白(TGF-β1)廣泛存在于哺乳動物淋巴細胞中,受到炎性細胞因子調節(jié),包括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7]?,F(xiàn)階段,鮮少有關于血清SIRT1、TGF-β1水平與DLSS病情的關系研究,本研究對DLSS患者血清SIRT1、TGF-β1水平進行檢測,并分析其水平與患者功能障礙指數(shù)與疼痛評分的相關性,旨在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山西省汾陽醫(yī)院創(chuàng)傷與脊柱科收治的DLSS患者86例作為DLSS組,依據(jù)Oswestry腰痛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指數(shù))[8]分為輕中度功能障礙亞組(ODI指數(shù)≤24,n=50)及重度功能障礙亞組(ODI指數(shù)>24,n=36);選擇同期醫(yī)院體檢的健康者85例作為健康對照組。本研究已經(jīng)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08160521),受試者或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病例選擇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腰椎管狹窄癥手術治療規(guī)范中國專家共識》中相關診斷標準[9],經(jīng)磁共振成像(MR)、X線及CT確診為DLSS的患者;②患者年齡≥50歲。(2)排除標準:①意識不清晰或伴隨精神疾病;②合并惡性腫瘤;③1個月內服用過止痛消炎藥物;④感染性疾病;⑤伴隨代謝性骨病;⑥伴隨肝腎功能不全或凝血功能障礙;⑦存在腰椎手術史;⑧脊椎畸形或先天肌無力。
1.3 觀測指標與方法
1.3.1 臨床資料收集:包括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shù)(BMI)、疾病史(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吸煙史及飲酒史等。
1.3.2 多裂肌形態(tài)檢測:指導患者取仰臥位,使用MR掃描儀(Ingenia3.0,Philips Healthcare公司)從T12至骶骨進行矢狀位T2加權掃描,測量(使用圖像處理軟件)受檢者的總無脂肪多裂肌橫截面積(TFCSA)、總多裂肌橫截面積(TCSA),并計算TFCSA/TCSA比值。
1.3.3 血清SIRT1、TGF-β1、皮質醇、ACTH水平檢測: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健康對照組于體檢當日抽取空腹肘靜脈血4 ml,室溫下離心留取血清置于超低溫冰箱保存待用。使用ELISA試劑盒檢測血清SIRT1、TGF-β1(貨號:ab156065、ab100647,上海艾博抗貿易有限公司)、皮質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水平(貨號:D711340-0096,T510005-0001,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嚴格進行。
1.3.4 腰部功能障礙檢測:采用ODI指數(shù)[8]評估受檢者的腰部功能障礙,包括疼痛程度、承受重物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站立、坐、走路、性生活、睡眠質量、旅行以及社交生活方面進行評分,共計50分,將累計積分與總分的比值記為ODI值,ODI值越高則功能障礙損傷越嚴重。
1.3.5 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10]評估受檢者疼痛情況,取游動標尺(約10 cm),兩端分別為“10分”及“0分”,無痛為0分,劇烈疼痛為10分。
2.1 2組臨床資料及腰部多裂肌形態(tài)差異比較 2組在性別、年齡、BMI、TCSA、疾病史(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吸煙史、飲酒史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DLSS組患者TFCSA及TFCSA/TCSA水平低于健康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健康對照組與DLSS組臨床資料及腰部多裂肌形態(tài)差異比較
2.2 2組血清SIRT1、TGF-β1、應激指標水平、ODI指數(shù)及VAS評分比較 DLSS組血清SIRT1、TGF-β1水平低于健康對照組(P<0.01),皮質醇、ACTH、ODI指數(shù)、VAS評分均高于健康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健康對照組與DLSS組血清SIRT1、TGF-β1、應激指標水平、ODI指數(shù)及VAS評分比較
2.3 不同功能障礙患者腰部多裂肌形態(tài)差異及血清SIRT1、TGF-β1水平、應激指標比較 輕中度功能障礙亞組血清SIRT1、TGF-β1、TFCSA、TFCSA/TCSA水平高于重度功能障礙亞組(P<0.05),皮質醇、ACTH、ODI指數(shù)、VAS評分均低于重度功能障礙亞組(P<0.05),見表3。
表3 不同功能障礙DLSS患者腰部多裂肌形態(tài)差異及血清SIRT1、TGF-β1水平、應激指標比較
2.4 血清SIRT1、TGF-β1水平與ODI指數(shù)及VAS評分的相關性 Spearman法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清SIRT1、TGF-β1水平與ODI指數(shù)及VAS評分均呈負相關(P<0.01),見表4。
表4 DLSS患者血清SIRT1、TGF-β1水平與ODI指數(shù)及VAS評分的相關性
2.5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DLSS發(fā)生的影響因素 以是否發(fā)生DLSS為因變量,將表1、2中有顯著差異的因子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SIRT1高、TGF-β1高水平是DLSS發(fā)生的保護因素,皮質醇高、ACTH高、ODI指數(shù)高、VAS評分高是DLSS發(fā)生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5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DLSS發(fā)生的影響因素
DLSS是骨科疾病,常見于中老年人群,患者臨床表現(xiàn)包括腰腿麻木以及間歇性跛行[11]。DLSS的發(fā)病機制包括骨贅過度生長、小關節(jié)肥大、椎間盤退變等,出現(xiàn)活動力降低、肌力變弱以及機體疼痛等癥狀,患者神經(jīng)根受壓處發(fā)生缺氧、水腫,椎管內血流不暢,炎性因子以及炎性介質在發(fā)病部位大量堆積,改變患者椎管內環(huán)境,大量釋放炎性因子,引發(fā)患者腰椎功能障礙[12-13]?,F(xiàn)階段,DLSS的發(fā)病機制以及病因尚不完全清晰,多數(shù)患者的臨床癥狀能夠通過藥物抑制炎性反應得到緩解,炎性因子在DLSS患者發(fā)生腰腿疼痛過程中十分重要[14]。
SIRT1是一種炎性抑制因子,能夠減輕炎性因子引發(fā)的損傷,此外還能夠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15]。相關研究顯示,腰痛患者血清中SIRT1水平下降,與ODI指數(shù)以及VAS評分呈負相關[16]。本研究同樣發(fā)現(xiàn)DLSS患者血清SIRT1水平下調,推測DLSS發(fā)生后引發(fā)患者體內炎性反應,炎性因子在患者發(fā)病部位逐漸積累,SIRT1水平較低時無法扭轉炎性因子造成的傷害,血清SIRT1可能參與了DLSS的發(fā)病過程。
TGF-β1是調節(jié)因子,能夠調節(jié)免疫反應,誘導細胞凋亡,在疾病發(fā)展中十分重要[17]。研究顯示,膝骨關節(jié)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降低,與患者的病情程度密切相關[18]。本研究中DLSS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健康對照組,現(xiàn)階段已明確DLSS的發(fā)生與炎性反應相關,TGF-β1的水平受炎性細胞因子調節(jié),推測DLSS發(fā)生引發(fā)患者體內炎性反應,進一步影響炎性細胞因子釋放TGF-β1,TGF-β1參與DLSS的具體機制目前尚不清晰,需要進一步探索。
ODI指數(shù)能夠評估患者腰部功能障礙,而VAS評分能夠反映患者的疼痛情況[19-20],相關性分析顯示血清SIRT1、TGF-β1水平與ODI指數(shù)及VAS評分呈負相關,進一步證實血清SIRT1、TGF-β1可能參與了DLSS的發(fā)病過程,臨床評估患者病情時可輔助參考患者血清SIRT1、TGF-β1水平,增加診斷的準確性。進一步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DLSS發(fā)生的影響因素包括血清SIRT1、TGF-β1水平、皮質醇、ACTH、ODI指數(shù)以及VAS評分。皮質醇為活性生物激素,在蛋白質降解、病毒激活以及降低免疫力發(fā)揮重要作用,能夠改變體內環(huán)境[13]。本研究中皮質醇水平升高,其可能是通過炎性反應參與DLSS的發(fā)病過程。ACTH是多肽類激素,患者感染后發(fā)生炎性反應,ACTH被大量釋放[21]。本研究中ACTH水平升高可能是DLSS發(fā)病過程中發(fā)生炎性反應,患者體內釋放大量ACTH,后續(xù)將擴大樣本量,進一步對試驗結果進行驗證。
綜上所述,DLSS患者血清SIRT1、TGF-β1水平降低,與ODI指數(shù)及VAS評分呈負相關,是DLSS發(fā)生的影響因素。本研究僅對86例DLSS患者進行分析,樣本量不夠多且未對患者進行炎性因子水平的檢測,后期將納入更多患者對試驗結果進行驗證以及進一步分析,以期能為DLSS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幫助。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
馮海濤: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論文撰寫;田有勇: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試驗數(shù)據(jù);趙敦:實施研究過程,資料搜集整理,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郭程亮:論文審核,論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