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持刀反擊15名霸凌者被認定正當防衛(wèi)!
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第40批指導性案例(指導性案例225—229號),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發(fā)布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專題指導性案例。
該批指導性案例共5件案例,包括兩件刑事案例和3件民事案例,以鮮明的司法態(tài)度回應學生霸凌、虐待未成年家庭成員、違法向未成年學生售酒、婚內監(jiān)護權、隔代探望等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統(tǒng)一類案裁判尺度。
其中,“江某某正當防衛(wèi)案”是一件因學生霸凌而引發(fā)的正當防衛(wèi)案例,初中生江某某遭15名同學圍毆持刀反擊,捅傷3人。最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于2022年11月9日作出刑事裁定。法院認為,被告人江某某因遭受多名學生霸凌而攜帶折疊刀被迫前往現場,在面臨多人毆打時持刀反擊,綜合全案情節(jié),應當認定其行為構成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
阿里巴巴愛能社區(qū)帶動了公益還是拉動了消費?
近期,在社交網絡上有不少用戶吐槽阿里巴巴愛能社區(qū)的“愛心券”無法兌換。原有的滿16元減15元券悄然下架,只剩1元、3元、5元券可以兌換。還有不少用戶反饋,“過去一個月都兌換不了”“連蹲幾天都沒換到”,還有人吐槽,“存了二三十萬(愛能),白攢了”。
據悉,愛能社區(qū)是阿里巴巴“人人3小時”公益平臺于2023年9月推出的社區(qū)互動產品。用戶獲得愛能的方式既包括公益行為,如捐款、捐步、捐聲音、為公益話題投票等;也包括消費行為,如逛淘寶福利購、淘菜菜、菜鳥果園等。用戶積攢的愛能可以捐給公益項目,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出資捐贈;也可以用來兌換平臺的福利,如愛心券或周邊實物等。
毋庸諱言,不少網友都是沖著平臺給的福利參與愛能社區(qū)的,因而當平臺福利縮水,吐槽也就在所難免。
在公益?zhèn)?,今?月,愛能社區(qū)針對部分公益機構和項目加碼了激勵規(guī)則,免費午餐、大愛清塵、美麗中國等項目均加入活動,成立專屬愛能社區(qū),廣招愛能社員。
目前來看,愛能社區(qū)在消費側的活躍度大大高于公益?zhèn)?。對比行業(yè)經典案例螞蟻森林來看,后者目標聚焦,用戶在捐完能量后可以實打實地看到樹木被種下。而愛能社區(qū)支持的項目多而散,在運營的過程中也缺少議題設置,使得用戶在捐贈愛能時不能聚焦,也難以看到實效,公益驅動力大打折扣。
遭家暴致終身掛糞袋她終于離婚要回孩子
5月31日,謝女士離婚糾紛案在成都市武侯區(qū)人民法院開庭,法官當庭宣判離婚,謝女士獲得孩子撫養(yǎng)權。
2021年5月,謝女士與丈夫賀某結婚,短短兩年間遭受了多達16次家暴,致其身體不同程度受傷,并多次就醫(yī)、報警。當地派出所曾對賀某予以警告,但其拒不改正,謝女士只能外出躲避。
2023年4月15日,兩人簽署離婚協議,為了離婚,謝女士同意將剛出生的女兒歸男方撫養(yǎng),自己每月支付撫養(yǎng)費,但事后賀某反悔,拒絕離婚。同年4月24日,謝女士向法院提交人身保護令和離婚申請,但因手續(xù)不全未被受理。當晚,賀某找到外出躲避的謝女士,對其施暴。次日,在最后一次施暴中,賀某毆打謝女士,致其全身多處損傷,身體4個部位重傷二級,需要終身掛糞袋來維持生活。
對此有評論稱:婚姻本是建立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離婚的自由,又哪來結婚的底氣?
“璩靜事件”后“大廠”通病需刮骨療毒
“員工(因加班)鬧分手提離職我秒批”“公關人春節(jié)周末沒有假期”“我為什么要考慮員工的家庭,我又不是她婆婆……”。百度前公關副總裁璩靜在自媒體賬號上炮語連珠,宣揚把員工當工具的職場規(guī)則,引發(fā)輿論風波。
風波過后,璩靜離職,百度以一支《簡單之風吹滿地》的洗腦視頻收尾,將問題歸結為“大廠病”。幾天后的5月16日,百度《2023年環(huán)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低調發(fā)布。眾所周知,員工是ESG企業(yè)重要的利益相關方,員工發(fā)展與關懷也是ESG報告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百度最新ESG報告中,“人才發(fā)展”單列一章,詳細呈現了人才的“選、育、用、留”措施及成果,但涉及“人才保障”的內容僅有一頁篇幅。
站在人工智能時代的前夜,百度在大模型、云計算、自動駕駛等領域均有布局,顯示其在新一輪競爭中的野心。但“璩靜事件”折射出的不僅是“大廠”通病,更是一家互聯網“老廠”累積多年的沉疴頑疾,非刮骨療毒不能煥發(fā)新生。否則,即便有再多的新概念、黑科技,也難以讓外界對這樣的企業(yè)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