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特工,駕駛各種現(xiàn)代交通工具是家常便飯。而馬作為曾經(jīng)的交通工具之一,能熟練駕馭它的人不多。如果是還沒被馴服的馬,駕馭起來更是難上加難。為了掌握馴服野馬的技術(shù),教官將學員們帶到了草原上,從了解馴馬開始。
馴馬對草原人民來說并不稀奇,可以說,在以前,這是他們的一種生產(chǎn)生活方式。馴服馬匹是為了使馬匹成為幫助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工具。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這項傳統(tǒng)技藝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橐豁椌哂忻褡逄厣捏w育運動。為了擴大馴馬運動的影響力,內(nèi)蒙古還舉辦了“國際馴馬大賽”,除了我國的牧民,還有來自俄羅斯、蒙古國、哈薩克斯坦的馴馬高手來參加比賽。這些人希望能和各國的朋友同場競技,了解和學習我國蒙古族的傳統(tǒng)馴馬技藝。
馴馬大賽是怎樣的呢?
騎手要馴服沒有馬鞍、馬鐙和韁繩的烈馬。在比賽開始前,主辦方會先選一些難馴的烈馬,并讓它們在草原上疾馳。參賽的選手手持一根桿頂扎繩環(huán)、長約3米的桿子(即套馬桿),騎馬緊追。
在追趕疾馳的烈馬接近到一定距離時,選手迅速揮桿,將繩環(huán)套在烈馬的脖子上,然后勒緊繩索,竭力操控烈馬,直到烈馬體力不支。之后,騎手要想辦法騎上無鞍的烈馬,直至完全馴服它為止。最先馴服烈馬者為勝。
從烈馬出閘的那一刻,追趕、套馬、無鞍騎烈馬,無一不是十分激烈。馴馬比賽,成為了膽量、體力和技巧的代名詞。
特工學員們觀看了幾場緊張刺激的馴馬比賽后,躍躍欲試。一個資深老牧民給他們講解了牧民平時馴馬的步驟,咱們一塊兒來看看吧!
第一步:挑選馬匹
馴馬前,馴馬師首先要在馬群中觀察、選擇要馴服的馬匹,被選中的馬匹通常符合以下幾個特點:爆發(fā)力強、高大、肌肉發(fā)達、行動靈敏。
第二步:挑選套馬桿
一般牧民的套馬桿用的是柳木,因為柳木沒有大的節(jié)眼,比較順直,柔韌性強,木質(zhì)輕,手感好,使起來很順手。
第三步:套馬
這是最關(guān)鍵的一步。馴馬師需要做到穩(wěn)、準、狠。在選準目標后,要干脆利落地將繩環(huán)牢牢地鎖在馬匹的脖子上,盡量一次成功。
第四步:遛馬
被套住的馬匹會強烈反抗,如果強行制服馬匹容易造成人員或馬匹受傷,這時,馴馬師要利用繩環(huán),用各種動作把烈馬的體力耗盡,當馬匹體力不支時,用力拽住套馬桿,接著,用雙手揪住馬耳朵,給它戴上馬籠頭。
第五步:上馬
此時的馬匹會邊跑邊尥(liao)蹶子,馴馬師需要騎上它放馬狂奔,直到馬匹穩(wěn)定下來,甘愿被套上馬鞍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