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觸摸思想者

        2024-04-22 11:29:31毛建忠
        三角洲 2024年6期
        關(guān)鍵詞:神話

        毛建忠

        山高水長,溯洄從之?我去開啟了一場此生我認為有意義的研學之旅,用傳統(tǒng)的方式,行路、閱讀,從站在偉岸的昆侖山腳下仰望后開始,沿著三江源,循著每一條川江河流的方向,在歷史的順流或洄流中,觸摸思想者,傾聽他們思想的聲音—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這個我們想要表達的答案其實老子早就告訴了我們?!暗馈本拖裎覀冹`魂一樣,看不見、摸不見,但在你靜心屏息時,卻能夠感受到它的存在。他從來不對我們發(fā)脾氣,從來不嫌貧愛富,在我們說錯話做錯事的時候,在他眼里,我們還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因為,哲學的存在,從來不以人的喜怒、善惡、成熟還是幼稚而離我們遠去,他就在那里,不離不棄、不偏不倚,靜靜地守望著,就如守望一片麥田,守望生命在不一樣季節(jié)的意義。

        我一直認為,哲學是有溫度的,他讓這個世界變得多姿多彩;我一直認為,哲學就如蕓蕓眾生,他就在我們身邊,時時處處陪伴著我們生活的喜樂哀思,以及歲月的風霜雪雨。他有著與他承載生命軀體一樣的東西存在,就在我們不經(jīng)意時,微笑著陪伴著我們前行,他慈祥,知冷知熱,善解人意。只不過,是我們在有意無意地冷落著他,感知他的存在,感受他的重量,感動他的靈魂,是承載生命歷程的我們,結(jié)果永遠在路上……

        我一直認為,哲學是有層次的,猶如油燈的光暈,一圈圈遠近不同:哲學思想、哲學道理、哲學智慧,就是我們不同層次人感知到的光和溫度,接近燈芯的人才能亦真亦幻地悟到不一樣的意義。每個哲學家思想的產(chǎn)生與時代息息相關(guān),與哲學家個人經(jīng)歷息息相關(guān)。每個時代中的人都是有故事的,都是有血有肉的,哲學家不是靜默于典籍中,也不是端坐于廟堂上,更不是在歷史星空中可有可無。所以,從故事講起是最直接的,故事發(fā)生在這些和我們一樣有七情六欲的人身上,他們思想溫度才真實地貼近我們,我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一種心底里流淌著的親切和感動,才明白生活真的需要一種信念和力量,從恍如隔世到恍然明白,原來,哲學就在我們身邊,一直陪伴著我們,讓我們看見了詩與遠方。

        我一直認為,哲學是自由的學問,教科書蓋棺論定和一本正經(jīng)只是啟蒙,永遠不會是真理集成之大全,生活很現(xiàn)實,也很哲學。我們梳理歷史的脈絡,傾聽歷史的呼吸,不能停留在歷史事件的表象上,學會撥開歷史的迷霧,讀史、品人、悟思想,哲學就在于不能拘泥于歷史而歷史、不能詠嘆于人物而人物、不能沉浸于思想而思想,歷史、人物、思想三位一體。

        時過境遷,我們不能以今人的眼光、當代的環(huán)境去苛責古人。當時的意義何在,延續(xù)的意義何在,當今的意義何在,這才會讀歷史有學問、品人物有格調(diào)、悟思想有智慧,用發(fā)展的眼光、一分為二的方法、辯證理性的思維去對待古人乃至他們的哲學思想,這是讀書明理應有的明智之舉。

        以史為鑒、以人為鏡、以思想為燈,一剎那或長久遠,精神發(fā)育很重要也很不易,精神境界更是不易?!拔覀冏霾涣苏軐W家,但可以哲學地思考社會現(xiàn)實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不會陷入意義的迷失。也許哲學并不像所有已知的哲學所說的那樣”—這正是歌德所說的哲學魅力。正是有了困惑與懷疑、碰撞與思索、充盈與補虧,才有了探索與爭鳴、學問與結(jié)晶、映照與互通,才有了生命的寬度和厚度。

        在歷史的長河中,“逝者如斯夫”,思想的聲音一直周而復始地流逝,起伏不定,無所而不往,拍打歷史的堤岸:或慢板、行板、快板、柔板,或奏鳴曲、交響曲、進行曲、協(xié)奏曲,或大調(diào)、小調(diào),或長調(diào)、短調(diào)……流過時代不同、流過區(qū)域不同、演繹者不同,或回蕩回響或訴說宣泄或喃喃自語或不動聲色。

        我們本來卑微到塵埃里,哲學的光和溫度眷屬的也是有緣人,于是就有了熙熙攘攘人流中—懵懂的、灑脫的、貧窮的、高貴的、孤獨的身影……

        文化尋根,毋庸置疑,問“道”歷史從“恍惚”的創(chuàng)世神話開始,因為神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它蘊含著三大終極哲學問題的基因序列。

        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一章曰:“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币馑际恰暗馈边@個東西,沒有清楚的固定實體。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形象。它是那樣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卻有實物。

        始于混沌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個混成先天地而生的“物”究竟是什么,“惚兮恍兮”,老子在“恍惚”,人類一直也在“恍惚”。

        問天的歷史亙古悠遠,問天的源頭是從創(chuàng)世神話開始的—“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边@是小學生就知道的《開天辟地》,這個故事絕不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因為“開天辟地”這四個字總在我們探索前行的路上競相迸發(fā)出一個個的偉大傳奇。

        空間的世界,時間的世界,我們不可否認,我們現(xiàn)在生存的宇宙早已存在很長時間,甚至是無限久遠的時代,經(jīng)歷過一個漫長寂靜與空虛的時代。我一直堅信,這個混沌的開始,冥冥之中在啟示著我們什么?蛋是圓的,地球是圓的,日月星辰是圓的,無垠無邊的宇宙也是圓的,天作之合的蛋孕育了一切。

        “通古今之變,窮宇宙之易?!钡厍颍@個在茫茫宇宙中的藍色星球,在經(jīng)歷了極其漫長的光年,在宇宙大爆炸、黑洞和白洞的相互吞噬、太陽龍卷風、流星雨、磁暴場、星云旋渦離散聚合之后,地球跟太陽、地球與月球也變得分明了,又經(jīng)過漫長原生巖石的扭曲、拉扯、擠壓和分散后,陸地和海洋分離的潮汐作用,有了合適的溫度、空氣和水分,這個“如雞子”略扁的橢圓形星球,圍繞著太陽飛行了二十多億年的行星,猶如一顆種子,生根發(fā)芽、開花結(jié)果了……生命痕跡的出現(xiàn),才有了這般的燦爛美麗—這是我讀了英國作家威爾斯《世界簡史》的學習體會。

        陶淵明在辭官歸隱之后,躬耕之余《讀山海經(jīng)》,也感嘆:“天地共俱生,不知幾何年?!币蝗f八千年之后,多少個一萬八千年之后,最為偉大的生命自然是“人”的孕育。一個叫盤古的“人”終于孕育成形了,終于出生站起來了—劈開混沌,形成天地,并用身體撐住天地,天地逐漸穩(wěn)定,而盤古倒下了,死后身體化為萬物—有了生死,便有了世界。

        莊子在《莊子·應帝王》里也講了一個奇妙的創(chuàng)世神的故事:南海之神叫倏,北海之神叫忽,中央之神叫混沌。有一天,倏和忽相聚于中央,混沌盡地主之誼,倏與忽為了報答混沌就說,人都有七竅:視、聽、食、息,而混沌一竅都沒有,我們?yōu)榛煦玷忛_七竅吧。就這樣,倏與忽一起一天為混沌鑿開一竅,到了第七天,七竅全通,而混沌卻死了。

        這個神話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寓言故事—何為倏忽?倏忽指很快地、忽而間,時間很快的意思,莊子大師用這個詞簡直是神來之筆,倏忽兩位大神為混沌鑿開七竅,混沌當然死了,但有著七竅的“人”誕生了。倏忽之變“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有來者漸矣”。

        在東西方各大文明的神話體系中,開篇都是創(chuàng)世神話,不是巧合,無論在生物進化論形成之前還是之后,人類首先都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就是—我是誰?世界是怎么來的?我要到哪里去?這是世界的共同母題。在廣為流傳的西方《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里,上帝創(chuàng)世之前,一片混沌,上帝耶和華用六天時間創(chuàng)造了世界。

        如同歷史一樣,上古神話是一種記憶形式,一種紀念形式。神話中有人性,人性中有強大的神性,神的力量。創(chuàng)世神話是哲學的前世。讀上古神話傳說,其實在悟哲學智慧中的本真與淳樸,那些動人神話中蘊含著最樸素的哲學思想,那些神話傳說意味深長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至今對我們這個時代仍具有極大的啟發(fā)意義。

        感謝一代代的考古學家們,實證了中國是人類最早發(fā)祥地之一,實證了那些跨越時空和地域的美麗上古神話—“既不是騙子的謊話,也不是無謂的幻想產(chǎn)物?!边@是馬克思主義的忠實信仰者、法國著名學者拉法格的精辟論斷。

        今天的現(xiàn)代人提出了一個新概念:混沌思維。世界從模糊一團到黑白分明,這是從混沌思維到邏輯思維,但反過來?邏輯思維可以回到混沌思維—不分你我、不分是非、不論生死、沒有隔閡、沒有時空等。簡單一句話就是:這個世界什么都與你有關(guān),卻什么都與你無關(guān)。當然,這種觀點究竟是道家虛靜說翻版改造還是處事的態(tài)度,還待進一步研究論證。

        但不管怎么樣,開天辟地之后,天地不再混沌,“惟道是從”,天依然“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人類不再混沌,不再“寂兮寥兮”,一個嶄新的創(chuàng)造時代開始來臨。

        我從哪兒來

        如果說天地之始是混沌的,搞不清又說不明,“無名天地之始”,那就不要說不必說了。但可以探索嘗試地說說第二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我從哪兒來”—萬物之母是誰。

        道是什么?老子很堅定地說:“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老子很謙虛:把天地之母勉強它叫做“道”,再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大”。它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又返回本原。既然“道”很“大”,那就從大家都認可的、熟知的、一個不可爭辯的生命輪回現(xiàn)實中找到了天地之根。

        何為玄牝?老子很坦率地說:“谷神不死,是謂玄牝。”很明確:生養(yǎng)天地萬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長存的,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產(chǎn)門,這就是天地的根本。還有后半句:“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币馑际沁B綿不絕是這樣不斷的永存,作用是無窮無盡的。

        其實,我們的先祖從一開始就真誠坦然—女性開端神話應運而生,這毫無疑問反映了人類對偉大母性的崇拜和敬意。在昆侖神話中,傳說有一至九重天,能上至九重天者為頂級神仙,其中有三位女性:女媧、西王母、九天玄女。創(chuàng)世女神女媧自然清楚,西王母是昆侖神話中最原始的女神,被譽為“中國第一神”:而九天玄女還有一個稱呼叫玄牝氏,“玄牝”的意義不言而喻。這個九天娘娘的形象經(jīng)??痛谒蚊鞲黝愒挶拘≌f之中,為凡間英雄偶爾指點一下迷津。

        昆侖神話流傳最廣、認可度最高的毫無疑問是女媧神話傳說:女媧造人神話家喻戶曉,流傳大江南北。顯然,女媧造人的神話含有母系社會的影子,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反映了自制的陶器在生活中已經(jīng)大量使用。如何讓人類生生世世、代代繁衍下去,這個偉大使命當仁不讓地落在了偉大的母性身上。母親們年復一年地創(chuàng)造著“人”,日復一日地照管著自己的孩子—生命如歌,人類的繁衍和誕生,最偉大的就是母性,母親最愛自己的孩子,她慈祥地創(chuàng)造了生命。當災難來臨之時,女媧補天神話續(xù)寫了偉大母親的傳奇。母親是主導著整個母系社會的當家人,勇敢地帶領(lǐng)著人們,用36500塊五彩石歷經(jīng)36500個日日夜夜將天補好。

        生命究竟是怎么來的,絕不是西方《舊約》所描述:“公元前4004年,世界突然被創(chuàng)造了出來?!钡厍蛏系乃猩际峭ㄟ^緩慢持續(xù)的變化過程演變而來的,從魚類時代到石炭沼澤時代,從爬行類時代到哺乳類時代,從新生代動物到靈長類,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是清楚的。社會發(fā)展到了現(xiàn)在,人類是女媧造的還是類人猿變的,已經(jīng)沒有討論的必要了—人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chǎn)物,也是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jié)。銅鐵爐中翻火焰, 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從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遠古先祖的腰桿越來越挺直,雙手越來越靈巧,心智越來越開化。

        風雨如磐,篳路藍縷,當我們的遠古先祖從森林里走出來之后,用集體的智慧和辛勞的汗水,伴隨著石器革命、農(nóng)業(yè)革命,迎來了文明的曙光。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女媧化育萬物等,女媧神話傳說分布的區(qū)域最廣,出生的女娃長大成人也可以叫女媧,勤勞的母親含辛茹苦、勇敢無畏,不同的民族給予了母系社會人類之母最高的尊稱,歷史褒譽稱號最多,這個傳說大家都意見一致。誰對此有懷疑,誰就不是娘養(yǎng)的。

        玄牝之母造就了世界萬物,世界萬物都是“娘”養(yǎng)的,但娘養(yǎng)的“人”卻反了天—本來在神的光環(huán)里,眾生平等,相諧而安,應該是“普天之下,莫非神土;率土之濱,莫非子民”。只不過后來儒家上了政治戰(zhàn)車,就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春秋筆法一描,一切都變了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天嗣息是天子和大大小小的王侯,女媧親手捏的人是皇族貴人,而隨手甩成人形的,當然就是丑陋的賤民草民了。

        中國上古神話主體是昆侖神話,雖然神話中的昆侖山與現(xiàn)實中的昆侖山不同,但昆侖山作為第一神山,萬山之宗、龍脈之祖,毫無疑問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在昆侖神話中,我們熟知的眾多如雷貫耳的大神都來自這個神話體系:女媧、西王母、大禹、黃帝、后羿、共工、祝融等。在這個神話體系中,自然是男性居多,雖然有幾位都是后來者,但后來者居上—適者生存法則天經(jīng)地義,人類世界也是如此,于是就有了誰是創(chuàng)世神話中“第一人”的爭論。

        創(chuàng)世神的沖突再塑造其實是父系社會與母系社會進化進程的沖突。從殷商時代史料上的“先坤后乾”到了周文王時的后天八卦,《易經(jīng)》中已經(jīng)是乾坤顛倒,先乾后坤了?!澳新逝?,女從男”就這樣了嗎?這個問題你以為是一個簡單的男人當權(quán)還是女人當家的兩性權(quán)利問題嗎?這既是一個社會發(fā)展問題,也是一個深刻的哲學關(guān)系問題,更是一個綱常倫理問題。

        《周易》的根本就是陰陽,當陰陽從屬關(guān)系顛倒之后,天地人倫,不僅有陰陽,也有尊卑,陽為尊,陰為卑。天是尊貴的,地是謙卑的。由此推論父權(quán)、夫權(quán)、男權(quán)主宰社會和家庭,男尊女卑,逆向而行的等級思維,認為世界萬物間存在等級,男性處在最高層,女性在其下。

        到了西漢中期,“夫尊于朝,妻榮于室,隨夫之行”,專家董仲舒大人不是吃干飯的,炮制的宗法倫理三條著名繩索“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就是從這里來的。綱常倫理也有陰陽。在《紅樓夢》里,曹雪芹借湘云丫頭翠縷的嘴如此說:“主子為陽,奴才為陰”,也是這么來的。

        創(chuàng)世神話就如人類的童年,沒有童年的人類是不完整,童年的人類當然是有童話的,這樣的童話就是人類童年的精神食糧,是人類珍貴的精神財富。三個創(chuàng)世之問其實都圍繞“人”而展開,先要回答首要問題:我是誰?

        我是誰

        我是誰?這個答案首要的回答就是:我是“人”—萬物之靈的誕生何嘗不是這個星球開天辟地最偉大的事件,猶如巨人揮過巨斧,一聲巨響,混沌不再、黑暗遠去、光明一片,上面輕而清的東西叫天,下面重而濁的東西叫地。站穩(wěn)了,頭頂著天,腳蹬著地,頂天立地,天原來這么高,地原來這么厚,天圓地方,天地之間是多么的神奇。從此,人便屹立在天地之間了。

        為此,我是誰?答案很清楚,我是“混沌”的產(chǎn)物。天地之間,“人”是最偉大的生命,這個生命有著地球其他生命不具備的獨有稟賦而偉大—獨立思索、創(chuàng)造和探索。

        我是誰?從哪兒來?要到哪里去?這三大問題重要嗎?重要,真的很重要,創(chuàng)世神話的追問,即生命與宇宙的起源問題,是哲學面對的首要命題—這是人類真正成為“自我”后必須要刨根問底搞清楚的根本問題。“神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的歷史如果沒有神話部分,這個民族不過是一群木偶而已。”柏楊先生如是說,因為從上古神話開始,我們的先祖開始探索一個極其重要的人類必須面對的哲學問題—天地人誰為大?

        怎么追根溯源?“惟道是從”,大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被煦缰蟮拈_始是人類探索“道”的開始,這個開始之后的重點不是追敘考古歷史,也不思悠神話,“道”之為何物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探尋“道”?老子很智慧:“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笔裁匆馑??“物、象、精、信”四個字的哲學答案就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事物生長的精氣千真萬確地存在著,事物的本質(zhì)或規(guī)律一定在道中蘊藏著,這個解讀應該是正確的。

        那么,這個天地之中誰為大?老子的回答同樣簡明睿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原來世界有四大:道、天、地、人。到底“四大”誰為大,老子回答的是“四大”之間的關(guān)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說了又似乎沒說,

        答案是什么?明白了沒有—其實老子回答的“四大”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答案: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人只有遵循“道”之規(guī)律,才能頂天立地,才能創(chuàng)造自由美好的大同世界。結(jié)論就是:“四大”誰都大,誰都不大,“四大”合一為最大。這就是貫穿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話主旋律—天地人“三才之道”。

        “三才之道”的哲學概念出于《易傳》:“是以立天之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柔曰剛;立人之道,曰仁曰義,兼三才而兩之?!币馑季褪翘熘罏殛庩?,地之道為剛?cè)?,人之道為仁義,天地人各有其變化情況和規(guī)律。這個哲學概念的提出,使我們可以清晰地知道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發(fā)展的脈絡和關(guān)鍵詞:“三才”之道是普遍聯(lián)系的、對立統(tǒng)一的、相互作用的,構(gòu)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陰陽太極圖,一個民族聚合同心圓,一條蜿蜒曲折而最終匯合的磅礴恢宏大河。

        這就是我們的開始,在神的光環(huán)中,一個偉大民族在東方屬于自己的舞臺上,就以獨有的“天人合一”形象開始上演跌宕起伏的輝煌傳奇,這個具有外在獨特屬性和內(nèi)在特質(zhì)的形象名字叫“龍”。很幸運,生于斯,長于斯,這片土地上的人有一個圖騰神話賦予的了不起的稱呼—“龍的傳人”。

        我們是“龍的傳人”,這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話題—因為“龍的傳人”血液里,依然“好龍”,一直流淌著磅礴剛強、奮發(fā)有為、卓爾不俗又具有獨特內(nèi)涵的“龍”的精神。“龍的傳人”是這個藍色星球上遍布人數(shù)最多的黃種人為之驕傲的稱謂,但炎黃子孫為何稱之為“龍的傳人”,這是個上下五千年之謎,但何止,應該是一個萬年之謎。這個謎是個不解之謎,只能是遐想聯(lián)翩了,本來神話就是美好的創(chuàng)造,這個“龍”的形象從何而來?

        現(xiàn)代專家考證,甲骨文“龍”無論從形狀還是發(fā)音都與雷電有關(guān),雷電在那個石頭磨過的年代里,就是原始初民最不可捉摸而又提供了火種光明的自然現(xiàn)象。無論誰是創(chuàng)世大神,無論這些戰(zhàn)神之間是何關(guān)聯(lián),有一點可以肯定,“龍”的形象絕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來自真實的上古原始部落生活的動物圖騰膜拜。換句話說,龍的形象體現(xiàn)了原始氏族部落演變過程中多種動物圖騰的集合和再塑造,這是以聞一多為代表的動物圖騰集合于龍的公論—“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p>

        從氏族到部落再到聯(lián)盟,經(jīng)歷了漫長而又無數(shù)次的交匯、吞并、融合之后,某些氏族或部落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的煙云里,但他們精神崇拜和文化寄托的圖騰卻以一個或幾個特征顯現(xiàn)聚合流傳了下來,不同族群的動物圖騰不斷發(fā)生變化,這正是文明延續(xù)和文明創(chuàng)造的原動力所在。

        之所以談我們作為龍文化,其意義不是閑來無聊的葉公好龍,而是探索龍文化所包含的哲學意義和精神價值。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那些曾經(jīng)與我們比肩的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等古文明早已經(jīng)物是人非了,歷史殘留的文化遺跡與延續(xù)下來的文明已經(jīng)遙不可及,但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卻沒有稱之為“古”文明,從古到今,中華文明依然騰飛于世界民族之林,這份文化自信正是龍圖騰所蘊含的文化精神,是我們獨有、獨特、獨享的文明標記。

        從哲學意義上,龍文化也是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它蘊含了陰與陽、虛與實、動與靜、異與同、善與惡等哲學對子,也闡釋了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現(xiàn)象與本質(zhì)、個性與共性、普遍聯(lián)系與發(fā)展、同一性與斗爭性、螺旋式上升等諸多唯物辯證等哲學原理,也更凝聚、凝結(jié)了中國人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多元融合、虛實相生、天人和諧、和而不同、開拓進取、崇尚正直、追求自由等民族精神。

        我到哪兒去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中國上古英雄神話同樣演繹了一部波瀾壯闊的英雄史詩,一個個的“超級英雄”鮮活亮麗。英雄的歷史是從一顆火種開始的,這就是燧人氏鉆木取火的神話。

        原始人類從自然界的雷擊、山火等獲得火種,學會了用火來燒烤獵物、植物塊根,開始學會了熟食;偶然機會,又從鳥啄燧木出現(xiàn)火花而受到啟示,人類從此學會了用鐵片擊石的取火方法,人們稱為“燧火”。原來溫暖就在我們身邊,光明就在我們鍥而不舍的打磨中。

        人工取火意義重大,馬克思激動不已:“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分開?!边@是人類對自然界的第一個偉大勝利,人類從此結(jié)束了茹毛飲血的時代,遠古先祖自此直立為人,從利用自然火并保存火種不滅到學會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煉等,人類開始進入了鐵器時代,擴大了人類的活動范圍,使人不再受氣候和地域的限制,踏上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文明新紀元。追逐光明的歷史,就是一部書寫“經(jīng)天緯地曰文,照臨四方曰明”的文明史詩。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边@個征程,從夸父逐日開始。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匆匆從西邊落下去了,給大地光和熱的太陽究竟去了哪里?這是夸父追日的夢想,也是人類的夢想。一路向西,幾千幾萬里,跨過了黃河、渭河、北方大澤,翻越了高山、禺谷、大漠。一個夸父死了,他的手杖化作桃林,他的身軀化作了一座英雄的夸父山??涓缸啡諡楹挝魅?,而不是迎著太陽的方向,其實,這個英雄神話詮釋的是人類第二大哲學問題:“我到哪里去”的探索,這是夸父追日神話的真諦所在。

        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君不見夸父逐日窺虞淵,跳踉北海超昆侖?!币粋€個夸父仍然在追著日頭,追尋永遠在路上,那是先祖?zhèn)冃膽褖粝搿⒉恍缸非?、實現(xiàn)夢想的執(zhí)著精神,還有對蒼天、對大地、對流水、對萬物的敬畏和感激,也彰顯著跋涉歲月的滄桑辛勞。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太陽不僅每天都是新的,而且永遠不斷是新的?!澳愕难劬﹂W爍著光芒,仿佛那太陽燦爛輝煌”,在帕瓦羅蒂《我的太陽》里,有生命的禮贊、有激情的力量、有愛情的火焰—從來對光明的熱愛,東西方追逐的方向是一致的。

        有了太陽是多么美妙的日子,人間愛情是多么的美好—“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蹦敲?,假如天上有了十個太陽呢。當然,在生靈涂炭時,英雄出現(xiàn)了—大羿射日的神話開始演繹。無論神勇非凡大羿射殺的是九個太陽,還是九只三足鳥,已經(jīng)不重要了,英雄救萬民于水火的壯舉,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會登場—嫦娥奔月寄托美好祝愿的中秋拜月,在任何一個時代都在隆重上演,我們品嘗到了上古神話的天真、樸素、真誠、美好,還懂得了先祖的堅毅、樂觀、浪漫和余味悠長。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北P古之后,又有三皇之說,之后又開啟了五氏時代:有巢氏、燧人氏、女媧氏、伏羲氏、神農(nóng)氏。有巢氏教人建筑房子來躲避猛獸,燧人氏教人鉆木取火結(jié)繩記事,女媧氏教會了人們制陶紡織,伏羲氏教會了人們漁獵養(yǎng)殖牲畜,神農(nóng)氏發(fā)明了五谷農(nóng)業(yè),他們都被推舉為領(lǐng)袖,開啟了自己部落的統(tǒng)治時期,被人稱作圣人、圣王—這個時代被史學家稱之為人類黃金時代。

        英雄人物層出不窮,英雄的故事廣為傳頌,但英雄從踏上征程的那一刻起就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在那個久遠年代,原始初民以食為天,老天爺臉色好不好、老天爺是否風調(diào)雨順,這可是天大的事。陰陽五行演化,天象神秘莫測,天災頻頻,天崩地裂,就如天漏。

        英雄總是在人們危難的時候出現(xiàn),“大禹治水”童叟皆知。為了治水,大禹留下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佳話,就這樣,大禹帶領(lǐng)人們,由南到北,由西到東,疏通河道,經(jīng)過十三年的苦戰(zhàn),終于治服了洪水。

        最為炎黃子孫自豪的英雄自然是炎帝和黃帝,一南一北,帶領(lǐng)部族逐大江大河而居,后來黃帝部族征服了炎帝部族,一統(tǒng)歷史從此開始,一統(tǒng)成為華夏民族不斷融合的強大內(nèi)在力。傳說黃帝得到一種名字叫夔的神奇動物,長得像牛,便用它的皮蒙鼓,用雷獸的骨頭作鼓槌,敲打起來,頓時“聲聞五百里”,黃帝用這面鼓揚威天下,天下歸一。

        聲聞五百里—何止五百里,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甚至更長……無論在哪一個時代,這世界那么多人,能夠在青史留名的真正英雄,從來都是與人民為伍的,是與人民同氣相求、同聲相應的。之所以有“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創(chuàng)造壯舉,就是背后有著“遍地英雄下夕陽”的努力付出,同呼吸共命運這是歷史唯物論,歷史是人民創(chuàng)造的,是英雄的人民創(chuàng)造的,也是人民中的英雄帶領(lǐng)著人民創(chuàng)造的,這是歷史的唯物史觀。英雄的人民改造這個世界讓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浩浩蕩蕩向前,應當崇敬英雄。

        上古神話就是上古社會的縮影,盡管這個影像有點模糊,但不用懷疑,“任何神話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被孟肱c現(xiàn)實、感知與理性、過去與將來……演繹出了一個蔚為大觀、撲朔迷離的神話世界。當你讀懂這些“活的化石”,你就明白那些豐富的神話傳說,表達的是原始人類渴望解釋宇宙之謎、駕馭自然和掌握命運的執(zhí)著和信念。

        自然賦予了我們一切,應當敬天拜地崇英雄??陀^地說,女媧、夸父、黃帝、炎帝、蚩尤、顓頊等,無論怎么考據(jù),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地位無可撼動,是否有其人都不重要了。這些在遠古時期為人類做過特別重大貢獻的部落群體和首領(lǐng),后人為了紀念他們的功績,而將其神化,因為以他們?yōu)榇淼南茸婺墼谝黄鸩啪哂辛顺说牧α?,從他們身上傳遞下來的這種英雄精神一直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圖騰,為之而自豪。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睔v史是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并不是歷史創(chuàng)造的,歷史其實什么事情都沒有做,創(chuàng)造這一切、擁有這一切并為這一切而斗爭的,不是歷史,而正是人,現(xiàn)實的、活生生的人。英雄是時勢造就的,也正是他們順應了大勢才成為人民英雄,我們不能打著唯物史觀的旗幟鼓吹個人英雄主義,我們必須清楚歷史長河匯聚的主線—

        神仙打架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庇⑿鄣膫髡f不僅僅是種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也不僅僅是部族領(lǐng)袖的抗旱、治水,與天斗、與地斗,還有與人斗,英雄神仙也會打架,這就是戰(zhàn)爭神話。

        戰(zhàn)爭神話很多,有小神內(nèi)訌,還有大神博弈—大家熟知的黃帝與蚩尤之戰(zhàn),黃帝與炎帝阪泉之戰(zhàn)、涿鹿之戰(zhàn),“刑天與天帝爭神”,共工與顓頊昆侖不周山之戰(zhàn)等神話故事。故事不再展開,打破秩序的戰(zhàn)爭神話其實向我們證明了—文明是在民族不斷碰撞與融合中發(fā)展的,融合的最高方式就是戰(zhàn)爭。

        戰(zhàn)爭神話中有一個神奇色彩,雙方戰(zhàn)斗成員除了人外,還有風伯、雨師等天神,還“帥熊、羆、狼、豹、疆、虎為前驅(qū),雕、鵬、鷹、鳶為旗幟”。其實這并不奇怪,這些猛獸和旗幟標志就是某些部落圖騰,它們分別代表不同部落,跟隨著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參加戰(zhàn)斗。至于風、雨、旱、霧等氣象也是相互進攻利用的武器,祈雨、止雨巫術(shù)在那個年代是必須的儀式。

        神仙打架打的是話語權(quán),當然不同地域傳說版本也有所不同。神話中的主人公,要么是自然神,成為圖騰來源;要么是神話了的英雄人物,這些神人會變化,有神力,還有不一樣的英雄事跡,否則,英雄都一個樣了,究竟誰是誰?征服者的揚名就是假借神的名義來發(fā)號施令、神化自己,宣揚自己的強大。那個年代既然是口耳相傳,當然就要加工烹煮成自己需要的口味,勝為王敗為寇,神話演繹也如此,蚩尤、祝融、共工等神從正到邪就是如此。

        揚名立萬的英雄事跡,除了勝利者外,還有戰(zhàn)爭中使用過的車、陶器、井、鼎、音樂、銅鏡、鼓等大大小小的工具,都歸功于勝利者之手,這樣你就明白了黃帝在神話中又成了一個善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人文始祖—他的威名、英名、盛名無人能比,原因就是黃帝是最終勝利者。

        沖突緣何而起?炎、黃、蚩尤所處時代,為中國原始社會末期,部落已出現(xiàn)分化,部落聯(lián)盟的形成、強大軍事力量和軍事首領(lǐng)的出現(xiàn)、各部落聯(lián)盟之間的爭戰(zhàn),沖突無可阻遏地興起,這是人類原始社會末期由原始氏族社會向文明時代過渡階段所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

        今天來說,文明的碰撞與契合,伴隨著部族秩序的再建與重構(gòu),這是這個藍色星球上絕大多數(shù)民族走向統(tǒng)一與融合的必經(jīng)之路。戰(zhàn)爭從來都是殘酷的,尚武尚勇的英雄主義與安定有序的和平主義之間矛盾一直不平衡,不論是窮兵黷武還是反抗侵略,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斗爭和反抗,正義與非正義,永遠是一對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換言之,戰(zhàn)爭解決問題事實上一直貫穿著人類的整個歷史,時至今日,它仍然以某種方式繼續(xù)著。

        不過,我們欣慰的是—中華民族的上古戰(zhàn)爭神話傳遞的是以戰(zhàn)止亂、以戰(zhàn)止暴、以義克不義的精神,傳播的是和平和諧的文化精神和社會理想,這是我們這個民族極其重要的一組基因序列。

        “人心齊,泰山移”,中國遠古神話中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的傳說比比皆是,但有一個奇怪現(xiàn)象—為什么到了后來出現(xiàn)的宗教神話、民間神話中,這樣的英雄就杳如黃鶴一去不返了。固然,上古神話絕不等同于封神體系和道教神話,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大家津津樂道,都愛聽,但道完了呢、聽完了呢?啟迪、升華、創(chuàng)造的原動力又在哪?中國神話不缺源頭,不缺素材,也不缺想象力,但為何缺像格薩爾王傳那樣大氣磅礴的史詩般的神話?創(chuàng)世神話、英雄神話都是一個又一個的片段。

        中國上古神話簡略不成體系,有點亂,還很矛盾,人們口耳相傳的這些上古神話都來源于一本先秦奇書《山海經(jīng)》,一些片段又在名氣很大的《書經(jīng)》《詩經(jīng)》《楚辭》《莊子》《墨子》《荀子》《左傳》《國語》《韓非子》《呂氏春秋》等都有描述,雖然眾說紛紜、撲朔迷離,但確實值得記載傳頌,這是尋根文化的力量。

        歲月滄桑,滄桑的何止是天地,何止是成精的石頭,還有橫流的人心。之所以“八卦”這個話題,就在于經(jīng)常有黃皮膚黑眼睛的人對西方神話熱臉追捧、大加禮贊,而冷落老祖先流傳下來的東西,說我們家的東方神仙不如西方諸神有魅力、有情調(diào)。

        這并不奇怪,中國大地是人類最早的發(fā)祥地之一,也是文明的最早發(fā)源地之一,文明歷史跨度最長,地域廣泛,大河文明下的東方文化特色極為鮮明,上古神話都是正能量短片,容量極大。上古神話中女媧、伏羲、黃帝、顓頊、炎帝等,哪個不是崇高圣潔、自強自信、無私無畏,因為這片土地是神的土地,土地上的人民是神的子孫,正因為這樣,才有了英雄的射日、補天、治水、嘗草等偉大傳奇,這種口耳相傳的傳說里,有大禹妻子涂山氏的望夫石、有精衛(wèi)填海的執(zhí)著、有娥皇與女英的愛、有嫦娥的凄婉,還有詩與遠方……

        西方神話里有著史詩般的大作,如《舊約》中的《士師記》、如《荷馬史詩》,長篇巨制、驚心動魄、曲折動人,雖然神仙體系完整,也有“既然無所事事亦難逃一死,何不奮斗終身”的主題,但更多的是理想主義在殘酷現(xiàn)實下破滅;內(nèi)容呢,歸結(jié)起來無非就是為女人、為土地、為權(quán)利。

        希臘神話中的神是人格化的神,神與人同形同性,情欲泛濫,喜歡偷食人間煙火,勾引俊男靚女,戲謔人類,人性中的丑陋下凡就泛濫開去,抬的是神的名,干的是人的事,當然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價值觀的差異。就如《伊利亞特》中聯(lián)軍統(tǒng)帥阿伽門農(nóng)和勇將阿基琉斯,他們傳遞的自由主義道德觀念與黃帝神話傳遞的博大仁愛是相悖的,也是無法望其項背的。

        “正因為我們在劫難逃,萬物才顯得更加美好?!庇⑿鄣男蜗蟆⒂⑿鄣膶κ?、英雄的伴侶、英雄的戰(zhàn)斗、英雄的和平努力、英雄的榮歸圓滿,中西方演繹《英雄的生涯》雖然主題和內(nèi)容有所不同,但卻是一樣的旋律,大氣磅礴、千回百轉(zhuǎn),有著同工異曲之美。這是因為生存戰(zhàn)斗環(huán)境不同、幻想思維方式不同、加工方式不同、神話傳說韻味當然就不同,這是唯物辯證法。

        遠古神話都是先祖與生存環(huán)境互動的產(chǎn)物,兩種風格的神話出自農(nóng)業(yè)文明和海洋文明兩種截然不同的土壤里,文化符號不同,價值取向也不同。兩種不同的神話源頭,也影響了哲學發(fā)展的兩種方向。一種內(nèi)斂、一種外向,一種依附、一種張揚,一種呈現(xiàn)倫理道德、一種呈現(xiàn)探索開拓。妄自菲薄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xiàn),我們不能做奴化自己、矮化先祖的事情。

        對先祖和英雄的敬重,對文明傳承的執(zhí)著,更傳遞著一種信念和力量,呈現(xiàn)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氣質(zhì)。因為那些夢幻般神話傳說早已深深滲入中華文明的血液中,那是我們炎黃子孫道不盡說不完的根,過去、現(xiàn)在乃至將來,這些傳說都會歷久彌新,越來越美麗。

        中國人文化自信不是今天才有的,這份自信來自不同部族初民所創(chuàng)造的包容、格局、博大,有容乃大,從遙遠的神話傳說就開始了世世代代的傳遞,那些夢幻般傳說雖然矛盾百出,也有不知所云的地方,但其拙樸、真誠、希望娓娓道來,才使人類文明傳承是多么的美好,那些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坎坷、挫折、苦難都如云煙輕輕飄遠了,留下的只有美好和希望,在漫長寂寞的歲月一路陪伴,讓我們不畏艱難、不再孤單,堅定地行走著、跋涉著。

        八卦“八卦”

        “無端鑿破乾坤秘,禍始羲皇一畫時?!标懹芜@首詩告訴我們,伏羲畫八卦,始于乾卦三畫之第一畫,乾為天,故指“一畫開天”,有了這一畫,才有了神奇、深奧的八卦組合,從此天開了,八卦走入人世間,成為開天秘鑰。密鑰有了,當然得有密碼,密碼不是伏羲的事,誰參透了一組密碼,誰就能打開一扇門,僅是一扇門,誰就能洞察其中的奧秘。

        這么說來,伏羲開的不是世紀之初的天,天地已經(jīng)不是混沌的了,人心卻還是混沌的,原來伏羲開的是人類混沌的大小周天,從此,開天密鑰掌握在人類手中。不,應該是極個別人手中。

        八卦是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第一畫”,但八卦蘊含的價值遠不是這么簡單,意義非同尋常。它經(jīng)歷了從先天到中天到后天的演變,這個演變過程很不一般,經(jīng)歷了從符號系統(tǒng)到文字系統(tǒng)再到卦象變化系統(tǒng)。八卦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號,東漢許慎將八卦符號列為文字起源的第一階段并不是無稽之談。許慎是個文字學家,他還有個重要身份:易學家。

        八卦的核心就是那個同心圓,兩個相等的陰陽魚,表示事物自身變化的陰陽系統(tǒng),萬物在陰陽二氣的對抗運動中不斷地滋生和發(fā)展著,構(gòu)成了豐富的二元世界。哲學上的二元論就此形成,這是中國先祖?zhèn)ゴ笾腔鄣呢暙I?!耙魂幰魂栔^道”,陰陽的相生相克、一靜一動、相互共存和轉(zhuǎn)化,才構(gòu)成了世界萬物的多樣性、復雜性和統(tǒng)一性,這正是《周易》的哲學體系,也是中國哲學的根本。

        今天,我們把周易奉為科學,就在其中有獨特的思維邏輯和數(shù)理機制推理,還有其深刻的哲學理論依據(jù),自然和社會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存在于事物的發(fā)展中。

        八卦的意義在于—開啟了中國哲學思想的兩扇大門,一扇門叫乾門,一扇門叫坤門。一陰一陽八卦成為中國人的“萬水之源”,猶如中國人智慧的“金字塔”。但八卦既然是“一陰一陽”之道,問道者自然也有正邪之分,對于歷朝歷代的興衰更替也有不一般的意義,因為八卦中蘊藏著天機,可以作為卜筮符號—

        八卦這個詞本來就有“胡說、忽悠”的意思,剝開“皇帝的新衣”后,一言九鼎的他們不論色厲內(nèi)荏或真實人性表達,其實已經(jīng)泄露了天機。歷史上流傳的《推背圖》和《燒餅歌》之所以著名,與后來讖緯文化社會背景有關(guān),八卦成為天命天子們和權(quán)貴們蠱惑人的法寶,屢試不爽,天意不可違,順者昌逆者亡。八卦中的秘密是什么?那就是天機不可泄漏—不可泄漏不等于不知道天規(guī),因為天規(guī)是由人定的。

        可見,天機是存在的,天機玄之又玄,天機的真相其實就是宇宙最根本的運行法則。為此,歷朝歷代都在不遺余力解讀這門高深學問,誰解讀得“正確”,誰就是皇帝老兒眼里“最可愛的人”,我們熟悉的董仲舒、朱熹等就是擘畫天之秩序的大師級人物,還有像班固整理了《白虎通義》讖緯典籍、嚴嵩會寫所謂上天能夠讀懂的“青詞”等才得到皇帝青睞而上位的。這樣你就明白了為何歷史上的像荀子、王充、楊雄、范縝、戴震等先賢大哲不受待見,總是在夾縫中做人,思想也在夾縫中光芒萬丈。所以,今天看來,能夠踏入孔廟配享的人不一定是歷史都認可的,也不一定是我們喜歡的,所以要一分為二地敬拜。

        生生之謂易,八卦的玄妙造就了《周易》?!吨芤住肥侵v八卦的書,從伏羲到周文王到周公是誰并不重要,八卦演變到三易再到《周易》體系化,這是承上啟下的巨大飛躍,無論怎樣托古,只要是真理就會源遠流長,但這個真理確實折煞人,永遠接近不了。

        為何叫《周易》?專家考證很多,易中天先生在《中國人的智慧》中給我們做了細致的解讀—何謂“周”,“周”的意思為周代、周而復始、無所不包,三個意思兼而有之也行,反正是周代人開始講世界宇宙原理。何謂“易”,簡易、變易、不易。變化的是現(xiàn)象,不變的是規(guī)律。大道至簡,“易簡天下之理得”,上升到一個高度,“易”就是永恒不變的真理。

        《周易》包括《易經(jīng)》和《易傳》,兩本書內(nèi)容不同。《易經(jīng)》是占卜的書,《易傳》是中國最早成形的哲學著作。不論怎樣,《易經(jīng)》是通過八卦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規(guī)律,被歷代尊崇為“群經(jīng)之首”。那么,萬變不離其宗,任何一個學派不論怎樣演變,這個祖宗不認也要認,這個問題必須要“八卦”清楚。

        道家與儒家的關(guān)系,亦師亦友,亦師亦徒。道家對于儒家很不服氣,老子在寫《道德經(jīng)》的時候,《易傳》在哪?孔子在哪?道家治世思想?yún)s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禮講穩(wěn)定,樂講和諧,有序文明的禮儀之邦里,正是道家道法自然的經(jīng)脈。

        孔子曾向老子問禮,老子反詰,還有點不耐煩,孔子微微一笑,歷代聰慧的弟子們也心領(lǐng)神會—聽懂會用才是硬道理,道家的“氣”被儒家內(nèi)化于心、外顯于行,成了儒家的“氣”,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大寫的“人”。同樣,道家生命力強大的“因”嫁接到了儒家的樹上,結(jié)出的“果”豐碩輝煌。

        后來,歷史上演的幾次盛世氣象,都是儒家為體、道家為用的黃老道思想的成功案例,創(chuàng)造這個成功案例源頭的第一人是周公。

        唯德尊禮

        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道為尊,德為貴”,這是有緣來的。“道為德之體,德為道之用?!敝芄@個人很重要,因為他不是虛構(gòu)的神話人物,而是有血有肉的一個領(lǐng)袖人物,神一樣的真實存在,這個真實存在化育了我們這個民族最為珍貴的外在屬性和內(nèi)在品質(zhì),它的名字叫“禮”。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边@是《詩經(jīng)》里的一首詩,名叫《玄鳥》,意思是說商王朝的先祖為上天派遣的燕子所生,燕子是殷商的圖騰。在《呂氏春秋》中,記載了最早遠古音樂的傳說,其中就有最早創(chuàng)制音樂的一位大神叫朱襄氏,他所做的古樂就叫《玄鳥》。朱襄氏何許人也—炎帝的別號。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我們開始知道了一些久遠的歷史,從甲骨的占卜之用,我們起碼知道了夏商時代的人還是信奉原始神祇的,但從周朝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據(jù)考證,周王朝歷時七百九十年,傳三十七個王,為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從周王朝的起家說,周文王是“小邦周”打敗“大邦殷”韜光養(yǎng)晦的奠基者,周武王是最終克商建周的執(zhí)牛耳者,那么,周公就是周王朝長壽基因的重組者。換句話說,周公才是西周王朝近千年的奠基人。

        在周公制禮作樂以前,“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毕纳毯V信天命的賜予是無條件的。雖然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但事實上西周王朝卻是在一天內(nèi)建立的,這不是歷史在玩笑,而是老天開了個天大的真實的玩笑??脊艑W界已經(jīng)從司母戊大方鼎的銘文考證—大殷商是被小邦周一天內(nèi)就打趴下而轟然倒地的,一場牧野之戰(zhàn)就基本上解決了問題。

        當然,火山口巖漿的一瀉千里是日積月累質(zhì)變的結(jié)果。因為相信天命的強大商紂王不會相信周武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蹬鼻子上臉,那是神所不允許的,起兵造反也是玩玩小朋友的“過家家”游戲而已,紂王依然在酒池肉林里醉生夢死,依然用炮烙銅柱玩著臣民手足相殘的游戲。

        但結(jié)果就是這樣的不可思議、不可逆回—當然,一天內(nèi)建起的周王朝不會相信這么大的餡餅會從天上掉下來,因為這個時期大大小小以不同部族構(gòu)成的諸侯邦國還是篤信天命的,于是,新王朝洗白自己就用了慣用一招,上至天子下至奴隸都認可的一招—儺祭占卜。占卜的結(jié)果是上上簽,八個字:“天命靡常,唯德是依”。意思很清楚,天生眾民,為民立君,紂王暴虐,上天改變了天命,文王之德,上天降民于周。

        以“德”為核心,周人制定了歷史跨越性的治國方略:“尊禮上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意思就是周人是尊重禮而崇尚實用的,尊奉鬼神但敬而遠之。余秋雨先生在《摩挲大地·貴池儺》中也忍俊不禁:“鬼,去你的吧!神,你看著辦吧!”原來不論殷人的神還是周人的神,“天命靡常”,神也身不由己—周人已經(jīng)開始精神的覺醒,后來在神的光環(huán)下的較量一次次輪演,就體現(xiàn)了造反者與原始神祇的叫板,也成為后來每個新王朝更替舊王朝中氣十足的天命詔書。但毫無疑問,代天發(fā)號施令旗幟上的宣言開始接地氣了,天人合一最終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哲學根基和價值導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從夏商開始探源尋路中,有的學派已經(jīng)消失得無影無蹤,有的學說若隱若現(xiàn)在巨人的影子下,有的思想?yún)s一路走來,雖然走過的路有曲折坎坷,有反復迂回,但最終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篳路藍縷,走到了今天,走到了我們面前。

        儒道思想即是如此,儒道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儒道相互不服氣不要緊,他們都服氣一個人,因為這個人攝政期間實現(xiàn)了他們追求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這個楷模是周公—那個不可比肩、朝思暮想的周公。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牧野之戰(zhàn)克商建立周朝,兩年之后去世,他給兒子周成王留下了一個危機四伏的王朝,還留下了一個極其重要的法定監(jiān)護人—周公。周公以攝政王的身份統(tǒng)攬大局,攝政王的角色。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的弟弟,名為旦,但后世只記得周公這個專用尊稱。

        “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边@首《詩經(jīng)》中收錄的寓言詩,周公假托弱鳥之名,以詩言志,要保護嗷嗷待哺的幼鳥和鳥巢,表達了內(nèi)憂外患中輔佐周王室的艱難。如何保?基本國策就是敬德保民。敬德保民的天命觀具有里程碑意義,破除了神權(quán)至上的主流思想禁錮,這是一次思想的解放、人性的解放,敬德保民的目的就是“禮樂興邦”,踐行和確立這個偉大歷史使命的是周公。

        周公制禮作樂,西周社會曾經(jīng)長期穩(wěn)定,欣欣向榮,充滿了和諧之美,華夏文明從巫術(shù)時代進入了禮樂文明時代,這是文明質(zhì)的飛躍。周公的盛德與才藝,以及制禮作樂對于后世的恩澤,高山仰止,無人能及,六經(jīng)中除了《春秋》外,其他五經(jīng)都是從西周傳承下來的,直接或間接與周公或周公創(chuàng)造的盛世有關(guān),當然要做周公夢了。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么一說,你就明白了在《道德經(jīng)》中“德”對于老子的重要性,如此有分量;你就明白了孔子為何尊禮學禮,執(zhí)著于“禮樂興邦”,明白了后來人常常誤解“子不語怪力亂神”,認為鬼神巫術(shù)會惑亂人心,貽害紀綱,這是已經(jīng)掃進歷史垃圾堆的過去時,卻一次次上演歷史怪圈教訓。

        周公夢,我的夢。周公是永遠的周公,“周公夢”和夢周公豈能一樣。一個是醒著而去追逐的夢,一個是嚇醒了或黃粱夢醒了而要找半仙去解的。這是大事絕對不能糊涂的,這個大事正事就是眼前的現(xiàn)實,就是該做什么?;氐狡瘘c,周公夢寄托著我們先祖的美好夢想。他們注視著我們,指引著我們,期待著我們再創(chuàng)造出閃耀著無限榮光的偉大夢想。

        當羲皇一畫推開了天地這扇大門,天圓地方就是一幅動態(tài)演變的八卦圖,從神話時代到傳說時代,從半信史時代到信史時代,一切都有可能,一切皆有可能。道何謂?道何往?人類幾近于道,但永遠不可能主宰,兩千多年又有誰找到了這個“根”?對于這個“根”,老子也大智若愚,對孔夫子點到為止—不要執(zhí)迷不悟,辦好今天的事,走好每天的路,行穩(wěn)久遠就是了不起的“八卦”,就是最大的哲學。

        歷史進入公元前4世紀,一批的思想家登上歷史舞臺,他們“針對實際生活的、經(jīng)過訓練的、富于批判精神的思想方法,取代了原始的、幼稚的、空想的思想方法。丑惡的、怪物般的象征主義,關(guān)于神和魔鬼的幻想,以及以往不許任何人深思探索的禁忌、敬畏和抑制等被一掃而光,人類開始采納自由的、準確的、系統(tǒng)的思維方式”。他們“帶著新鮮、無拘無束的精神氣質(zhì),闖入神圣的殿堂,并將周圍的一切照亮”。這是一個“軸心時代”,是德國哲學家卡爾·雅士培提出的哲學發(fā)展理論,中外皆有幸。

        接下來,我們?nèi)ッ利惖娜纯达L景,新的歷史紀元正在到來—神的光環(huán)開始暗淡,人性思想光輝開始耀現(xiàn)。

        作者簡介:

        毛建忠,男,1968年生,漢族,甘肅酒泉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中學正高級教師。中華詩詞學會、西部散文學會、中國當代文學學會會員。出版有歷史人文專著《靜靜地洄流》,現(xiàn)從事教育督導工作。

        猜你喜歡
        神話
        愛情神話
        電影故事(2022年1期)2022-06-09 06:46:00
        東方神話
        神話之旅——奇妙三星堆
        《紅樓夢中的神話》
        紅樓夢學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2:36
        神話謝幕
        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 02:48:14
        西西弗斯的神話
        航空世界(2018年12期)2018-07-16 08:34:32
        親歷,九年別樣神話
        南豬北移,龍頭豬企如何再造神話?
        “神話”再現(xiàn)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2:52:18
        絲綢之路的神話——洪濱絲畫
        天工(2015年3期)2015-12-21 12:23:46
        东北熟妇露脸25分钟| 国产精品视频牛仔裤一区| 连续高潮喷水无码| 久久99精品免费国产| 国产大学生粉嫩无套流白浆| 毛片在线播放a| 欧美亚洲韩国国产综合五月天| 国产精品麻豆A啊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黑丝美女av| 国产自拍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97午夜理论片影院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久久日韩一区综合| 国产小视频网址| 国产精品高潮av有码久久| 饥渴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97超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视频在线中文字幕乱码| 成人自拍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蜜臀av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看a偷人无码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桃| 亚洲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丰满熟妇乱xxxx|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字| 另类专区欧美在线亚洲免费| 久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一本| 国产精品高清网站|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中日韩欧美高清在线播放|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免费在线看| 国产免费无遮挡吸奶头视频 | 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百度网盘|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美女精品一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高清|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 朝鲜女子内射杂交b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