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藺烜
我很驚訝,在讀到張桂梅校長給華坪女高寫的校訓“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這段話時,同齡人竟然發(fā)出“呵呵”冷笑,批它狂妄。
可是,如菲茨杰拉德所說,“每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要記住,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yōu)越條件”,但凡了解華坪女高的人都應當知道:宣誓人是與命運抗爭的斗士,她們無愧于“高山”與“人杰”之稱。
究其背景,她們一生本受困于深山里的貧寒之家,生于斯,長于斯,面朝黃土背朝天,沒有資源,沒有機遇。命運何其不公,人生何其貧瘠,命運何其坎坷!但張桂梅為女生們斬斷了枷鎖,打破了世代務農(nóng)打工的循環(huán),帶來了人生的多種可能性,創(chuàng)造了新天地,鼓勵她們成為“高山”“人杰”。
由此可見,“高山”“人杰”并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利己主義者,而是敢于認清人生真相而奮起反抗的人;而“溪流”“草芥”并不是傲慢無禮地歧視、貶損別人,而是給自己舉起人生的警示牌,拒絕成為那種自卑怯懦、得過且過、平庸軟弱、不思進取之人。
誠然,自信高于一切,李白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自信之姿令人振奮;杜甫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自信之力量撼天動地。這段校訓讓大山深處的女生們被喚醒,產(chǎn)生了新的自我認知、自我認同、自我定位,她們敢于發(fā)揮潛力,目標高遠,追求卓越,高貴堅強,不屈不撓地迎接一切挑戰(zhàn),自信滿滿地追求榮耀與成功,信心百倍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成為一個個改變命運的人。相較于那些碌碌無為、默默無聞、被命運的洪流裹挾之人,她們有理由、有資格使用“俯視”與“藐視”。
可是,對于這樣一群以一己之力與命運抗爭的女學生,生在大城市的既得利益者竟然投去了不善、不屑的目光。“有同情心的人具有最高的人道主義精神”,可大城市的一些學生們視自身的優(yōu)渥條件為理所當然,缺乏同情心和同理心,得意洋洋地鄙視大山里的女孩,這樣就已經(jīng)落入了“平庸的溝壑”。
更有甚者,依仗著自身所處的優(yōu)越環(huán)境,連生活中的一點小困難都不想解決,如何俯視勇毅與不屈的高山呢?而大山里的女孩們勇攀奮斗之巔,抗爭不公的命運,以幾十倍幾百倍的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可見,到底是誰落入了“平庸的溝壑”呢?
苦難有時會化為財富,“寒門出貴子,白屋出公卿”,除了云南大山的女孩們,寒門學子龐眾望、黃國平、董宇輝、桂海潮等人,都是與命運抗爭之人。他們都面臨莎士比亞式的追問——“是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在兩種選擇間,他們不愿屈服于命運。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亦是如此,女主人公克服下墜的誘惑,發(fā)奮圖強進入國家隊。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與命運抗爭者,當為高山,當為人杰,當為吾輩楷模。她們?yōu)樽约簥^斗,改變?nèi)松壽E;為家庭奮斗,謀求發(fā)展前景。
作者簡介:
肖藺烜,女,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