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艷囡
清 黃慎教書圖軸
當下熱詞里的“雞娃”“內(nèi)卷”,大多是與孩子教育相關,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可謂是絞盡腦汁,各顯神通。這種現(xiàn)象其實不僅是在當下才有的,古代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理,不比今人少。今天,筆者就是從古代名畫中探索課子蒙學的那些事兒。
首先有必要普及兩個詞匯:蒙學和課子。“蒙學”是對幼兒啟蒙教育的統(tǒng)稱,所謂“開蒙”是指幼兒開始認字和書寫。而“課子”有多種涵義,“督促孩子學習”是其中一種,文獻中有“寒燈課子到更深”“日惟課子,每命一題,輒自作一首”的記載。
明 畢自嚴自題畫像圖軸
家庭是每個人的人生起點,因而課子蒙學也多發(fā)生在家庭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開始,史冊記載的、對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人無不是在優(yōu)良的家規(guī)、家訓、家風引導下成就的一番事業(yè),他們是家庭教育立德樹人的成功典范。我國自古就有重視家庭、重視親情的傳統(tǒng),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家庭文化。家庭教育在整個人類教育體系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正家,而天下定矣”,可以說,家庭教育是國運昌盛、民族復興的基石。
“人之初,性本善”是儒家提出的傳播理念,“人之初”理念的背后訴求即是每個人都需要及早接受教育,發(fā)蒙讀書,完善品行,從而保持人出生以來固有的善根。在古代,有條件的家庭都會在家中辟出專門的讀書場所,營造清靜的學習氛圍,讓子弟們濡染在書香中,他們或者送子女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或者興辦家庭私塾,延請名師為子弟講學。家長通過言傳身教、修身立德,親自督促晚輩勤奮讀書。
明代《畢自嚴訓子圖軸》中,只見一長者和二子在院中,一子腋下夾書。在圖軸的上方詩塘(中國畫立軸裝裱上方所留出的地方)《式谷歌》(“式谷”的意思就是以善道教子,使之為善)中可以看出畢自嚴諄諄教導其子通過學習,自己掌握前途命運的良苦用心。“詩書誦過轉眼忘,督責才加便嚬蹙……人生不學止濫竽,何異冠裳被禽犢……爾曹(按:你們)從此須努力,荏苒光陰嗟轉轂……勿甘暴棄墮塵埃,任人刀俎己魚肉?!?p>
清 禹之鼎課子弄孫圖卷
畢自嚴是山東淄川人,明朝萬歷二十年進士,為官43年,歷任萬歷、泰昌、天啟、崇禎四朝,先后出任戶部左侍郎、右都御史、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戶部尚書等職,因政績顯著,三次被舉“卓異”,官至戶部尚書。他殫精竭慮,興利除弊,多有建樹,在財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支撐明朝財政近十年,功在社稷。
畢氏家族一向注重家風家教,成就了“三世同升、四世一品”、“十七世詩禮門第、五百年孝友家風”的輝煌歷史,畢自嚴是明末時期其家族中的優(yōu)秀代表。他重視文化傳承與教育,恪守治學、治國、忠孝之道,自創(chuàng)《式谷歌》,告誡子輩要惜時讀書,練就文武藝,方能報效國家,并親力親為,嚴格督促他們讀書,體現(xiàn)了家學相繼的教育特色,使家風家學得以累世積淀。
明 無款 孟母擇鄰圖軸
清 吳嘉猷摹孫太古育嬰圖軸
明 畢自嚴訓子圖軸
從明代《畢自嚴自題畫像圖軸》中可以看到:畢自嚴在庭院中給其子布置應該讀的書目。此圖軸的詩塘《請室授書歌》中寫道:“淄黌老叟鮮機心,四十二載點朝簪。中外南北頻拮據(jù),于役度支惕影衾。六年仰屋苦不給,華發(fā)種種類臨深。匪朝匪夕躬盡瘁,畏首畏尾力難任?!痹谶@里,他回憶了自己在朝中幾十年的動蕩,明明居功至偉,卻自謙地稱“請室”,意“清洗罪過之室”,懺悔自己因才干有限愧對朝廷。他授書的同時告誡其子“況爾年少方趨庭(‘趨庭意承受父教),好惜寸陰如寸金”,正因為有了長輩的課子相教,畢氏家族才能保證科第連綿、簪纓賡續(xù)。
清代《禹之鼎課子弄孫圖卷》描繪了一戶家庭中的家長陪孫輩讀書的場景。桌上齊整地碼著幾排線裝書,兩個大點兒的孩子立于桌前捧書讀誦,似接受榻上爺爺?shù)臋z查,幼小的頑孫受嚴肅氛圍影響,安靜地窩在爺爺懷中。這幅畫中的爺爺表情平和,應該是對孫輩的功課還算滿意。
清代《黃慎教書圖軸》中的爺爺可就稱得上雷霆震怒了,他氣憤地指著跪在地上捧書抹眼淚的孫子大聲訓斥,大概正罰他把沒有完成的功課補上。淘氣是孩子的天性,但學業(yè)不能松懈,沒完成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這已成為家規(guī)中的鐵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勸勤勉學的嚴師方能培育出高徒。
除了文化知識,教育理念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靈魂和方向,也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基點,優(yōu)秀家庭教育能夠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明代《孟母擇鄰圖軸》中表現(xiàn)的是代代傳誦的孟母家庭教育的生動案例。為了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孟母不惜搬家數(shù)次。孟母作為中國“賢良三母”之一,以教子有方著稱,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誡子佳話。在孟母的正確引導下,孟子成長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為了追思孟子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做出的杰出貢獻,頌揚孟母功德,宣傳她對孟子成長和成才的辛勤培育,每逢農(nóng)歷四月初二孟子誕辰日,孟子故里山東省鄒城市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孟母孟子大典,激勵后人更好地擔負起文化復興的重任,讓母教文化和孟子思想發(fā)揚光大。
“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在蒙學階段,母親和孩子的接觸更多,把正確的道德觀念傳遞給孩子,不讓他受到不良風氣和惡習的影響,幫助孩子勵志、誨戒、明德,啟迪童蒙,矯正孩子的人生方向是每位母親責無旁貸的義務。
婦女在家庭美德方面有著重要的引領作用。母親與孩子血緣關系為紐帶的親情優(yōu)勢使家庭中的女性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清代《吳嘉猷摹孫太古育嬰圖軸》,是一幅臨摹北宋著名畫家孫知微(字太古)同題材的名畫。母親在桌邊端坐,身邊環(huán)繞著四個嬉戲打鬧的孩童,案幾后面是蓬勃生長于怪石的松柏,寓意著母親如松柏一樣常青。母親的慈愛與家長的權威使家庭教育更宜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接受,“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從古至今,女性擔任著下一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領和生活經(jīng)驗的傳授等重要工作,憑借著對子女無限、無私的愛,她們培育出活躍在各行各業(yè)的賢才志士,成長為支撐國家發(fā)展進步的中流砥柱,婦女是古代耕讀傳家、家教家風教育的關鍵和主導力量。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以家為本的“家文化”,把家推廣到鄉(xiāng)就是家鄉(xiāng),推廣到全國就是國家。家庭教育事關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高低,人才培育必須從家庭開始,從家教嚴起。家是最小國,優(yōu)秀家庭教育中的家族倫理和家訓教育是規(guī)范家人行為處事和維護家庭穩(wěn)定的必須?!疤煜轮驹趪瑖驹诩摇?,家庭教育作為整個教育事業(yè)的起點,對人產(chǎn)生的潛移默化示范引導作用在整個人類教育體系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奠基性作用。
這些課子蒙學教育題材的名畫,承載著歷史,蘊含著哲理,凝結著智慧。中華民族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傳統(tǒng)美德,成就了泱泱華夏、創(chuàng)造了赫赫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