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敏
一夜勁風,晨起頓覺天地大變。暗云低垂,空氣寒冽。銀杏樹上,黃葉所剩無幾,院中小徑和花草,無不身披黃澄澄的落葉。魚池上也蒙了厚厚一層小指般大的石榴葉片。我仿佛剛知道時已入冬,竟舉目四望,愣怔了良久。
此情此景,或會讓人心生蕭瑟。但實在說,此時我倒無悲老嘆秋之感,反為大自然這鮮明泰然的性格而油然贊嘆。恰是遠處保潔員忙不迭清掃落葉的唰唰聲,讓我為葉片們叫一聲屈?!疤煨杏谐?,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落英們如同這自然界一切草木蟲魚、一切生命一樣,只不過循著必要的生存節(jié)律按時換季。春來萌發(fā)、秋來落葉,可謂一種明智的生存哲學,而落葉是樹木為了減少消耗、對抗寒冬?;鵀槟嗟娜~片不僅為自己積蓄了來年的養(yǎng)分,那金黃別致的色彩,也為人世增添了難得的美感。我們何不效法屈原,“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為之喝一聲彩呢?
其實,自然界的四季循環(huán),花鳥蟲魚的生生不息,從來都在默默地昭示著我們生存的哲理。譬如事物的榮枯、生命的存亡,乃是世間的頭等大事。對死亡之恐懼、對生之留戀是一切生命的天性。放眼看看,人們富極貪生,窮極依然怕死。然過于貪生惜命,則可能墮入病態(tài)。對此我們需要的是無畏的精神和超脫的認知。試想,倘若我們現(xiàn)在是花草,也會留戀生命嗎?也會有死之恐懼嗎?當然會有的。唯其恐懼,它們才會生得更努力,更紅艷,更有品位。而恐懼之于生命也確有獨特功用,它實質可說是自然界一切生機的催化劑。風雨襲來,草木俯伏;雷電擊去,蛇竄狼奔;一俟雨消風息,植物又攀緣拔節(jié),奮力向上;動物又交歡追逐,竭力繁殖,一派欣欣向榮!而恐懼也罷,坦然也罷,我們作為大自然之一份子,其實是永恒不滅的——如果我們不執(zhí)著于一種生存形式,死亡不過是生存的某種轉化而已,所以淮南子會說“生如寄,死如歸”。生則生矣,死則死罷,一切順天知命吧。作為更高等生命的人類,我們唯求生得輝煌,死得壯麗。一旦撒手人寰,我們“化作春泥更護花”,不亦快哉?
姜琍敏:一級作家、《雨花》雜志原主編、中國散文學會原副會長?,F(xiàn)任江蘇省散文學會會長。1976年迄今,發(fā)表、出版長篇小說11部,出版詩集、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隨筆集24部,多次獲獎。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