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
因為前夜下了雪,巴黎郊外道路泥濘,好在天氣漸漸放晴,照在不遠處褐色建筑的外墻,上面掛著一組五環(huán)和“PARIS 2024”字樣,又一個奧運年要來了。
盡管在路上堵了一小會兒,但王俊凱還是準時出現(xiàn)。他看起來比大家都挺拔,絲毫沒有趕完紅眼航班的疲態(tài)。這是他法國之旅繁忙日程中的一環(huán)—進展很順利,這使他感到開心。之后他將參加時裝周的各項工作,以及獲得本次旅程的彩蛋—和偶像周杰倫相遇。巴黎行程結(jié)束后,他回到劇組繼續(xù)拍攝,看新項目的劇本,然后回家過年。
從13歲出道至今,王俊凱在眾人注視下走過了十余年,從被大眾熟知的人氣少年偶像到如今可以獨當一面的青年演員、歌手,他的成長速度是迅猛的。在這個碎片化、快節(jié)奏的信息時代,作為青年演員的王俊凱并沒有一味追隨市場,而是異常冷靜地選擇讓自己沉淀。大多數(shù)時候,他是安靜、內(nèi)斂的,像在思考又或者是觀察,或者是靜聽自己的內(nèi)心。近幾年的他,也更多是以演員的身份活躍在大眾的視野里,他沉淀在自己的作品創(chuàng)作中,活在角色里。成長在王俊凱身上瞬間變得具象,這個于讓旁人來講漫長嬗變的過程,于我們而言,最直觀的感受便是:王俊凱歷練得愈發(fā)成熟了。
2023年,站在出道10周年的時間路口,王俊凱發(fā)布了新歌《回望》,這似乎是一種對過往的致意?;赝蹩P的這一路,他的成長幾乎可視作養(yǎng)成系的樣本—如何把無形的期待化作可見可感的成績,如何在主流價值觀和多元市場之間取得平衡,如何接住熱望,同時保有自我。
大眾喜歡把“溫柔”這個詞和他聯(lián)系在一起,對此,王俊凱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爸燥@得溫柔,是因為自己在日常狀態(tài)下的說話語氣語調(diào)偏慢,情緒方面也沒有過多的波動,所以讓大家有這樣的印象。”說完這句話之后,他又非常嚴謹?shù)丶恿艘痪洹拔沂沁@樣覺得的”。至于為什么會呈現(xiàn)出這種狀態(tài),他描述自己應該是在消化或者感知信息當中,逐漸養(yǎng)成了一些個人習慣—一些遇事不著急表達的習慣。而當“溫柔”具象化,“其實是一種更為強大的表現(xiàn)形式,它可能會讓表演更有潤物無聲的穿透力。于我而言,是一種更舒適的節(jié)奏”。
如果仔細觀察他在過往采訪中對飾演角色的描述,會發(fā)現(xiàn)他對談論角色頗有興趣,總在試圖進入他們內(nèi)心。而在尚未上映的電影《刺猬》里,他在影片中飾演少年周正,戲中的他,要從一個被家里人都當作“怪咖”的狀態(tài),逐漸成長到最終擁有“世人皆醉我獨醒”般的冷靜,是個內(nèi)心世界極其豐富復雜的少年。周正所經(jīng)歷的成長挑戰(zhàn)和內(nèi)心探索,他的脆弱與堅強并存的狀態(tài),也有一部分投射到王俊凱的真實經(jīng)歷中。當不斷被比較成為一種常態(tài),達到期待或者偏離期待,都會導致更多聲音的出現(xiàn)。青少年時期來自父母的壓力,讓情緒像一個郁結(jié)的種子埋在土里,有的爆發(fā),有的就這樣被掩埋,也許多年之后才會和解。周正就是這樣,在高壓環(huán)境下每個個體的應激反應會不同,周正的表現(xiàn)形式是口吃?!懊總€人都會遇到被各種比較的時候,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對這些聲音會非常敏感,應該都經(jīng)歷過別人口中的‘叛逆期吧,每到這時,內(nèi)心就會出現(xiàn)兩種聲音在打架,與其蠻力對抗,不如沉下來,去看清”??梢钥闯?,王俊凱一直在給予人物細節(jié),讓角色真實而豐沛,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做演員必要的”。
談論到劇本角色時,王俊凱褪去了初見的慢熱,大方地與我們分享他所飾演的角色,以及他對人物的見解和喜愛。真誠地演繹每個角色,不緊不慢地完成自我沉淀,在人生這場旅途中不斷地探索,真切地感受每一個當下和未來,滿懷堅定,守住自己的熱愛。
當我們和王俊凱聊到“喜歡用什么方式讓自己沉下來”時,他給了我們五個字“去看、去代入”。這同時也側(cè)面為我們解答了,為什么同一個活動他連續(xù)參與了三屆。2021年10月,王俊凱出席第五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并擔任特約策展人和青年評審。這是他首次全面地參與到電影展的籌辦當中,提起那次經(jīng)歷,比起探知到新工作領域的緊張與興奮,王俊凱坦言,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觀眾觀影習慣,以及業(yè)內(nèi)的討論氛圍和激烈的觀點分享更深深讓他著迷。當然,“青年評審榮譽”的獎項評選也是一場極盡儀式感與腦力的工作—耗時6小時的辯論。在往后的兩年,王俊凱每次到平遙都會選擇多待幾天,他享受穿梭在各影廳之間,趕場看電影的感覺。在他看來,觀看更多的影片,可以多吸收一些新的理念,更迭理解。這也是王俊凱自己選擇的沉淀方式,和創(chuàng)作者一起互相交流,和觀眾一起享受電影。在平遙,他很多時候都是一頭扎進影院,和大家一起看電影,去看觀眾的反應,看完再回到辦公室和大家去討論,去分享。這對于王俊凱而言可以算是另一種方式的“度假”,他可以暫時地“放飛自我”,享受電影帶來的純粹快樂。
我們與王俊凱的見面在春節(jié)前,當我們問起他的過年計劃時,他說法國之行結(jié)束后,再完成年前一些工作的收尾,就會回到家鄉(xiāng)和家人團聚春節(jié)。他還分享道:“過完年,會感到春天在一步步來臨。我最喜歡的春天場景是萬物復蘇,風景都開始有了顏色。然后氣溫開始回升,不會有特別冷冽的感覺,衣服可以穿得輕薄一些,人也會跟著輕快不少?!?/p>
始終保持著溫潤,認真地感知每一個細節(jié),也盡情享受成長的樂趣,這是王俊凱對待眼前的一切最本真的反應。越來越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的篤定和自信都是靠最樸質(zhì)的方式向內(nèi)去建立,目標清晰,并永遠向前。
ELLE:這次拍攝在法國,有哪些法國的山河湖海、城市人文是你想要去探索、感受的呢?
王俊凱:其實每次來主要都是因為工作行程,有時間去的也都是一些地標性的景點,之后還是比較希望有機會來法國度個假什么的,感受一下這里的慢節(jié)奏生活,聽說這邊的蔚藍海岸很漂亮,還有很多滑雪場,都還挺吸引我的。
ELLE:用三個關鍵詞形容你對巴黎的感受。
王俊凱:這次的話,擁堵、寒冷、充實。
ELLE:你在 18 歲成立的第一支公益基金煥藍夢想基金,現(xiàn)在已經(jīng)步入第七年,你覺得做公益是希望帶來什么改變嗎?
王俊凱:我覺得做這件事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想給大家一個舒適的閱讀環(huán)境,讓他們可以享受閱讀,愛上閱讀,希望通閱讀能夠成為小朋友們欣賞、了解這個世界的路徑。就這樣,從來沒想過通過這件事會去變得怎么樣才去做,希望喜歡閱讀的小朋友有一個美好的角落。
ELLE:《斷· 橋》中的孟超,《刺猬》里的周正,《重生之門》中的莊文杰,還有《野孩子》里的角色,這些角色多少都有邊緣、復雜的特質(zhì),我們很好奇這是你現(xiàn)階段感興趣的人物嗎?
王俊凱:我感覺這件事真的有點巧了,恰好這幾個角色前后腳出現(xiàn),造成了大家會覺得我是不是現(xiàn)階段只對這類型的角色感興趣,其實不是這樣的。相較于角色來說,我首先在意的還是整個故事的內(nèi)核在表達上有沒有能和我形成共鳴的地方,其次才是考慮這個角色在整個故事中是否立得住,是否能夠更好地服務劇情推進。比如說《斷· 橋》中的孟超,他對這個世界有期待,希望大家可以接納他,但是他的經(jīng)歷又讓他不得不活得小心翼翼;《刺猬》的故事發(fā)生在典型的中國式傳統(tǒng)家庭里,無法擺脫的親緣關系讓我們時常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而周正卻正好相反,他知道自己就是這個樣子的,與父母親戚的期待不符,但這并不能說明自己就是錯的,是失敗的;至于《重生之門》里的莊文杰,我更想表達的是我們身邊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經(jīng)歷就是比較特殊的,他也許做不到心無旁騖地求學工作,那這些人也會有自己的路要走,誰又能預料到這些人的生活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步入正軌呢?再來就是最近的這部《野孩子》,首先這個故事是有現(xiàn)實新聞作為依托的,我要做到的就是盡可能還原故事發(fā)生時這個角色的狀態(tài),其實看這個新聞的時候是一種狀態(tài),等你融入其中去演繹這個人物的時候,你往往會有更多不同的感受。其實每一個角色,身上都有他非常讓人共情的部分,希望通過我的詮釋可以讓大家感受到他們身上的某些特質(zhì)和掙扎;讓大家看得到每個角色身上不同的閃光點,去領悟到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值得欣賞的那個部分,希望我可以把它展現(xiàn)出來。
ELLE:近年來,除了拍戲和一些活動的露出,大家發(fā)現(xiàn)你的日常物料更新頻率好像變低了,是刻意想減少,還是出于什么考慮?
王俊凱:刻意減少倒是沒有,不過隨著自己慢慢長大,分享欲沒有小時候那么旺盛倒是真的。現(xiàn)在發(fā)微博感覺更像發(fā)朋友圈,看到有意思的、有想說的,就發(fā)一下,不想把這件事搞得像完成任務一樣。
ELLE:面臨壓力和焦慮時,你會用怎樣的方式來自我疏解?
王俊凱:看看電影,聽聽音樂,打打游戲(笑),或者就是安靜地呆一下,就是一些尋常的解壓方式吧。和大家沒有什么不同。
ELLE:過去一年,覺得自己有收獲的地方是什么?
王俊凱:在不斷更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