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基于語篇分析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可有效引導學生讀懂、讀透語篇。文章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10為例,探究基于語篇分析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施路徑。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篇分析;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陳顏(1976—),女,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qū)青山初級中學。
一、學生的語篇分析閱讀現(xiàn)狀
(一)學習無進展,興趣難以激發(fā)
閱讀語篇通常題量較大、難度較高,需要學生花足夠的時間和耐心進行學習。但是,閱讀能力短時間內難以看到提高,因此,學生會逐漸對閱讀失去興趣。
(二)學習無指導,方法難以積累
沒有教師的引導或者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學習,學生很難靠自己積累語篇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學生一旦沒有閱讀頭緒,回答問題也就沒有邏輯,逐漸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三)學習無探索,效果難以提升
英語語言知識是比較分散的,學生很難進行總結歸納。如果教師不引導學生深度開展語篇分析活動,就會導致學生的閱讀效果難以提升。
二、語篇分析教學的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動力
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設計語篇分析閱讀教學活動并為學生搭建支架,有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動力。
(二)讓學生學會閱讀
教師基于主題、文體和語言等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學習語篇分析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怎么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讓學生學會閱讀。
(三)讓學生愛上閱讀
教師組織學生深度開展語篇分析活動,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語篇,有助于學生感受語篇的魅力,讓學生愛上閱讀。
三、基于語篇分析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視角
(一)單元整體視角
語篇是單元主題的載體,同一單元的語篇之間必然存在主題意義上的共通點。教師引導學生基于單元整體視角了解單元主題,讓學生知道應該學什么,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語篇分析的方向。
(二)具體語篇視角
語篇中的邏輯結構和呈現(xiàn)信息的方式承載著語篇的教學目標。教師由淺入深地分析具體語篇,為學生提供語篇分析的思維圖式,可以幫助學生掌握語篇分析的方法。
(三)語篇內部的語言細節(jié)視角
教師利用不同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分析語篇內部的語言細節(jié),有助于學生深度挖掘語篇主題、加深對語篇的理解。
四、基于語篇分析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施策略
(一) 以單元主題為引領
1.分析單元所有語篇
單元內部不同語篇的話題和類型可能存在差異。分析單元語篇要求教師對單元內所有的語篇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確定語篇與語篇之間的邏輯關系、了解語篇類型的變化、探究語篇內容的異同、總結語篇的話題及其教學要求。
筆者整體分析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10的語篇,并根據單元不同語篇的話題和教學活動的安排邏輯,設計了5個教學課時(如表1所示)。其中,課時3的語篇為筆者根據單元主題增加的。
2.分析單元語篇的邏輯主線
Unit 10有兩大話題,一為“國外的庭院售賣活動”,即談論所擁有的的物品;二為“我國鄉(xiāng)村的變遷”,即談論周圍事物的變化。
筆者按照What—Why—How的邏輯順序,分析單元的第一條邏輯主線:什么是國外的庭院售賣活動—為什么要開展庭院售賣活動(慈善捐贈)—如何挑選庭院售賣的物品(兒時舊物)。此外,筆者還按照話題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析單元的第二條邏輯主線:兒時舊物承載的回憶—家鄉(xiāng)建筑的變化—由家鄉(xiāng)變遷激發(fā)的家鄉(xiāng)情懷。
主線一有助于學生了解國外社區(qū)生活中的庭院售賣等慈善捐贈活動,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心、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主線二有助于學生感知我國鄉(xiāng)村的變遷,讓學生關注祖國、社會和家鄉(xiāng)的發(fā)展進步,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3. 明確單元具體語篇的主題意義
主題意義是指主題呈現(xiàn)的核心思想或深層含義,通常與文化內涵、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相關[1]。
以“Section B”“Hometown Feelings”為例。此語篇的主題意義如圖1所示。
圖1 “Section B”“Hometown Feelings”的主題意義
(二)以具體語篇為依托
1.分析具體語篇的內容
教師需從What、Why、How三個維度分析具體語篇,即分析語篇的主題和內容,作者的意圖、情感態(tài)度或價值取向,語篇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如表2所示)。教師在分析語篇時,不僅要思考并揭示語篇的主題意義,還要分析語篇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實現(xiàn)語篇的育人價值。
Why 語篇是一篇記敘文,通過分析主人公的情感,引導學生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層含義;此外,語篇的話題為“家鄉(xiāng)情懷”,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歷相匹配
How 語篇通過主人公鐘偉家鄉(xiāng)的變化,展示中國鄉(xiāng)村的變化和發(fā)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家鄉(xiāng)和祖國的發(fā)展進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語篇通過展示鐘偉“永遠不變的回憶”,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幫助家鄉(xiāng)的社會責任感
2.分析語篇的教學目標
語篇的教學目標包括語言能力目標、學習能力目標、文化意識目標、思維品質目標等(如表3所示)。
3.分析語篇的教學重難點
4.建構語篇的結構思維圖示
梳理語篇的組織結構有助于學生理清語篇的布局謀篇、了解語篇的組織過程。在“Section B”“Home-town Feelings”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引導學生從標題、插圖等部分提取信息,并梳理各段落主題句之間的關系。學生在整合細節(jié)的基礎上,能夠自主建構語篇的結構思維圖示。
(三)以教學活動為抓手
1.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
學生是分析語篇的主體。分析語篇的過程是學生發(fā)展語言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培養(yǎng)文化意識和學會學習的過程。根據英語學習活動觀,教師要設計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等有效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會解決真實問題,確保達成教學目標。
2.幫助學生進入閱讀狀態(tài)
在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后,教師要關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在“Section B”“Hometown Feelings”的教學實踐中,為了幫助學生進入閱讀狀態(tài),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以下兩個活動。
活動一:播放“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和《鄉(xiāng)愁》這兩首歌曲,引導學生比較中外的思鄉(xiāng)之情。
活動二:提出開放性問題“Where is your home-town? Why did you leave your hometown? How often do you return home? What changes do you notice different every time you go back?”。
這兩個活動不僅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文化意識,還能有效幫助學生進入閱讀狀態(tài),提高學生分析語篇的效率。
3.分析語篇的細節(jié)
語篇的細節(jié)服務于語篇的主旨。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語篇句子背后的深刻含義,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文章主題。
在“Section B”“Hometown Feelings”中,有許多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單詞和短語,如shame、have to、thanks to、important steps、great memories等。筆者引導學生分析這些單詞和短語蘊含的情感,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家鄉(xiāng)情懷,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結語
文章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10為例,從單元整體語篇到單元具體語篇,探究基于語篇分析的初中英語整體閱讀教學實踐,意在逐步引導學生對語篇的主題、思維及邏輯進行深度學習,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新忠.高中英語教學中語篇的主題與主題意義[J].英語學習,2018(1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