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蝶,張慧欣
(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武漢 430073)
制式校服是學校規(guī)定的統(tǒng)一樣式的學生服裝,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身份的象征。校服不僅能夠體現(xiàn)學校的精神風貌,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還能減少學生之間的消費攀比,促進教育公平。制式校服承載著傳播文明、提升小學生氣質修養(yǎng)和精神境界的重要功能。規(guī)范的小學生制式校服是教育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品格和審美情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審美的變化,小學生對校服的設計和風格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近年來,“國潮”風格作為一種新興的時尚文化現(xiàn)象,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和喜愛。“國潮”風格是指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現(xiàn)代潮流元素相結合,展現(xiàn)出獨特的東方魅力和個性特色,當前制式校服與國潮風格的碰撞更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2]。探討“國潮”風格是否適合應用于小學生校服設計中,以及如何在保證校服的安全、舒適、實用、美觀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將“國潮”風格融入到校服設計中[3]。
1.1.1 樣本選擇
本次調研對象為全國范圍內的小學生及其父母。選擇小學生和父母,讓他們同時接受調研,主要是因為當前這個時代的小學生跟以前大不相同,他們心智發(fā)育迅速,不能按傳統(tǒng)思維模式看待小學生心理。由于這一時期的兒童比較特殊,他們通常對事物采取“局部觀察和自我中心式的理解”,對事物的理解不夠完整和確定,對調查問卷的有效性將有一定的影響。另外,小學生服裝市場的購買主力還是學生家長,所以問卷內容主要針對學生家長,以提高問卷的有效性。為保證調查研究數(shù)據(jù)的科學性,對小學生采用深入訪談法,利用小學生課余或假期時間,與他們進行面對面溝通了解,提高問卷調查的準確度。
1.1.2 調研內容
調研將問卷調查與現(xiàn)場訪問相結合,問卷內容共分為以下3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了解小學生及家長的基本情況,共設置4個問題。通過調查小學生的性別、年級以及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不僅可以了解調研對象的特征,還可以探索這些特征與最終結論之間的聯(lián)系與影響。
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小學生家長對制式校服的認可程度和心理需求,以及對國潮服飾的認知水平,共設置8個問題,包括小學生校服的價位、選擇、要求、特征及對國潮服飾元素的偏好。
第三部分主要是了解被調查者對小學生制式校服的關注因素以及發(fā)展改善建議,共設置8個問題,包括小學生校服的面料、色彩、款式和家長的關注方向。這些數(shù)據(jù)也為后面的設計提供重要的參考意見。
問卷調查后,將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與深度訪談結果進行綜合分析處理。一是找出小學生群體的主觀心理訴求以及家長消費行為中的一些特征,以便更好地了解群體需求,把握市場動態(tài)。二是為接下來的國潮風小學生制式校服的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一些參考,掌握設計方向。
本次調查問卷旨在調查小學生家長對當前國潮風格下的小學生制式校服設計有什么樣的看法和意見,從而有助于根據(jù)消費者的實際訴求,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調查采用網(wǎng)上問卷的形式,在正式發(fā)放問卷之前,進行了初次預試問卷,并與導師討論,充分吸取被調查人員的反饋意見,對問卷內容進行二次修改。
最終共收回220份有效問卷,樣本包含了隨機地區(qū)的小學生家長,調研對象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從而避免主觀意識,保證數(shù)據(jù)準確可靠。為進一步驗證問卷的信度和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利用Cronbach'sα信度系數(shù)方法對問卷中的第15題(小學生制式校服選擇主觀行為分析)和第18題(國潮風下小學生制式校服設計要點)2道量表題進行了檢驗,結果見表1。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09,高于通常認為可接受的0.6,說明該問卷的數(shù)據(jù)信度質量良好,分析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很高。
表1 問卷可靠性統(tǒng)計量
使用SPSS軟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主要采用卡方檢驗、頻率分析、單因素ANOVA 方差分析及交叉表分析等方法,探究小學生制式校服選擇的主觀因素及設計要素分析、國潮風格設計要素及應用分析這2個測量維度。通過對消費者真實需求的探尋,為校服設計提供一些指導意見[4]。
在不影響小學生上課的情況下,為了有更加充裕的時間與小學生進行深度訪談,選擇一家少兒培訓機構進行現(xiàn)場訪問。受訪人群大部分為來自周邊不同學校的小學生,調研對象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保證了分析結果的準確可靠。
首先,給參與調查的小學生們展示各類校服圖片。結果顯示,超過60%的小學生表示喜歡制式校服。制式校服受歡迎的原因主要包括“款式像動漫人物”“平時沒有穿過”“時尚洋氣”等。其中一個三年級女孩子表示:“我喜歡穿校服,因為每個人都穿同樣的衣服,不會有人比我穿得好看或者不好看?!庇纱丝梢?小學生對于校服接受程度比較高,探討興趣較為濃厚。
然后,詢問小學生對校服款式、面料、顏色的意見。了解到現(xiàn)在的小學生普遍更加注重校服美觀性,喜歡新穎的款式色彩,追求美感。同時還發(fā)現(xiàn)由于小學生校服的統(tǒng)一性和規(guī)范性,存在個別小學生排斥每天強制穿校服的情況,他們認為需要有時間穿自己喜歡的衣服。由此可見,還需通過宣傳和教育等方式加強對小學生制式校服的認知和推廣使用。
最后,詢問小學生及家長對改進制式校服的意見。其中,一些小學生表示希望校服能夠更加透氣、舒適,以保證在炎熱的天氣中也能夠穿得舒適。此外,還有一些小學生表示希望校服可以增加一些個性化的設計元素,讓自己在校園中更加與眾不同。家長們普遍認為,小學生校服力求符合學生形象和審美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實用性和舒適性。另外,小學生制式校服可以減少孩子們的攀比心理,減少不必要的消費,同時也能保護孩子們的隱私,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推行小學生制式校服,不僅節(jié)約了家庭開支,還讓孩子們更加珍惜自己的校服,養(yǎng)成樸素的消費習慣。
由此可見,多數(shù)小學生對制式校服持有比較積極的態(tài)度。大部分小學生認為穿上校服能夠讓學生感到自己是學校的一員,增強了集體意識和歸屬感。通過深度訪談,小學生制式校服文化和設計的研究思路更加開闊,為后續(xù)的設計創(chuàng)新提供了指導方向。
2.2.1 小學生制式校服選擇的主觀因素及設計要素
相關研究表明,父母的影響因素對于兒童行為問題的發(fā)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主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選擇和行為。特別是在小學階段,家長的教育觀念、價值觀、行為模式和家庭經(jīng)濟狀況都會對孩子在校服的選擇上產(chǎn)生影響[5]。
從表2可知,利用卡方檢驗(交叉分析)研究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對家長傾向于購買什么價位的小學生校服的影響,結果呈現(xiàn)出0.05水平顯著性(chi=17.802,p=0.038<0.05)。通過百分比對比差異可知,受教育水平為小學的家長選擇100~200元校服的比例為76.92%,明顯高于平均水平39.55%;受教育水平為大學本科及以上的家長選擇100~200元校服的比例為45.05%,明顯高于平均水平39.55%;受教育水平為初中的家長選擇300~400元校服的比例為53.49%,明顯高于平均水平43.18%,選擇500~600元校服的比例為23.26%,明顯高于平均水平15.91%。平均值得分對比結果:初中>小學,高中/中專>小學,初中>大學本科及以上。由此可見,家長受教育程度對于家長傾向于購買什么價位的小學生校服均呈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
表2 卡方檢驗
結論得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家長可能更傾向于購買較高價位的校服,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可能更傾向于購買較低價位的校服。這通常與家長的經(jīng)濟能力、教育觀念和社會階層密切相關,教育觀念和社會階層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家長的消費觀念和對校服的期望,影響家長在校服選擇上的傾向。在制定校服政策和滿足家長需求的過程中,學校和相關部門應充分考慮不同家長群體的經(jīng)濟能力、教育觀念和社會階層等因素,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并確保校服的質量、舒適性和經(jīng)濟實惠性,更好地滿足不同家庭和學生的需求,促進教育公平和家校合作。
針對家長更注重小學生校服哪些方面這個問題,做ANOVA 單因素分析,通過對不同方面的評分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到各因素的平均值曲線,如圖1所示。從圖1中可以直觀地看出每個因素對家長評分的影響程度和差異。其中舒適度方面的評分最高,這進一步證實了家長在為孩子選擇校服的過程中,普遍認為舒適度是選擇校服最重要的因素。同時,面料的選擇和安全性也是家長們非常關注的因素,這可能與孩子們穿著舒適、柔軟的衣物更有助于他們在學校中自由活動有關。家長們希望校服能夠提供足夠的保護,確保孩子們在學校環(huán)境中的安全,這可能與近年來一些學校發(fā)生的安全事故有關,家長們更加重視孩子們的安全。例如,校服的設計應該避免使用有可能對孩子皮膚造成刺激的材料,同時也要避免設可能導致孩子受傷的尖銳邊緣或易滑的元素。品牌方面的評分相對較低,這可能是因為家長們認為品牌并不是選擇校服最關鍵的因素,他們更注重校服的質量和舒適度。
圖1 家長對小學生校服需求因素評分的平均值
另外,利用方差分析(單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家長傾向于購買什么價位的小學生校服對于價格、品牌、款式、面料、舒適度、實用性、安全性共7項因素的差異性(表3)。具體分析可知,對于品牌呈現(xiàn)出0.01水平顯著性(F=5.599,p=0.001),有著較為明顯差異的組別平均值得分對比結果:300~400>100~200,500~600>100~200,300~400>其他,500~600>其他;對于面料呈現(xiàn)出0.05 水平顯著性(F =3.652,p=0.013),有著較為明顯差異的組別平均值得分對比結果:100~200>其他,300~400>其他,500~600>其他;對于安全性呈現(xiàn)出0.01水平顯著性(F=6.166,p=0.000),有著較為明顯差異的組別平均值得分對比結果:100~200>500~600,100~200>其他,300~400>其他,500~600>其他。由此可見,家長傾向于購買什么價位的小學生校服樣本對于價格、款式、舒適度、實用性這4項因素不會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p>0.05),但是對于品牌、面料、安全性這3項因素呈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p<0.05)。
表3 方差分析結果
調查表明,不同家長在購買不同價位的小學生校服時,對各因素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同。愿意購買高價位校服的家長更傾向于選擇那些知名度高、信譽好的品牌校服,他們可能認為這些品牌的產(chǎn)品質量更有保障,更能確保校服的耐用性和舒適度,這種選擇行為進一步證明了家長的價值觀會對他們在校服的主觀選擇上產(chǎn)生影響。此外,傾向于購買低價位小學生校服的家長,則更加關注面料材質和安全性的選擇,希望校服的面料能夠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舒適性,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穿著體驗,注重校服的質量認證和生產(chǎn)工藝,確保校服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安全沒有任何潛在風險。因此,在設計和生產(chǎn)校服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質量和安全性,還需要提供更多的選擇,以滿足不同家長的預算和需求,提高校服的市場適應性和滿意度。
在小學生制式校服的具體形制選擇方面,家長們也表現(xiàn)出了更加確切的方向。風格方面(表4),利用頻數(shù)分析家長認為小學生制式校服應該體現(xiàn)哪些特征,擬合優(yōu)度檢驗呈現(xiàn)出顯著性(chi=36.870,p=0.000<0.05),這意味著各項的選擇比例具有明顯差異性。其中,文化自信、校園文化這2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這種偏好的結果,反映了家長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傳承的重視,他們希望借助校服這一載體,讓孩子們從小就感受到本國文化的魅力和自信。因此,在設計校服時,應該注重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以展示小學生對本國文化的熱愛和自豪感[6]。
表4 $Q10 家長認為小學生制式校服應體現(xiàn)的特征頻率
材質方面(表5),利用頻數(shù)分析家長對于小學生校服面料的選擇,擬合優(yōu)度檢驗呈現(xiàn)出顯著性(chi=85.943,p=0.000<0.05)。其中,滌綸面料、針織面料和純棉面料這3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這意味著家長更傾向于選擇柔軟舒適、透氣性好且易于清洗的面料,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穿著體驗,保持舒適度和干爽感。同時反映了家長對孩子健康和著裝舒適性的關注,體現(xiàn)了家長對校服質量的要求。
表5 $Q12 家長對于小學生制式校服的面料傾向頻率
顏色方面(表6),利用頻數(shù)分析家長對小學生校服顏色的選擇,擬合優(yōu)度檢驗呈現(xiàn)出顯著性 (chi=42.286,p=0.000<0.05)。其中,綠色、紅色、黃色這3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這意味著家長更傾向于選擇明亮活潑的顏色。研究表明,色彩對人的心理和情緒有著重要的影響,能夠提高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和積極性,讓孩子感到快樂和舒適,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同時增加小學生校服的可見性和辨識度[7]。
表6 $Q14家長對于小學生制式校服的顏色(主色調)傾向頻率
關于校服市場現(xiàn)狀的調研結果,從表7可知,擬合優(yōu)度檢驗呈現(xiàn)出顯著性(chi=113.709,p=0.000<0.050)。其中,號型不準確、款式不新穎、面料不舒服這3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這些問題在學生和家長中的關注度非常高,已經(jīng)成為了影響他們選擇校服的重要因素。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學生的穿著體驗,也可能影響他們對學校的印象和歸屬感。因此,對于校服設計的改善,需要從這些細節(jié)入手,提高學生對校服的滿意度和喜愛度,增強他們對學校的歸屬感。只有真正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期待,才能推動校服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表7 $Q11家長認為小學生制式校服存在的問題頻率
2.2.2 國潮風格設計要素及應用
近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復興,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和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和魅力。國潮風格的出現(xiàn)不僅體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和傳承,也表達了對時代變化的適應和創(chuàng)新。在這個背景下,小學生制式校服如何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更好地迎合大眾的審美需求,應首先考慮大眾對國潮的認知水平。利用頻數(shù)分析家長對國潮元素的認知(表8),擬合優(yōu)度檢驗呈現(xiàn)出顯著性(chi=121.982,p=0.000<0.05),這意味著各項的選擇比例具有明顯差異性。其中,中國結、千紙鶴和吉祥圖騰紋樣這2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說明這些國潮元素在家長中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和受歡迎程度。因此,在設計過程中,可以融入這些傳統(tǒng)元素,使校服更具時尚感,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表8 $Q16 家長對國潮元素的感受頻率
對于國潮服飾市場現(xiàn)狀,利用頻數(shù)分析家長認為如今的國潮市場存在哪些不足(表9),擬合優(yōu)度檢驗呈現(xiàn)出顯著性(chi=18.441,p=0.000<0.05)。其中,服裝較為單一、款式不夠新穎這1項的響應率和普及率明顯較高。這意味著許多家長認為國潮市場上的服裝款式過于單調,缺乏創(chuàng)新和多樣性。這種單一的風格可能會限制消費者的選擇空間和購買意愿,從而影響市場的活力和競爭力。因此,相關企業(yè)和設計師應該加強對市場需求的研究和了解,推出更多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服裝款式,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提升市場的競爭力[8]。
表9 $Q17家長認為如今國潮服飾市場的不足之處頻率
針對家長希望現(xiàn)有校服做出哪些改變這個問題,做ANOVA 單因素分析,得到如下不同方面的平均值曲線,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直觀地看出各因素的評分差別。數(shù)據(jù)顯示,家長對實用性、安全性等功能性需求的評分最高,這意味著家長認為校服應該具有實際使用價值,并能夠確保學生的安全。這可能與家長希望校服能夠滿足學生日常活動的需求以及提供一定的保護有關。相比之下,設計款式時尚潮流方面的評分相對較低,這可能是因為家長認為校服的設計應該以學生的舒適感為首要考慮因素,而不是追求時尚潮流、注重外表。
圖2 家長希望小學生校服改變方向評分的平均值
基于這些數(shù)據(jù)分析的結果,在設計過程中,首先應該注重實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設計要求,選擇適合學生身體特點和活動需求的材料和剪裁方式,確保校服的結構穩(wěn)固可靠,防止意外傷害的發(fā)生。其次,在融入國潮元素時要注意平衡實用性和時尚性之間的關系,確保校服的設計既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又能符合家長的期望。在保留傳統(tǒng)元素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設計理念和技術手段,打造兼具傳統(tǒng)文化特色和時尚潮流的校服款式,既能展現(xiàn)學校的文化傳承,又能平衡時尚與實用的關系。
校園化是在國潮風格下設計小學生制式校服時需要考慮的首個要點,尤其是家長們重點關注的安全、實用和舒適3因素。設計時要確保校服在國潮風格的設計中,滿足學生的校園化需求。
(1)安全性是校服設計的基本要素。偽劣校服異味大,甲醛、p H 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染色牢度、耐光、耐光汗等理化指標均不達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在校服設計中,應當加強功能面料開發(fā),選用無毒、無害的面料,并且避免使用過多的細節(jié)裝飾物,以免對孩子的安全產(chǎn)生潛在威脅。例如,一些裝飾物可能會被學生誤吞或纏繞在衣物上,導致窒息或其他安全問題。此外,紐扣、拉鏈等部件應選擇牢固、易于使用和安全的設計,以防止意外傷害的發(fā)生。
(2)校服的實用性也是設計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設計時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簡化校服結構,減少復雜的細節(jié),方便孩子獨立完成穿脫。例如,可以選擇易于穿脫的拉鏈、魔術貼等設計,讓學生能夠自行穿脫衣物,培養(yǎng)他們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此外,選擇耐穿、易洗滌的面料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家長和學生可以更方便地對校服進行日常的清潔和保養(yǎng)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活潑好動,校服容易起球破損(圖3),因此面料的耐用性和易清洗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校服的功能性要滿足學生不同活動場景的需求,例如體育課、實驗課等。在校服的設計中可以考慮到學生的活動特點,增加相應的功能設計,如選用透氣性好的材質、設計易于活動的袖口等,以提供更好的穿著體驗和支持。
圖3 小學生校服日常磨損情況
(3)舒適性對于學生的穿著體驗和學習行為具有重要影響,而服裝舒適性與其面料、版型、尺寸有關。選擇透氣、柔軟、舒適的面料確保學生在各個季節(jié)都能舒適地穿著校服,面料的選擇可以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的溫度變化進行考慮,選擇適合的面料特性以滿足學生的需求。版型設計應注重肩部、袖口、領口等部位的貼合度和舒適性。同時,校服的尺寸要合適,避免過松或過緊,確保學生的活動自由及舒適度。合適的尺碼可以讓學生在穿著校服時更加舒適自如,有利于學習和活動。
從問卷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家長對于校服的設計有著較高的期望,希望校服能夠充分展現(xiàn)小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校園文化。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市場上的校服設計,往往過于追求商業(yè)利益,國潮元素的抄襲搬運、元素隨意堆砌、色彩搭配不當?shù)葐栴}層出不窮,忽視了孩子們的需求和感受,也沒有滿足家長的期望。從小學生制式校服設計的啟發(fā)角度來看,當下國潮化設計市場中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雖然國潮設計強調了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融入,但一些校服設計在文化內涵的表達上并不充分。例如,一些校服品牌只是簡單地將傳統(tǒng)元素進行堆砌,沒有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導致校服的設計缺乏深度和內涵(圖4)。設計師可以通過深入研究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內涵,在保留其精髓的基礎上,與現(xiàn)代元素進行有機融合,形成新的風格和表現(xiàn)方式,使校服更具文化特色和教育意義。同時,可以通過舉辦相關活動和展覽等方式,向學生和家長傳遞更多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知識,強調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圖4 淘寶某店鋪“國潮小學生校服”
(2)很多校服設計過于追求國潮元素,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舒適度。設計師應該在國潮元素的運用上更加注重學生的舒適度和使用需求,避免過度裝飾和復雜的設計,提升產(chǎn)品設計的創(chuàng)意和質量。同時,可以結合學生的活動特點和校園文化,注重細節(jié)處理,使校服在融入國潮元素的同時,保持整體的協(xié)調性和美觀度,兼具設計感和實用性[9]。
(3)一些校服設計在色彩搭配上過于隨意,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喜好和校園文化的搭配。設計師應該根據(jù)不同年級和學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色彩搭配方案,使校服既能展現(xiàn)出學校的品牌形象,又能夠滿足學生們的審美需求。同時,顏色的選擇應與學校文化和學生年齡特點相適應,避免過于鮮艷、刺眼的顏色,減少對學生視覺造成的不適。應注重顏色的搭配和細膩度,以保持整體的和諧性和美感。
綜上所述,要解決當前國潮化設計市場中存在的問題,需要設計師們深入挖掘國潮背后傳統(tǒng)文化的真正價值,注重文化內涵的表達和實用性的結合,設計出既能展現(xiàn)小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校園文化,又能夠滿足家長期望的小學生制式校服[10]。
傳統(tǒng)兒童服飾深厚的文化沉淀為現(xiàn)代小學生服飾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來源和參考價值。在國潮風格下設計的校服應該注重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現(xiàn)代時尚元素相結合,以展現(xiàn)學生的個性和學校的特色[11]。以荊楚地區(qū)的楚國文化為靈感,設計了2套適用于當前國潮風格下的小學生制式校服(圖5)。將楚文化的獨特圖案、意象、色彩和傳統(tǒng)藝術形式融入到校服設計中,傳達楚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內涵,讓小學生在穿著校服的同時感受到楚文化的傳承和魅力,提升校服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同時,楚文化作為中國豐富多元的文化傳統(tǒng)之一,用楚文化強大的文化底蘊將傳統(tǒng)服飾文化元素與現(xiàn)代服飾設計結合,為我國當代服飾研究提供參考,同時有助于讓更多人看到楚簡牘中的文化藝術價值。通過這種文化融合的方式,不僅能夠弘揚楚文化,還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認同,為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2]。
圖5 小學生制式校服設計圖
服飾上的圖案均以楚墓中的“三頭鳳”紋樣、“龍鳳虎紋彩繡羅衣”和“對龍對鳳紋絹”為靈感(圖6),采用打散轉換、解構重組與提煉簡化、概括抽象這2種方法對楚文化紋樣進行提取重組。隨后對提取重組后的元素,依據(jù)二方連續(xù)與四方連續(xù)的形式,重新進行組合排列(圖7),并將其裝飾到服飾領襟、袖緣及底擺處。在校服的圖案設計中加入傳統(tǒng)服飾美學的元素和理念,有助于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傳統(tǒng)美學恒久的生命力,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活體傳承者[13]。
圖6 四方連續(xù)紋樣
圖7 主要圖案的提取
款式方面,根據(jù)當前小學生制式校服造型數(shù)據(jù)調研結果,參考常用的服裝形制和設計手法,遵循小學生制式校服的設計規(guī)律進行設計。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女童的領口結合當下童裝流行款式,增加了一些創(chuàng)新細節(jié),使校服款式既不會過于繁瑣,又能滿足小學生對美感的追求。廓形采用X 型,這種廓形相對于成人制服而言有著較為寬松的特點,能夠更好地契合小學生好動的特點,不會在穿著時束縛他們的日?;顒?。色彩上則充分考慮了調查結果中小學生對綠色的喜愛程度,采用綠色與棕色的撞色搭配,突出小學生活潑俏皮的性格特征,以及青春、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面料方面,因小學生日?;顒恿看?襯衣選用純棉面料,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吸濕排汗性能。外套選用含有氨綸和滌綸的面料,既有彈性又耐磨耐造,保證小學生穿著舒適的同時還方便運動。設計2套小學生制式校服,將傳統(tǒng)文化韻味融入到童裝設計中,既展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恒久生命力,又滿足了現(xiàn)代童裝市場的需求。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小學生群體的主觀心理訴求、家長對于小學生制式校服方面的消費行為特征以及設計上的關注要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小學生及家長對小學生制式校服持積極態(tài)度,小學生渴望校服能夠更加多元化,以滿足個性化追求。另外,仍須進一步加強對小學生制式校服的認知和推廣使用,提高學生和家長對校服的認可度和使用率。同時,研究還發(fā)現(xiàn)家長的認知水平對于家長在校服選擇上的傾向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這意味著校服的設計和選擇應該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fā)展,以滿足不同家長的需求和偏好。關于小學生制式校服創(chuàng)新設計方面,家長普遍都比較重視安全性和舒適度,對校服質量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希望校服具有承載傳遞文化內涵的屬性,認為校服的設計應以學生的舒適感為首要考慮因素,而不是盲目追求時尚潮流。
因此,在小學生制式校服的設計實踐中,設計師應該注重文化內涵的表達和實用性的結合,將學生和家長的訴求放在第一位,既要確保校服的安全性與功能性,又要充分展現(xiàn)小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校園文化。小學生制式校服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除了具備歷史和文化的內涵外,還承擔著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作用。隨著人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和個性化需求的不斷增加,小學生制式校服在未來將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這也將推動童裝行業(yè)的發(fā)展,提升校服的文化價值,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