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紹娟 張慈華
河南省周口東新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河南省周口市 46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與長期吸煙、吸入有害氣體密切相關,以氣流阻塞為主要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多發(fā)于老年群體。COPD具有急性加重的特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病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控制,還可誘發(fā)肺性腦病(PE)等嚴重并發(fā)癥,甚至致患者死亡。動脈血氣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ECOPD伴PE患者病情程度、肺功能及治療效果[1]?;诖?本研究以在我院就診的60例AECOPD伴PE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動脈血氣參數(shù)變化及與預后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60例AECOPD伴PE患者納入研究,根據(jù)PE病情嚴重程度將其分為輕型、中型、重型共3組。其中輕型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齡47~78歲,平均年齡(62.43±4.29)歲;中型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49~77歲,平均年齡(62.39±4.36)歲;重型組12例,男7例,女5例;年齡50~79歲,平均年齡(62.51±4.58)歲。3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AECOPD診斷標準[2];②符合PE診斷標準[3],其中神志恍惚、嗜睡、精神異常和興奮為輕型PE,半昏迷、譫妄、躁動、反應遲鈍為中型PE,昏迷、抽搐、刺激反射消失、瞳孔異常、休克為重型PE;③知曉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其他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②面、頸部或呼吸道畸形;③拒絕使用呼吸機;④近期手術史;⑤精神障礙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神經功能異常;⑥惡性腫瘤。
1.3 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入組時或PE病情最嚴重時的動脈血1mL,肝素抗凝、隔絕空氣立即送檢,使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和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所有樣本的pH值、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碳酸氫鹽離子(HCO3-)、鈉離子(Na+)、鉀離子(K+)、氯離子(Cl-)水平。
1.4 觀察指標 對比3組患者pH值、PaO2、PaCO2、HCO3-、Na+、K+、Cl-水平及病死率;對比不同pH值、PaCO2水平患者的病死率;根據(jù)患者動脈血氣檢測結果,判斷酸堿失衡類型,并對比不同酸堿失衡類型患者的病死率。
2.1 3組患者動脈血氣參數(shù)對比 重型組pH值、PaO2、Na+、K+、Cl-水平均低于中型組及輕型組,且中型組上述指標均低于輕型組(P<0.05);重型組PaCO2、HCO3-水平均高于中型組及輕型組,且中型組上述指標均高于輕型組(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動脈血氣參數(shù)對比
2.2 3組患者病死率對比 輕、中、重型組患者病死率分別為21.74%(5/23)、48.00%(12/25)、66.67%(8/12),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256,P=0.027<0.05)。
2.3 不同pH值、PaCO2水平患者病死率對比 pH值<7.25的患者病死率高于pH值≥7.25的患者(P<0.05),且PaCO2≥80mmHg的患者病死率高于PaCO2為50~<60mmHg的患者(P<0.05),見表2。
表2 不同pH值、PaCO2水平患者病死率對比[n(%)]
2.4 不同酸堿失衡類型患者病死率對比 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患者病死率最高,單純呼酸患者病死率最低,不同酸堿失衡類型患者病死率存在顯著差異(χ2=15.287,P=0.002<0.05),見表3。
表3 不同酸堿失衡類型患者病死率對比[n(%)]
PE是COPD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患者PE病情程度與動脈血氣指標變化存在一定關系。本文結果顯示,隨著AECOPD伴PE患者PE病情不斷加重,其pH值、PaO2、Na+、K+、Cl-水平不斷下降,而PaCO2、HCO3-水平不斷上升。病理研究顯示,長期缺氧和二氧化碳(CO2)潴留會導致顱內壓升高,腦灌注壓下降,腦血流不足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意識障礙,而意識障礙嚴重者其呼吸功能會受到一定抑制,故患者CO2潴留會進一步加重,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患者完全昏迷甚至休克[4]。血電解質異常與PE患者病情亦存在密切聯(lián)系,低鈉血癥、低鉀血癥和低氯血癥均會誘發(fā)神經功能障礙,隨著患者低氧血癥不斷加重,其HCO3-水平會逐漸上升,患者出現(xiàn)呼吸性酸中毒,血鉀水平下降,鈉泵活性受到影響,Na+轉移出現(xiàn)障礙,細胞內Na+水平上升,而血液中Na+水平下降。血鈉水平下降會導致水排泄障礙,而水排泄障礙會導致患者垂體后葉分泌抗利尿激素水平增加,引發(fā)水潴留,導致低鈉血癥加重。血液中HCO3-水平上升還會加速血液中Cl-排出,引發(fā)低氯血癥[5]。
PE病情嚴重程度與AECOPD伴PE患者預后存在密切聯(lián)系,隨PE病情加重,患者病死率會顯著提高。AECOPD患者肺部CO2隨病情進展會逐漸增多,致使腦細胞興奮性降低,并可致腦部pH值下降,進而引起腦水腫,兩者可相互促進,影響患者預后[6]。本文結果顯示,伴重型PE患者病死率高達66.67%。本文進一步分析了不同pH值、PaCO2水平及不同酸堿失衡類型患者的病死率,結果顯示pH值<7.25的患者病死率顯著高于pH值≥7.25的患者。pH值是反映機體生理平衡的重要指標,其為影響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相關研究指出血液pH值變化0.1~0.2就會給機體正常生理功能帶來極大影響,而pH值每下降0.1~0.15患者病死率會提高1倍[7]。PaCO2是指動脈血液中物理溶解在血漿中CO2分子產生的張力,其能較好體現(xiàn)肺泡通氣狀況,是判斷COPD患者呼吸性酸堿平衡失調及預后的主要指標[8]。本文中PaCO2≥80mmHg的患者病死率高于PaCO2為50~<60mmHg的患者,表明PaCO2水平與患者預后亦存在一定聯(lián)系。
酸堿失衡是AECOPD伴PE患者一種重要的臨床表現(xiàn),本文中6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性酸中毒,而有38例患者還伴有代謝性堿中毒或(和)代謝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的出現(xiàn)主要是由于腎臟長期代償作用導致的HCO3-水平上升,而代謝性酸中毒的發(fā)生則主要與缺氧條件下細胞長期進行無氧呼吸,導致乳酸濃度上升有關[9]。本文中,呼吸性酸中毒型三重酸堿失衡(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患者病死率最高,而單純呼吸性酸中毒患者病死率最低,這提示酸堿平衡紊亂越嚴重,患者預后越差,且酸堿失衡嚴重程度與PE病情嚴重程度有明顯一致性,本文中10例呼酸型三重酸堿失衡患者均為重型PE患者。
綜上所述,動脈血氣參數(shù)變化可有效反映AECOPE并PE患者PE病情嚴重程度,在預估患者預后方面亦有一定作用,pH值越低、酸堿平衡紊亂越嚴重患者死亡率越高,故應加強對AECOPE并PE患者動脈血氣參數(shù)的檢測,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給予機械通氣或藥物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