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翔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寫作要求是: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那么怎樣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呢?是不是只有說明文才要求抓住特征寫作呢?現(xiàn)以《中國石拱橋》和《紫藤蘿瀑布》為例進行分析——《中國石拱橋》是說明文,而《紫藤蘿瀑布》則是散文。
一、多角度觀察,寫出事物的特征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征,關鍵看我們?nèi)绾斡^察,能否抓住事物的特征。只有打開視野,認真觀察,事物的特征才會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才能抓住事物最具特色的一面,寫出事物的特點。因此要善于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這樣才能拿發(fā)現(xiàn)事物與眾不同的特點。
比如,《中國石拱橋》從一般石拱橋的特點、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趙州橋與盧溝橋的地位和影響力幾個方面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這是按照從一般到個例的順序說明事物的特點:從一般的角度出發(fā),寫出了石拱橋的形狀和歷史;從個例的角度出發(fā),寫出了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結構緊固、歷史悠久,最后歸納總結出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和影響力。
再如《紫藤蘿瀑布》,作者先寫花瀑,次寫花穗,再寫花朵。在寫花瀑的時候,他觀察的角度是花瀑的色彩:深深淺淺的紫色;在寫花穗的時候,他觀察的角度是形態(tài):像一條瀑布一般垂下來;寫花朵時,他觀察的角度是味覺:花朵的香氣是淡淡的。
二、調動多種感官,寫出事物鮮明的特征
事物原本是客觀存在的,但一旦作者對它傾注了真切的情感,事物就有了靈性。在觀察事物時,既要關注它的靜態(tài),又要關注它的動態(tài)。靜態(tài)觀察主要是關注它現(xiàn)階段的特征,動態(tài)觀察主要是關注它發(fā)展的趨勢。如此動靜結合,才能全面把握事物的特征,給人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觀察,不僅要用眼看,還要用心去體會。不僅要從顏色、形狀、聲音、味道等方面觀察事物的特征,還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發(fā)掘事物的特征。
茅以升在寫《中國石拱橋》時,先以靜態(tài)的視角說明趙州橋的大拱、小拱、拱圈、結構的功能,然后從歷史的角度說明趙州橋的發(fā)展變化,指出趙州橋不僅有治水的價值,還有歷史文物的價值。
宗璞在寫《紫藤蘿瀑布》時,行文中突然回到10年以前,想到面對同樣的紫藤蘿瀑布時,他似乎沒有這樣的心境,也沒有這樣的感觸,只是任由它被拆掉,改種果樹,但是現(xiàn)在,他突然對紫藤蘿瀑布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和情感。
三、合理安排順序,全方位說明事物的特征
一般說明事物按照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寫。時間順序有順序、倒敘、插序;空間順序有很多種,比如由遠到近、由大到小等。合理地安排說明順序,才會達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的效果。
比如,《中國石拱橋》是以時間為順序進行說明的,因為趙州橋是石頭制成的,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不會發(fā)生變化,所以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趙州橋幾千年前的情況、抗日期間的情況、新中國成立后的情況。而《紫藤蘿瀑布》,作者集中筆墨寫紫藤蘿盛放的一瞬間,按照空間的順序進行觀察并描寫它的特征。
四、運用多種說明方法,具體說明事物的特征
說明文的語言要有科學性、嚴謹性、準確性、真實性和周密性,簡練明確。有的說明文也具有文學性,語言具有生動性、形象性,比如《中國石拱橋》。在《紫藤蘿瀑布》這篇散文中,除了應用修辭手法以外,也運用了一些說明方法。
1.引資料
引資料,是引用權威性的資料達到說明的目的。引資料的說明方法,可以分為直接引用資料和間接轉述資料兩種。直接引用資料是指照搬資料,讓資料具有權威性;間接轉述資料就是應用概括的語言說明資料的內(nèi)容,這種權威性稍弱,但是字數(shù)的控制非常靈活?!啊端?jīng)注》里提到的‘旅人橋……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這段話應用了引資料的方法。
引用資料要注意引用的篇幅,直接引用資料和間接轉述資料的占比控制在20%以內(nèi),才算達到作文原創(chuàng)的要求。
2.列數(shù)據(jù)
列數(shù)據(jù)可以應用實地調查的數(shù)據(jù),也可以應用看到的數(shù)據(jù)。在表達不直觀的情況下,應用直觀性的數(shù)據(jù)來說明,更易于理解。當然,運用列數(shù)據(jù)的方法之后也可以打一個比方,這樣說明效果更好。列數(shù)據(jù)的目的是化抽象為具象,有時列數(shù)據(jù)已經(jīng)達到說明目的,就不再應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了。
“永定河上的盧溝橋……幾乎與河面平行。”這一段就應用了列數(shù)據(jù)的說明方法,這一組資料翔實、生動,展現(xiàn)出了盧溝橋的特點。
3.作比較
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是指在舉出同類性質事物的前提下,分別說明事物的特征,讓人們了解事物有哪些共同的性質,有哪些不一樣的性質。因此在作比較時,一定要舉出同類性質事物的例子。作比較的方法通常要舉兩個例子,這是對比的基礎,然后通過對比來說明事物的特征。作比較不能在抽象化的環(huán)境中對比,否則不是這個專業(yè)領域的人會難以理解對比的內(nèi)容是什么、兩者性質相同在哪里、不同的性質在哪里。
比如,在《中國石拱橋》中,作者舉出了盧溝橋和趙州橋兩個例子,通過對比,說明了趙州橋擁有歷史悠久、結構堅固、設計巧妙、藝術價值高的特點;而盧溝橋擁有石拱相連、結構精巧、堅固耐用、形式優(yōu)美的特點,于是人們可以看到兩個石拱橋各自不同的特征。
4.舉例子
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是典型的化抽象化的概念為具象化情境的一種說明方法。要選擇自己熟悉、有深刻體驗和認識的例子,這樣說明才有可信度,讓人認同。
“早在13世紀……,‘盧溝曉月很早就成為北京的勝景之一了”就是應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因為茅以升是中國的橋梁專家,熟悉中國石拱橋的例子,所以他才能舉出馬可波羅對中國石拱橋評價的例子。
總而言之,可以說《中國石拱橋》是說明文的一個典例,而《紫藤蘿瀑布》則是散文的一個典例。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抓住事物特征說明事物是跨越文章體裁的,并不是只有說明文才需要說明事物,其體裁的文章也需要說明事物。同學們今后在寫作過程中,要多角度觀察,調動多種感官,合理安排順序,運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說明事物,這樣就能讓文章具體、生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