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婷|廣東省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
羅永華|廣東省教育研究院教學教材研究室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高中課標》”)提倡基于主題意義開展英語教學,并強調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直接影響學生的語言學習成效[1]。主題意義是人們借助文本所傳達的對某一事物所持的思想、文化、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反映主題語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的某個側面[2]?;谥黝}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能將教學內容和語言學習集中起來,最終使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上有所收獲[3],這有助于實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英語聽說教學協(xié)同語言輸入性技能和輸出性技能,是提升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它應以主題意義為統(tǒng)領,實現聽中有說,說中有聽,聽說結合[4]。然而,在當前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教師傾向于過多關注聽力材料細節(jié)信息的獲取策略,忽視了對教學內容主題意義的探究,具體表現在:活動設計隨意化,教師缺乏主題意識,教學流程割裂,對視聽資源的處理安排呆板單一;教學內容碎片化,學生難以實現語言和深層結構的有效遷移,口語表達缺乏深度和邏輯;探究互動淺層化,課堂互動形式化嚴重,跨文化交際語境缺乏,課堂評價缺乏持續(xù)性,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深度學習的提出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深度學習重視情境,將碎片化信息進行邏輯串聯,強調學生主動投入,聯結新舊知識,注重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感知與建構。其次,深度學習指向高階思維,注重引導學生解決真實情境下的新問題,關注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深化和遷移。最后,深度學習強調以持續(xù)性評價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通過對學生的表現和階段性生成進行即時反饋,幫助學生實現對主題的升華。
深度學習強調學習者基于理解、綜合、應用、評價等認知水平,深度加工所學內容,并將其應用于解決真實問題[5],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郭華提出深度學習有五個特征:活動與體驗、聯想與結構、本質與變式、遷移與應用、價值與評判[6]。王薔等在此基礎上補充“內化與交流”[7]作為學生英語深度學習的另一個重要特征。筆者認為,語言學習中學生不僅要學會遷移與應用,更要學會在不同情境中創(chuàng)造性使用語言,故把“遷移與應用”改為“遷移與創(chuàng)造”。深度學習視角下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應體現上述特征。
“活動與體驗”作為深度學習的統(tǒng)領特征,是課堂的基本形式和依托,旨在以積極情感保證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中?!奥撓肱c結構”倡導教師基于學情,挖掘視聽資源,圍繞主題設定綜合性、層次性、關聯性的教學目標,調動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幫助學生感知主題?!皟然c交流”強調教師應關注聽說活動的關聯,注重真實情境的延續(xù)性,促進學生在理解性輸入與創(chuàng)造性產出的過程中實現語言運用的內化?!奥撓肱c結構”“內化與交流”主要指向學生的知識建構?!氨举|與變式”指向學生對聽說內容的理解與主題意義的探究,這既是認知發(fā)展的需求,也是推動語言知識向語用素養(yǎng)轉化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主題概念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開展變式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遷移與創(chuàng)造”指向深度學習的成果展示,也是提升學生聽說綜合素養(yǎng)的手段。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聽說資源,創(chuàng)設同主題的真實情境促進學生遷移,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表達,幫助學生完成批判與創(chuàng)造?!皟r值與評判”體現了深度學習對“教—學—評”一體化的聚焦。教師應注重形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引導學生合作設計評價量表,持續(xù)關注評價,深化審美體驗,在“教—學—評”一體化實施中實現聽說綜合能力,思維、語言和文化的融合發(fā)展。
基于以上認識,筆者構建了深度學習視角下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深度學習視角下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思路
下面以一節(jié)聽說課為例,探討如何開展深度學習視角下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本課例的教學內容融合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人教版教材”)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與外研版普通高中教科書《英語》(以下簡稱“外研版教材”)必修二Unit 2 Let’s celebrate中的Starting out部分。教師依托多模態(tài)視聽資源,圍繞“節(jié)日與慶典”主題,開展以聽促說、以說促聽、聽說共生的探究活動,構建英語深度學習課堂。
實現深度學習的前提是有引領性的學習主題和素養(yǎng)導向的教學目標[8]。首先,教師需深入解讀聽說材料,分析其語言特征和文化內涵,厘清其結構關系,形成教學資源序列。其次,教師應關注產出任務的適切性、真實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感知主題。
本課例中,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設置了街頭采訪、日常交際、導游講解三個語境,呈現了發(fā)生在不同國家的不同節(jié)日場景下的簡短對話,重在推介節(jié)日的慶祝形式(What&How)。Unit 2 Let’s celebrate 中的Starting out 部分分視頻和圖文兩個部分:視頻部分介紹了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聚焦節(jié)日的意義(Why);圖文部分旨在培養(yǎng)學生“看”的技能,引導學生思考節(jié)日慶祝在傳承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重要性。以“文化傳承”為主線,教師參考Unit 2 Let’s celebrate中的Presenting ideas部分“創(chuàng)造新節(jié)日”的編排,設定情境任務“創(chuàng)造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新節(jié)日并錄制演講視頻,以增強對節(jié)日內涵的理解”。
基于以上分析,教師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本課結束后,學生應能夠:
①借助視聽資源,梳理節(jié)日活動的要素并描述與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相關的活動;
②基于語篇閱讀和角色扮演,分析、描述節(jié)日慶?;顒拥囊饬x;
③創(chuàng)造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新節(jié)日并闡釋其意義;
④通過思考討論,分享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提升民族自信。
主題是貫穿教學內容的主線,是教學情境的精神統(tǒng)領[9]。教師應以主題意義探究為中軸,根據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利用聽說資源中的關鍵信息搭建腳手架,引導學生在語言的學用結合中構建知識化結構。同時,教師還應幫助學生從語言學習者向語言應用者轉變,關注聽說交際任務的完成度和流暢度,獲得語言運用與意義表達協(xié)同發(fā)展。
1.創(chuàng)設情境
深度學習倡導真實情境的創(chuàng)設,這也是開展主題意義探究的前提。
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播放介紹書法等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短視頻,并要求學生回答視頻的主題。隨后,教師呈現微信界面,播放外教Liam征集以“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新節(jié)日”為主題的演講作品的視頻,引導學生結合詞匯云圖進行頭腦風暴,并形成指向目標任務的結構框架,即“What/How/Why to celebrate the new festival.”。接著,教師展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圖片,邀請學生聯想國外的節(jié)日及其常見活動,并以問題“How do they celebrate in the dialogue?”為驅動,引導學生完成聽力挖空練習,總結節(jié)日慶祝類詞匯并運用思維導圖(如圖2所示)歸納節(jié)日慶祝的要素。
2.賞析語言
教師圍繞主題,挖掘視聽資源的語言特征和意義功能,以輸出任務為指向,有針對性地設計描述、闡釋、分析、判斷等交流活動,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完善語言運用的自動化,將知識轉化為素養(yǎng)。
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板塊聽力文本呈現了節(jié)日慶祝的主要形式,語言簡潔生動,表達豐富。教師結合語境內容,繼續(xù)呈現中國傳統(tǒng)藝術類圖片,鼓勵學生填空(見例1),并引導學生通過分角色描述等活動,促進學生運用詞塊,概括表達慶?;顒拥臉藴省癈elebrations are specific and symbolic.”。
例1Brainstorm the ideas to celebrate festivals with the help of the given pictures.
Watch__________performances.
Hold__________competitions.
Unit 2 Let’s celebrate 中的Starting out 部分聚焦節(jié)日慶祝的意義。教師首先邀請學生品讀四段簡短圖文,提煉句式,總結節(jié)日慶祝的意義,隨后鼓勵學生跟讀視頻,提煉佳句結構,翻譯同主題下的句式(如例2),進而引導學生提煉評價標準“When stating significance,we need to be positive and persuasive.”。
例2Translate the following Chinese into English by imita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given sentence.
在一年的這個時節(jié),剪紙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使得它成為中國文化中幸福與福氣的象征。
Given sentence:At that time of year,the moon is at its roundest and brightest,making it a symbol of unity in Chinese culture.(V-ing as an adverbial)
深度學習倡導將新學知識內化,構建可遷移的深層結構。學生通過圖文描述、聽說互動和視頻模仿,依次建構What(the name and the time of the festival)、How(festival celebrations)和Why(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estival)的內容、語言和思維支架。同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梳理概括評價標準,為后續(xù)活動作準備。
教師深入剖析主題承載的文化內涵,聚焦提升思維品質的關鍵點,進行有效追問,可以促進學生從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的發(fā)展。
Unit 2 Let’s celebrate 中的Starting out 部分介紹了“Chinese Spring Festival Going Global”這一文化現象。教師首先引導學生通過情景模擬介紹春節(jié)活動以鞏固所學內容,隨后結合舞獅慶典圖片,鼓勵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思考“春節(jié)熱”現象的原因,并以Q1、Q2追問。
Q1:What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phenomenon?
Q2:What should we do to deal with the trend?
學生從國際地位、民族自信、文化輸出等多維角度進行思考和分享,提出可以開展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展覽等校園活動和網絡專題論壇等社會活動提升全民“文化強則國家強”的意識,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呈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增強文化自信相關論述的圖文素材,并以Q3、Q4進一步追問。
Q3:Why do we need to preserve our cultural traditions?
Q4:Wh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in our country in this regard?
學生的認知從個體身份、社會層面進一步拓展至國家層面,體現出他們對社會實際的關注,有助于形成正確向上的價值觀。
深度學習強調學習者把握知識的本質與關聯,客觀分析各種信息的差異與聯系,探究其原因,厘清邏輯關系。教師要基于主題意義探究,引導學生客觀評判各種思想和觀點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進而建構具有主題特色的認知體系和價值判斷。
深度學習提倡“以良性互動的學習共同體作為強力支撐”解決新問題[10]。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深度加工所學內容,將主題意義探究的結果外顯化。
依據產出任務,教師設計深度學習視角下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小組合作表(如表1所示),引導學生明確分工,合作交流,完成“創(chuàng)造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新節(jié)日”的思維導圖的繪制、展示,并進行演講。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前面教學過程中梳理的評價標準,并于演講前整合復現深度學習視角下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小組評價表(如表2所示)。
表1 深度學習視角下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小組合作表
表2 深度學習視角下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小組評價表
要實現深度學習,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應注重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碰撞和真實交流,并運用可視化工具進行過程留痕。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學生整合語言、內容、結構和思維,在“創(chuàng)造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新節(jié)日”情境下,進一步提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
深度學習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情感,培養(yǎng)評價策略,進一步深入和升華主題。教師應將教學評價貫穿主題意義探究的整個過程,鼓勵學生通過多角度的評價方式,調控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習策略。同時,作業(yè)設計作為促進課外深度學習的重要抓手,也應體現評價的驅動功能。
在教學中,學生的小組展示精彩紛呈。他們創(chuàng)造了詩歌節(jié)、功夫節(jié)、剪紙節(jié)、書法節(jié)、刺繡節(jié)等節(jié)日,表達時主題明確、邏輯清晰、語言富有美感。展示完成后,學生根據深度學習視角下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自評互評表(如表3所示)開展評價。
表3 深度學習視角下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自評互評表
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邀請學生主動分享學習收獲、審美體驗,并布置作業(yè)——寫一篇關于紀念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關節(jié)日的演講稿(120 詞左右)并基于演講稿錄制演講視頻(時長2 分鐘以內),在為學生的課后延伸學習提供支架的同時,與這節(jié)課的主題情境形成閉環(huán)。
深度學習重視發(fā)揮評價的功能,引導學生從語言運用、情感態(tài)度、邏輯層次、學習策略等多方面開展反思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總結和對比語言、內容、思維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因素,提升綜合運用語言的技能,完善價值體系。
深度學習視角下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高中英語聽說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在全身心體驗且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實現學科育人的目的。教師應以主題為引領,整合多模態(tài)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開展以活動與體驗、聯想與結構、本質與變式、內化與交流、遷移與創(chuàng)造、價值與評判為特征的聽說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