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蓓
每年春節(jié),只要不出遠門我都會和家人一起“行花街”,只有看過那些鮮明絢爛的花朵,五彩斑斕的花燈,琳瑯奇巧的手工,色香俱全的美食和熱鬧喧囂的人群,才算真正到了新年。
在粵語中,“花”與“發(fā)”同音,花開富貴,大(桔)吉大利,最講究“意頭”的廣州人認為“行花街”就是“行大運”。
人們會在新年到來之際購買金桔、桃花、水仙等等,既是為了裝飾家宅,更是為了祈求來年好運順遂。
漸漸地,花街發(fā)展為融合了花卉、花燈、美食和傳統(tǒng)手工藝品的“ 限時”展覽會。我最喜歡的是各種“非遺”技藝展示,比如舞獅、剪紙、欖雕、廣彩、廣繡等。我還記得,有一年,我和家人在花街上碰到了媽媽的朋友,她是一位廣繡“非遺”傳承人。只見阿姨熟練地飛針走線,絲綢上便浮現(xiàn)出三顆惟妙惟肖的荔枝,我仿佛可以感受到荔枝殼上的紋路,忍不住驚嘆道:“ 真像裸眼3 D??!”阿姨說我是“ 小知音”,便將這幅現(xiàn)場完工的荔枝圖送給了我,我可別提有多開心了!
記得北島先生曾言:“不懂得傳統(tǒng)的人正如沒有地圖的旅行者,不可能遠行?!弊鳛閲壹壏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的“春節(jié)(行花街)”是屬于嶺南人民共同的歷史回憶,延續(xù)了世世代代嶺南人對未來的美好期盼。新時代的嶺南青年在前行的路途上要繼往開來,更要以賡續(xù)嶺南文脈為己任,延續(xù)嶺南文化基因。